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秦观、黄庭坚寓桂始末及创作活动考略

2019-10-16蒋肖云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
关键词:秦观黄庭坚苏轼

蒋肖云

摘要:苏轼、秦观、黄庭坚三人亦师亦友,交谊深厚。元祜后,三人受累于北宋复杂的党派纷争,远谪岭南,其中苏轼贬谪期间两度道经广西,秦观、黄庭坚则被直接贬黜广西,三人由此与广西结下一段可贵的缘分。三人寓留广西时期,留下不少诗词文佳作,为当时尚属岭南蛮荒之地的广西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学财富。

关键词:苏轼;秦观;黄庭坚;流寓;广西;原因;创作

北宋时期的广西乃“古禹服要荒地,山深野莽,风土厉恶”(孙勷《三贤祠碑》),“外接交趾,内杂猹瑶,古来安置迁客之地”([清])陆祚《粤西偶记》。哲宗亲政后,苏轼、秦观、黄庭坚三人因受党派纷争之累,纷纷被贬往岭南地区,苏轼曾南迁海南儋州后又北归廉州(今广西合浦),秦观曾被贬黜横州(今广西横县),最后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黄庭坚曾羁管宜州。三人南迁北返的历程中,或道经广西,或寓居广西,由此与广西开始了一段珍贵的缘分。

一、苏轼、秦观、黄庭坚与广西结缘过程

绍圣元年(1094),哲宗起用章悖、安焘、吕惠卿等新党旧臣“绍述新法”,贬黜元祜旧党,苏轼因此落职被贬。绍圣四年(1097),时寓居惠州的苏轼再次被贬琼州别驾,安置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四月,苏轼惠州出发,进入广西后,按“梧州—藤州(今广西藤县)—容州(今广西容县)—镡州(今广西北流)—雷州(今广东雷州半岛)”的交通路线前往儋州。五月八日,苏轼到达梧州,五月十一日苏轼到达藤州,并与道经藤州(从筠州贬雷州途经)的弟弟苏辙一家会合,随后携伴至雷州。六月十一日,稍事休整的苏轼告别苏辙,于徐闻递角场(“隶角场”)渡海。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当年五月,苏轼遇赦,量移安置廉州(今广西合浦)。七月四日,苏轼到达廉州,并逗留了将近两个月。八月,朝廷再下告命,授苏轼舒州团练副使,安置永州。八月二十八日,廉州官员与名士为苏轼饯别。八月二十九日,苏轼与苏过离开廉州,按“白州(今广西博白)—郁林(今广西玉林)—镡州—容州—梧州”的路线溯流北上。途中,苏轼惊闻秦观去世的噩耗,哀痛之余决定绕道藤州前往吊唁。不料,到藤州后,却发现秦观灵柩早己由其婿范温带离藤州,因而短暂停留后,九月中旬,苏轼离开藤州进入西江到梧州,九月二十一后,苏轼离开广西境内前往广州。一年后,苏轼病逝于江苏常州。苏轼这一次北归寓流广西,前后达三个多月,并与廉州太守、藤州太守、名士欧阳诲夫、邓拟、刘几仲等交好。这便是苏轼与广西的渊源。

秦观,是苏门门人中苏轼最为器重者。据《秦观年谱》记,绍圣元年(1094)三月,秦观被章悖等纳入“元祜党籍”贬往杭州,闰四月贬官监处州酒税。绍圣三年(1096)春,秦观因为抄写佛经披罪被再贬郴州。愈年,贼臣章悖为构陷追废宣仁太后,伙同党羽追劾元祜诸臣。二月,秦观受连坐受到严重处罚,被编管横州(今广西横县),即谪放宜州,编入宜州户籍,由宜州地方官吏加以管束。元符元年(1098)春,秦观从郴州出发,前往贬往横州,并于横州寓居半年有余。九月,被开除官职永不叙用,移雷州编管。元符三年(1100)四月,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五十二岁的秦观得以放还,仍至横州安置,六月二十五日,秦观、苏轼师徒二人在雷州海康相会。七月,秦观离开海康,返归横州,八月上旬,至藤州。据《宋史》记载,秦观“至藤州,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山也就是说,八月秦观到藤州时,曾寓留并出游光华寺,不料因急疾病卒。但算起来,秦观与广西的缘分也不浅,他前后在广西逗留的时间超过了七个月。

