APP下载

磁共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

2019-10-18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000赵福香曹梦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3期
关键词:骶髂强直性脊柱炎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000)赵福香 曹梦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98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资料完整,且符合WHO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4.66±4.73)岁,病程0.6~7.1年,平均(2.36±3.34)年。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意识清醒,无精神障碍;②无风湿性疾病;③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下肢麻木、晨僵等现象。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都行MRI扫描、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两种扫描方式。①MRI扫描:磁共振检查设备选用德国Simens公司,型号1.5Tsymphony的超导磁共振扫描仪[1]。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且保持这一体位,保持正中矢状位、床面长轴中位线在同一水平线,医师沿患者双侧骶髂关节开始扫描,设置仪器参数,扫描层厚为4mm,扫描序列的各项参数,如梯度回波、翻转角度、矩阵等均设置完毕后,进行二次图像采集、三次图像采集,医师边扫描边观察图像状况,主要观测指标为中骶髂关节的信号变化、形态变化。所有患者扫描完成之后,由执行扫描操作的医师以及我院2位资深放射科医师共同分析扫描结果。②CT低剂量扫描:扫描设备同样选择德国同一公司生产的EspritPlus全身螺旋CT机。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从骶髂关节逐次向下选择立方体像素扫描,扫描之前,要设置设备扫描的电压、电流、层厚、间距,所有患者扫描完成之后,由执行扫描操作的医师以及我院2位资深放射科医师共同分析扫描结果。

附表1 两种检查方式骨质病变检出结果(%)

附表2 两种检查方式不同级别骨质病变检出结果(%)

1.3 评价指标 异常骨质的检出率对比,分析并对比两种扫描方式的一场骨质检出率,包括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检出率:0级,表示影像学资料结果显示患者骶髂关节无异常;Ⅰ级,稻苗部位骨小梁增粗,可观察到毛糙的骨性关节面;Ⅱ级,扫描区域显示出虫蚀样骨质病变症状,呈非对称性或对称性;Ⅲ级,与Ⅱ级类似,但程度更深,病变更为严重,部分关节存在强直症状;Ⅳ级,与前两级病变症状类似,但关节完全强直。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均用SPSS21.0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x2检验。

2 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骨质病变检出结果对比,MRI骨质侵蚀、骨质硬化、骨质囊变的检出率更高,与CT检查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两种检查方式不同级别骨质病变检出结果对比,0级、Ⅰ级检出率相比,MRI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Ⅲ级、Ⅳ级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发展较为缓慢,是一种慢性疾病。早期该疾病并无明显的特性症状,患者往往只感觉到腰部受累且伴有疼痛感,但这种疼痛难以准确确定位置,若不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2]。若患者日常生活中存在臀部骶髂关节深处略感疼痛的症状,就应该及时到医院接受全面的检查。X射线、CT、MRI等都是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主要检查方式,CT扫描的优势在于图像分辨率高,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影像学资料,组织解剖结构清晰,无重叠阴影的干扰,同时这种检查方式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临床应用广泛。但CT扫描对Ⅱ级以下骶髂关节炎症检查时,检查效果较差。由此利用MRI扫描,其特异性、敏感性更高,能够有效弥补CT检查的不足,对于异常的关节软骨、软组织密度等都能够有效显示,甚至对早期髓腔内水肿、脂肪浸润等症状也能够提供准确的依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MRI对强制性脊柱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对于0级、Ⅰ级骨质病变的检出率更高,能够有效弥补CT检查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骶髂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骶髂关节CT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运用的研究进展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骨盆后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