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品诗韵 读享诗魂

2019-10-16阮锦

教师·上 2019年8期

阮锦

摘 要:古诗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却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如何让学生爱上朗朗上口的古诗,去品赏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作者认为可以借助白板展示、诗境绘画、舞台表演、“诗海采花”等形式,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方式中,轻松学古诗。

关键词:白板展示;诗境勾绘;晨会舞台;诗海采花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2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2-0016-02

一、静静赏——古诗,国之瑰宝

古诗,是我国千年文化中的瑰宝,它记载了古人的日常出行,表达了他们的所想所思。它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宝库,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近些年来,国有传统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重视。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作《中国诗词大会》,吸引了许多中国观众的眼球。节目带动了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经典古诗词,分享了古诗词之美韵,也让我们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了营养,涵养了心灵。

二、匆匆行——古诗诵读教学的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中年段的学生要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字数精练、语句押韵的古诗,常常被轻描淡写地“教过”。教师总是忙着通过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匆匆背诵、默写,再强调作者及朝代,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就算完成了教学。至于学生能否爱上古诗诵读,并不仔细考虑。然而,当下也有很多教师意识到古诗教学的重要性,它是学生学习中国语言重要的宝藏,值得大家花时间去挖掘探索,发现古诗的独特魅力。

 三、慢慢品——古诗诵读教学的策略

作为热爱古诗的一线教师,在古诗诵读教学上,我总是愿意花时间去钻研。怎样才能使年代遥远的古诗浅显易懂地走进学生的世界,让现代的学生通过古诗与古人来场跨时空的交流,并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从而品鉴、欣赏古诗这一瑰丽的古代文化财富?下面我谈谈在中年段古诗诵读教学中的所想、所思、所为,与大家一同分享,互相学习。

(一)借助白板,创造情境,品古诗之韵味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的阶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却又需要教师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表达形式的引导。这时借助白板技术呈现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视听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古诗之韵味是行之有效又最便捷的方式。

在教学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这首古诗时,先通过白板链接到的小视频,让学生在喜庆欢乐的《金蛇狂舞》曲目中,享受视觉的盛宴。动画里出现爆竹噼里啪啦、硝烟弥漫的画面,穿着新装的童男童女在笑脸迎新,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品着美酒,迎着朝阳将新的对联贴在家门上。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对古诗介绍的风俗有個初步的了解。然后出现古诗文本,让学生回忆看过的视频,通过文本与画面的结合,试着将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当然,其间,教师可以再次通过白板,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古诗中难以理解的“屠苏”“瞳瞳日”“桃符”为学生们答疑解惑,扫清理解古诗的小屏障。在学生弄清古诗大意的情况下,再鼓励学生试着为古诗划分节奏,将古诗诵读并背诵。

又如在教学《夜书所见》这首古诗时,城里的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少,对“萧萧梧叶送寒声”这一寒风送落叶的景象,很难有切身的体会。教师借助白板设备,引入视频,画面结合萧萧的风声,学生就能对诗歌中描写的情景有所动容,理解叶绍翁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些许情感。随着画面的转移,篱笆脚下一盏忽明忽暗的灯火,在迎着风照亮黑夜,两个孩童依然在户外找着、斗着蟋蟀。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便能很直观地体会充满童趣的情景。这样一来,诗歌中的各种难点都在白板的辅助下迎刃而解。课后鼓励学生,用说故事的方式,把古诗的意思写下来,便解决了理解诗歌这一难点,背诵古诗就不是什么绞尽脑汁的难事了。

(二)借用画图法,绘出古诗,品古诗之美境

关于古诗的诵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及理解。所以,想要学生理解古诗,对古诗进行再创作,为古诗配上画面,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果学生根据古诗,画出相应的一幅图,就能证明他们对古诗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体会到诗中的“情”与“境”。

在教学唐代诗人杜甫写的《绝句》时,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对古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这时,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次特别的作业——用手中的彩笔,在古诗的奇境里打开魔法的涂色之旅,带着无限的遐想和好奇,用五彩斑斓的颜色为《绝句》画一幅画。学生收到这份作业既惊讶又很兴奋,纷纷投入自己的绘画创作中。交来的作业,呈现出每个孩子独特的理解。彩色铅笔勾勒的画面柔美、淡雅,俊俏的燕子在空中飞翔,那不是“泥融飞燕子”吗?一对鸳鸯偎依在一起,闭着眼睛,小憩于太阳照耀下的温暖沙滩就是“沙暖睡鸳鸯”的写实画面。难能可贵的是,学生通过查阅课外知识了解到,羽毛艳丽的是公鸳鸯,而黯淡无光的是雌鸳鸯,并将这一区别用不同颜色的画笔呈现。彩色的画面,给人一种春光明媚又恬淡的画卷感。有的学生还将古诗原文工整地题写于唯美的画面里,俨然一幅名家大作!