黄庭坚,亦属苏门四学士之一,深得苏轼赏识。受“元祜旧党”事件牵连,黄庭坚被谏官以修《神宗实录》时涉嫌诬蔑先帝(神宗)由,贬官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安置。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后,復召宣德郎,寓居鄂州。崇宁元年(1102),宋徽宗再次加重对元祜党人的处罚,并立“元祜党人碑”于端礼门。崇宁元年(1103),转运判官陈举受赵挺之的指使,从黄庭坚《承天院塔记》中罗织文字,诬蔑其讪谤国君。黄庭坚因此被除名羁管宜州,即被拘禁管束于宜州。当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黄庭坚从鄂州出发,渡洞庭湖,经潭州、衡州、永州、全州、桂州等地,第二年五月十八日,到达宜州贬所。在宜州凄惨度过十七个月后,黄庭坚于崇年四年(1105年)九月三十日含恨卒于宜州南楼。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秦观、黄庭坚三人,或因道经广西,或因贬谪广西,与广西结下一段可贵的缘分。他们的到来,为当时尚属岭南蛮荒之地的广西留下中原知名士人的历史足迹,这对于宣传广西、带动广西文士进步和促进本土文化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苏轼、秦观、黄庭坚寓桂原因详考

苏轼、秦观、黄庭坚三人,仕途坎坷,屡经贬黜,甚至晚年时纷纷落贬流寓广西,这一切都北宋复杂的党派纷争有关。

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擢用王安石大刀阔斧开展变法,史称“熙宁变法”。围绕“变法”,朝廷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形成新旧两党。苏轼虽属旧党,但立场中立,他不满新党王安石等人激进变法作风,也不满旧党司马光等人保守作风,遭到了新旧两党的排挤。元丰二年(1079)二月,时任湖州知州的苏轼多次借吟咏讥讽新法,遭到旧党李定、舒亶、王珪等人弹劾,苏轼因此披罪入狱,是为“乌台诗案”。后苏轼得到太皇太后曹氏、吴充的拯救免于一死,贬黄州团练副使。受苏轼“乌台诗案”影响,整元丰年间黄庭坚辗转在京师、太和、德州、扬州、泗州、德平等地任职,不获重用。“乌台诗案”爆发时,秦观还在赶考应举阶段,但其时他与苏轼同游山水,诗词唱和,交情渐深。秦观元丰年间多次应举不第,多少受到了苏轼“乌台诗案”的影响。

元丰八年(1085),宋哲宗继位,宣仁高太后垂帘听政,改元元祜。高太后听政后,陆续起用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等反对派废除新法,并贬黜蔡确、章悖、吕惠卿等熙丰旧臣。苏轼因受高太后赏识得到重用,擢为翰林学士,后又迁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元祜二年(1087),经苏轼等人的大力举荐,秦观迁为太学博士,三年后,再次高升,授秘书省正字。元祜元年,黄庭坚亦获重用,任职京师秘书省,参与《神宗实录》编修校理工作,后迁史局工作,官升著作佐郎。元祜期间,苏轼、秦观、黄庭坚师徒三人密切交游唱和,成为文坛佳话。惠洪曾感叹“秦少游、张文潜、晁无咎,元祜间俱在馆中,与黄鲁直为四学士,而东坡为翰林。一时文物之盛,自汉唐己来未有也。”②

元祜八年(1093),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次年,宋哲宗改元“绍圣”,表“绍述神宗朝新法”之意,并重新起用章悖、吕惠卿、李清臣、邓润甫等新党旧臣,召蔡京为户部尚书。章悖等人再次掌控朝廷话语权后,开始借机贬黜元祜旧臣。“当时在朝任职的高级官吏三十多人都被贬到岭南等边远地区。苏轼兄弟也首当其冲……(苏轼)落两职(取消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的称号)……知英州(治所在今广东英德)……途经安徽当涂时,又被贬为建昌军(治所在今江西南城)司马(属官)、惠州(治所在今广东惠阳东)安置……途经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又改贬为宁远军(治所在今湖南宁远)节度副使(地位比“司马”低的属官),仍惠州安置。三改谪命,足见政敌手段之狠,用心之毒。”③秦观、黄庭坚亦不能幸免。绍圣元年(1094),蔡京之兄蔡卞主持重修《神宗实录》,力翻前案。是年十二月,黄庭坚被谏官以“所修先帝实录,类多附会奸言,诋熙宁以来政事”为由弹劾,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以避亲嫌故,移戎州。次年,御史刘拯上奏称“元祜修先帝实录,以司马光、苏轼之门人范祖禹、黄庭坚、秦观为之,窜而增减,诬毁先帝”(《宋史·刘拯》),秦观连坐遭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次年春,遭“削秩”(去除官职封号),贬郴州(今属湖南)。绍圣四年二月,诏移横州(广西横县)编管,次年九月,遭除名移雷州(今广东海康县)编管。

