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亲抱抱对幼儿来说有多重要

2019-10-16胡运玲

现代家长 2019年7期
关键词:朱丹亲亲断奶

胡运玲

爸爸妈妈爱我你就抱抱我

有一首非常经典的儿歌,相信很多孩子和爸妈都能哼几句,那就是《爱我你就抱抱我》。

歌词道出了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爱我,就多陪陪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抱抱我。”

正如歌词里提到的,虽然爸爸妈妈整天对孩子说最爱他,但对于孩子来说,爱这种抽象的概念,无法从语言上更深刻地理解。

那怎么办呢?在儿歌里,孩子已经告诉我们:“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如果真的爱我,就亲亲我;如果真的爱我,就抱抱我。”

就这么简单。多抱抱孩子,多亲亲孩子,就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满满的爱意。

记得有一次,我对女儿说:“宝贝,妈妈爱你哦!”

女儿用稚嫩的童声问我:“妈妈,爱是什么?”

我一时被问住了,是啊,爱是什么呢?我想了想告诉她:“爱就是喜欢啊,很喜欢很喜欢。”

女儿还是不明白:“那喜欢是什么?”

我绞尽脑汁地想怎么继续解釋,却想不出更容易理解的说辞。突然灵机一动,我抱了抱女儿,亲了亲女儿,说:“这就是喜欢,这就是爱。因为我爱你,所以一看到你,我就很想亲亲你,抱抱你。如果换作我不喜欢的人,我可不想亲亲他抱抱他。”

这一下,女儿明白了。她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拥抱,又接连亲了我几口,说:“我也爱妈妈。所以我也喜欢抱妈妈,喜欢亲妈妈。”

看,我用语言向女儿解释爱的含义,她听不明白;而当我把爱用抱抱和亲亲的肢体行为演示出来时,女儿一下子就懂了。

给孩子再多的亲亲抱抱都不为过

美国接触研究机构的菲尔德提到一个概念: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皮肤饥渴症”。人体的肌肤和胃一样,胃需要进食以减除饥饿感,而皮肤进食的方式便是爱抚和触摸。

对孩子来说,这种“皮肤饥渴症”似乎更甚。爸爸妈妈的抱抱和亲亲,就是爱的最好表达。通过这种亲密的接触,孩子会体会到被爱的温暖。

著名主持人朱丹,自从当了妈妈,俨然成了一名育儿专家。有一次,朱丹分享了她和女儿小小丹的一个睡前亲昵游戏。

每晚睡前,朱丹都会在小小丹的额头上亲一下,道声晚安再睡。有时亲了额头,又忍不住亲女儿的小脸蛋。小小丹还不满足,指着自己的小鼻头让妈妈亲。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小小丹会索要更多的亲亲。

到后来越亲越多,小小丹指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妈妈就得亲哪个部位,像眼睛、眉毛、额头、下巴、胸口、脚丫、大腿,甚至小屁屁,都得亲一遍才算完。

如今,这个亲亲游戏的吸引力,已经快取代睡前故事了。只要一躺下,小小丹就开始指着自己的鼻子,意思是告诉妈妈“我要亲亲”。

朱丹将女儿亲一遍,再说声“妈妈爱你”,小小丹就会满足地睡去,很快就睡着了。

真是被朱丹感动了。难怪有网友留言:“认知世界从妈妈的吻开始。”“天呀,看完好想转过身亲亲我儿子。”

亲亲抱抱也是会“传染”的。你会发现,当我们亲亲抱抱孩子的时候,孩子也会回应我们亲亲抱抱。当我们对孩子说“妈妈爱你”的时候,孩子也会回应我们“我也爱妈妈”。雨果曾说:“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爸爸妈妈的抱抱和亲亲,饱含着慈爱与疼爱,这无不向孩子传递着浓浓的爱意。孩子应该是被抱大和亲大的。在幼儿时期,给孩子再多的抱抱和亲亲都不为过。

亲亲抱抱有着强大的育儿功能

★帮孩子建立幼年安全感

马伊琍在大女儿爱马周岁时,为了让她睡整夜觉,采取冷漠的“哭声免疫训练”。任女儿半夜怎么哭着求抱抱都不理,生生地让她哭了两个晚上,不理不抱不亲不哄,“成功”迫使她睡整夜觉。

但是半年后,这种情况又反复了,爱马又夜里醒来闹人。马伊琍这才后悔不已,让爱马睡回自己身边。夜里爱马醒来哭,她就拍拍哄哄、抱抱亲亲,爱马又踏实地睡了。

等她有了小女儿,因为有爱马的前车之鉴,马伊琍就不那样做了,不再用任何冷漠的所谓育儿训练法训练小女儿。相反,小女儿哭了她就抱,睡觉也搂着,反而小女儿满一岁就自己睡觉也不哭闹。

马伊琍从中得出一个深刻的育儿体会,她说:“越是满足其依赖感,越是从婴儿时期就得到充分情感回应的孩子,长大才越有安全感,才能真正独立!在孩童时期,父母给了孩子爱的满足,会让孩子很有安全感。”

妈妈的抱抱,妈妈的亲亲,妈妈的爱抚,妈妈搂着睡觉,本应是每个幼儿应该得到的疼爱。对于尚在襁褓中的婴幼儿,最需要父母肢体上的爱抚。

从心理学上说,0~3岁是婴幼儿构建安全感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若父母能给孩子足够的身体抚触,像亲亲抱抱,就等于给了孩子充足的心理营养。幼儿的安全感,会影响到孩子长大后。