《望天门山》是一首描写山川河流的壮丽诗歌。在教学这首诗时,我也采用了画图法。与让学生自由创作《绝句》的画面不同的是,这次,作为教师的我化身成为一位导游,借助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开始了我的向导工作。在黑板上,洋洋洒洒地画下巍巍天门山、奔腾向东的楚江水。学生借助画面,体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在碧绿的江水上,用红色粉笔,抹出一道霞光,添上一帆船只。一幅粉笔山水画,跃然板上。学生随着教师一步步地作画,找到相应的诗句加以理解,轻轻松松将古诗的大意了然于胸,甚至可以客串导游,一一上台来介绍天门山的景色,进一步巩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熟读成诵。

(三)借用晨会舞台,舞动诗歌,品古诗之灵动

我们都知道诗词歌赋在古代常常配有曲目、弹唱流传。《诗经》就是这样一部集词曲于一体的文化瑰宝。中国古诗都讲究韵律节奏,诗文按照一定的规则形成韵律,给人一唱三叹的听觉效果,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让诗人的情感通过音乐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自然流露。

这学期初,学校给每个班级分配了任务,要在全校的晨会大舞台上,做一次关于古诗的品读分享会。我觉得很好,正想试试诗乐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穿越时空,与古人联手,开一次古诗赏鉴音乐会。

顺应时节,我选了《忆江南》《绝句》《春日》三首关于春天的古诗。班上的学生多才多艺,由擅长古筝的学生弹奏乐曲,先是三名学生上台,声情并茂地朗诵《忆江南》,然后由教师用言语为台下的学生勾勒出一幅春日江边唯美多彩的画面,引导全校学生伴随古筝乐,一唱三叹,诵读古诗,台上台下相互辉映,全场余音绕梁,效果甚佳。接下来,请笛子独奏的学生配合诵读的学生,用不同的节奏韵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神情,传神地诵读描写美丽春光的《绝句》。最后,用乐伴舞融入古诗的方式,请一组小舞蹈演员,随着古诗谣翩翩起舞,在乐曲间奏时期,集体诵读《春日》,达到乐、舞、诗三合一的立体视听体验。实现引读的演员、跟读的观众集体诵读古诗的浓郁气氛,激发学生对古诗诵读的兴趣与喜好。晨会过后,班级里的学生读诗的积极性更高了,常常会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或是坐在书桌边,或是依靠护栏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唱和着旧学新习的古诗文。我想,这就是古诗文渐渐被学生们喜爱上的欣喜画面吧!

(四)借用“诗海采花”,激励诵读,品古诗之趣味

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诵读是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学生们可以在一次次的诵读中体会古诗句式之整齐、节奏之明快、音韵之优美。每学期课本里的古诗篇目总是有限的,该怎么实现学生广泛诵读,品味古诗中画面又能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呢?犹记得上中学时,我的语文老师为了学生能爱上古诗诵读,常常举行古诗诵读大赛,我是从那时起爱上了古诗这一国之瑰宝。于是,我也将这一模式应用在我的任教班级里。

我给予学生一個月的时间,用各自的课余时间,积累含“花”字的古诗,并将相关的诗句理解并背诵下来。准备比赛过程中的笔记,作为参赛评奖的重要的得分凭证。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有的会抱着《古诗大全》,有的会上网搜索资料,还有的会上图书馆查阅材料……借助多种方式积累古诗,废寝忘食地将搜集到的古诗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有的甚至将还不是很懂的诗句译文一并抄写下来,便于自己内化诗文意思,真正理解地诵读背诵。这也是我组织“诗海采花”大赛的意义所在。大赛那天,我鼓励学生盛装出席,有的学生穿上了汉服,以示自己对古诗的热爱。比赛分为三轮,第一轮为笔试,试卷里有100句关于“花”的古诗填空,在规定时间里填写正确率最高的20名学生,进入下一轮比赛。第二轮比赛是出示与花有关诗句的译文,让20名入围学生抢答说出诗句,意图就是考证学生,是否在将古诗理解的情况下进行诵读。最后一轮是最精彩的“飞花令”,入围的6名学生分三组,两两一组,分别在有限的时间里,诵读出带“花”的古诗。其中一位先诵读一句带“花”的诗句,对手必须在10秒内说出不同的带有“花”字的古诗,超时者算输,对方得1分。每组率先获得3分的选手,进入下一轮比赛。最后留下来的就是整场大赛的最佳获胜者。其他选手就所取得的不同成绩,获不同奖项。当然,也会根据准备比赛所做的笔记的认真程度,评出最佳参赛奖若干名。最后我奖励所有获奖者精美的手账本,鼓励学生自学诵读古诗。

四、细细思——古诗诵读教学之憧憬

古诗诵读教学的重点,意在让学生去理解诗歌中的意思,感受诗歌带给人们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能够借助多元化的诵读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古诗的独特魅力,从而诵读,再者内化,就是我在古诗诵读教学中所追求的小小成就。以上是我在中年段古诗教学中的一些小小见解和思考。愿有更多学生,因为教师在古诗诵读教学上的用心,而渐渐爱上古诗这一中国的宝贵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1]薛 丽.多媒体在古诗诵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1(21):189.

[2]郦光女.“诵”诗韵,“读”诗情——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朗读教学的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6(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