元符三年(1100)正月,哲宗崩,宋徽宗继位,次年改元“建中靖国”。即位初,宋徽宗任韩忠彦为相,召还元祜旧臣,贬黜章悖、蔡京等人,苏轼、秦观、黄庭坚因此得赦放还。同年,苏轼从昌化军量移廉州(今广西合浦),再移永州,经过三次赦免,最终提举玉石官,居常州。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病逝于常州。同一年,秦观接到朝廷告命移衡州(今湖南衡阳),八月十二日卒于藤州途中。元符三年(1100)五月,黄庭坚复宣德郎,监鄂州在城监税,次年改舒州。建中靖国二年(1102),宋徽宗改元“崇宁”,隐示“尊崇熙宁”之意,并起用蔡京、邓洵武等旧党。当年九月,受蔡京等人蛊惑,徽宗罢尚书韩忠彦,并将司马光、文彦博、苏轼一千人等列入“元祜党籍”,镌名刻碑,立端礼门前警诫朝臣。秦观、黄庭坚亦连坐党籍。崇宁元年(1102),据《宋史》载,“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④也就说,因“元祜党人碑”事件牵连,黄庭坚被政敌赵挺之借由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后,即崇宁四年(1105),死于宜州,中年六十一岁。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寓桂的原因复杂,它是北宋统治者对朝廷朋党纷争的处理结果,也是新旧两党、蜀洛两党复杂的党派纷争的结果,更是章悖、蔡京等奸臣私党,弹压忠臣,排斥异己的结果。所以,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寓桂不是主动的选择,而是被动的安排。

三、苏轼、秦观、黄庭坚寓桂期间的创作活动考略

苏轼、秦观、黄庭坚三人在广西期间,不是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就是凄惨寓居、度日如年,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积极以诗文记录流寓心情、当地风物及交游酬和,为古代粤西文学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据粗略统计,苏轼流寓广西期间创作诗歌约11首,文约7篇,词、书画不详。南迁儋州时,苏轼经过藤州时,太守徐元用邀苏轼同游东山浮金堂,苏轼写下《徐元用使君与其子端常邀仆与小儿过同游东山浮金堂,戏作此诗》相赠。路过容州,时正在容州都峤山修道的蜀中老乡邵彦肃得闻欣然相伴,并同游藤江(即北流河),苏轼写下《藤州江山夜起对月,赠邵道士》一诗相送。苏轼从儋州北归寓居廉州期间,曾得到名士邓拟的款待,留宿清乐轩,品尝廉州龙眼,写下《题廉州清乐轩》、《移廉州谢上表》、《书合浦舟行》三篇文章,并作诗《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支》一首称赞合浦龙眼。此外,粤西士人欧阳诲夫慕名致信苏轼,苏轼写下《梅圣俞之客欧阳晦夫,使工画茅庵,己居之,一琴横床而己。曹子方作诗四韵,仆和之云》、《欧阳晦夫惠琴枕》、《欧阳晦夫遗接罹琴枕,戏作此诗谢之》三首诗,开始了一段与粤西名士诗画往来的佳闻。离开廉州时,廉州太守张仲修及名士刘几仲设宴饯别苏轼,苏轼写下《留别廉州张左藏》、《瓶笙诗》两诗。游览东山寺时,苏轼听闻知住僧愈上人的诗才,欲相见未果,见壁上愈上人题诗,因而作《合浦愈上人,以诗名岭外,将访道南岳,留诗壁上云:闲伴孤云自在飞。东坡居士过其精舍,戏和其韵》一诗记之。此后,苏轼乘木筏由西江到梧州,而后南下广州去了。