一个童年就拥有超足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后就不会盲目向外界和他人寻求安全感,也会有比较强大的内心,能很快适应分离,有更强的独立意识,以及抗挫折能力。所以说,不要忽略这小小的亲亲和抱抱的巨大影响力。

安抚孩子的情绪

你有没有发现,当孩子不小心摔倒或者遇到伤心事大哭大闹时,我们语言的安抚作用并不是很大。而当我们把孩子搂在怀里,抱着他或者疼爱地亲亲他进行安抚时,孩子会很快平静下来。

也就是说,爸爸妈妈的亲亲和抱抱,是具有安抚孩子情绪的功能的。伦敦的丽贝卡·斯莱特博士曾做过一个关于“拥抱止痛”的测试。59名婴幼儿打针前,一半人给糖水喝,另一半给白开水喝。结果,打针时,喝糖水的宝宝面部表情明显比喝白开水的宝宝更放松,但大脑对疼痛的测试反应依然很强烈。而后,将喝糖水换成妈妈的拥抱,发现宝宝放松的时间更长,疼痛反应也相对减弱。丽贝卡·斯莱特由此得出:糖水只能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而拥抱可以真的减轻孩子的疼痛。父母的拥抱是孩子最好的良药。

记得有一天,女儿正抱着一个大果冻吃。她边吃边走边玩,结果一不小心,果冻盒掉地上,果冻全撒了。最爱的零食掉地上,女儿那叫一个伤心,立马委屈地哭起来,就连我许诺“回头妈妈再给你买个更大的”,都止不住女儿的哭。

该哄的话我已经说了不少,女儿依然在哭。我不再说什么,只是紧紧地抱着她,用手轻轻抚摸她的头,或者轻拍着她的后背。

这样,女儿哭了一会儿,就自己不哭了,而且情绪完全放空了。她又跑到一边玩去了。

当孩子被父母拥抱时,大脑会分泌稳定情绪的物质。所以,爸爸妈妈通过亲亲抱抱与孩子肢体接触,可以辅助安抚孩子的不良情绪。

充当孩子的精神寄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要经历几次“断舍离”。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他要面對的恐慌和无助感,是我们成人所不能想象的。比如给孩子断奶。很多孩子都是歇斯底里哭过几天后,才断奶成功的。对于幼儿来说,妈妈乳房不只是他的饭碗,更是他割舍不下的精神依赖。

因为他从一出生就与妈妈的乳房产生了感情联系,他是含着妈妈的乳头,吸着甜蜜的乳汁一天天长大的。这种日日夜夜的需要,变成了一种本能的依赖。

我儿子断奶那会儿,哭得特别厉害。面对他可怜巴巴的哭泣样子,我都有干脆不断奶了的冲动。为了彻底快速断奶,我甚至晚上藏在另一个房间,不让他看见我,因为一看见我他就哭着要奶吃。

就这样硬生生地断了奶。后来,我才觉得此法不妥。孩子断奶,本就很难过。而这时,他最需要的妈妈连同妈妈的乳房一同消失了,对孩子来说是多么残忍的事啊!

所以到了女儿断奶时,我不再逃避。而是跟她讲明白,现在她长大了,不能再吃咪咪了。而且跟她约定“妈妈抱着你睡,你拉着妈妈的手”。

女儿接受了。虽然前几天她还是想吃咪咪,我就拉过她的手攥在手里,亲亲她,搂着她,慢慢地女儿就睡着了,几乎没哭没闹,就把奶断了。

我觉得我的亲亲和抱抱,成了女儿断奶期的精神寄托。她把对乳房的依恋,转移到了对我的亲亲和抱抱上。虽然失去了甜蜜的乳汁,但从妈妈那里得到另外的亲亲和抱抱,孩子也是满足的。

到现在女儿睡觉还喜欢拉着我的手入睡。睡前的亲亲和抱抱,成了我们道晚安的方式。而且女儿每天去上幼儿园,都要跟我亲亲抱抱。我们约定,让彼此的亲亲和抱抱陪伴着对方。

除此之外,父母的亲亲和抱抱,还能给孩子带去幸福感。当我们拍拍手,伸开双臂时,孩子总会心领神会、欢呼雀跃地扑向我们的怀里。那个时候,你会看到孩子脸上是满满的幸福感。

给孩子丰足的亲亲和抱抱,还能培养孩子的高情商。亲亲和抱抱是什么,说来就是爱,是情感。给足孩子温情的亲亲抱抱,孩子就能很好地感知到被人爱。而一个被爱着的孩子,懂得投桃报李,反过来去爱身边的人。这是一种情商的启蒙。

亲亲抱抱是亲子关系的黏合剂

作家林清玄提到一个细节,他说:“每天孩子出门,我站在门口拍拍他们的肩膀,说爸爸爱你们,要加油;每天孩子回家,我都会抱抱他们,说爸爸爱你们。”

每天,林清玄和孩子这种细微之处的抱抱互动,使得他和孩子相处得非常好。爱孩子就多亲亲他,抱抱他,多说我爱你。被抱大的孩子更有安全感,被亲大的孩子更懂爱。

【编辑:花洁】

猜你喜欢

朱丹亲亲断奶
Hunter—Gatherers
绘画作品赏析
亲亲你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断奶并不是“咔嚓”一下就断了
断奶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