秦观流寓广西期间,留下诗作约10首,分别是:《浮槎馆书怀》(一作《宁浦书事》)六首、《冬蚊》、《反初诗》、《月江楼》、《光华亭》;词两首,分别是:《醉乡春·题海棠桥祝生家》(作于横州)、《好事近·梦中作》(作于藤州),文章、书画不详。其中,最主要的作品是《浮槎馆书怀》六首,该组诗均为六言绝句,描写的是秦观寓居横州的生活境况及羁旅心情,是秦观后期的诗歌代表作。《醉乡春·题海棠桥祝生家》作于横州,当时秦观苦闷,常与当地士人祝生往来,在一次祝生家喝醉后写下该词,抒发对不平遭遇的苦闷。《好事近·梦中作》是放归途中,作于藤州,表达的是作者放归后的轻松心情。这首两词是秦观后期词的代表作。

黄庭坚流寓广西期间著述颇丰。当年南迁宜州,经过桂州、全州途中,黄庭坚曾作诗8首,分别是:《过双松堂》、《能仁寺》、《过全州访朱德父》、《到桂州》、《答许觉之惠桂花椰子茶盂》(二首)、《以椰子茶瓶寄德襦》(二首)、《赠朱冕兄弟》。寓居宜州期间,黄庭坚作诗7首,分别为:寄黄龙清老(三首)、《宜阳别元明用觞子韵》、《和范信中寓居崇宁寓雨》(二首)、《乞钟乳于曾公衮》。另外,作词8首,分别为:《浪淘沙·荔枝》、《西江月(月侧)》、《采桑子》(投荒)、《蓦山溪,至宜州作,寄赠陈湘》、《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虞美人·宜州见梅作》、《看花回·茶词》、《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绝笔)。上述诗词内容多为羁旅境况、寓居心怀、吟咏风物、宴饮酬赠,代表黄庭坚后期的文学艺术成就。除了诗词,黄庭坚还留下日记一本,名为《宜州乙酉家乘》(也称宜州家乘)。该日记的记事从崇宁四年正月初一始到八月二十九日终止,因有闰二月,共记九个月,详细记录了其本人在宜州的起居和交游情况,是了解黄庭坚寓桂生活的重要凭证。此外,黄庭坚写下文章约10篇,分为《题牧护歌后》、《题中岩行记》、《书自草书古乐府后》、《书自作草书后赠曾公卷》、《题东坡小字两轴卷尾》(散佚)、《跋李资深书卷》、《跋与张载熙书卷》、《代宜州党皇城遗表》、《代宜州郡官祭党守文》、《左藏君墓志铭》。书法作品则仅留下著名的《范滂传》,其他皆散佚。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秦观、黄庭坚师徒三人受累于北宋错综复杂的党派纷争,屡遭贬黜,最终苏轼远谪海南,秦观、黄庭坚魂断广西。三人流寓广西期间创造了不少的诗文,这些诗文或反映广西地方风物,或记录与广西官员、名士、百姓的交游活动,或抒发贬谪愁悶心情,间接地成为了宣传广西的名片,属于北宋粤西文学文化的一部分。

注释: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文苑六

②宋·惠洪.《石门文字禅》卷二十七,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

③王水照.苏轼传稿[M],中华书局,2015,第204页.

④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文苑六

参考文献:

[1]杨胜宽.苏轼与苏门文人集团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2]王水照.苏轼研究[M].中华书局,2015

[3]邓广铭,漆侠.宋史专题课[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文苑六.

[5]韩晖,张艺兵.短笛长歌独倚楼;黄庭坚在宜州[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秦观.秦观集编年校注[M]周羲感等,校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张彦.论黄庭坚的宜州诗词——元祜党人旅桂文学研究之二[J].贺州学院学报,2012,28(2)

[8]张彦,蔡念念.论秦观两广诗的艺术成就——元祜党人岭南文学研究之一[J].梧州学院学报,2011,21(6)

[9]李波.黄庭坚谪贬宜州期间交游研究——以黄庭坚著述为中心[J].河池学院学报,2014,34(12)

[10]喻世华.论苏轼与广西的情缘与意义[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1)

[11]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秦观黄庭坚苏轼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秦观:人生比诗词忧郁
苏轼吟诗赴宴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