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西安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2019-10-16苏团齐

华夏文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西安文化

苏团齐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和建设中的国际化大都市,要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充分展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软实力。“软实力”一词最早是1990年3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后来他在著作《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中把“软实力”定义为:“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源自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等的吸引力”。大力提高西安文化软实力,应该重点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以增强历史文化感和发展凝聚力为重点,提高西安文化吸引力。西安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世界性、唯一性,彰显着“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的身份和地位,我们应该以此为基本依托,增强西安的历史文化感。西安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用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这一独特优势,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承、中国价值推广、华夏故事讲述等方面担负起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力推进西安文化内容形式、管理机制体制、传播手段体系的创新,使西安文化始终保持旺盛活力和发展凝聚力,增强对世界各国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增强西安文化发展的凝聚力。将文化发展与资源禀赋、资本市场、科技教育、经济建设、民生改善、对外交流等结合起来,系统建设,协调推进。加快形成以西安文化为主体、吸引外来有益文化为补充的创新文化体系,构建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把西安建设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成就西安文化在全球华人中的历史感、厚重感、亲切感、荣耀感、归属感。利用西北地区的广袤空间和深厚文化资源,以民族文化之根、中国文化之经典的力量吸引整个民族文化西迁和经济重心西移,造就西安文化的第四次崛起(前三次分别在西周、秦汉、隋唐)。

二是全面协调推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发展,增强西安文化总体实力。提升西安文化软实力,最终要体现在不断增强西安文化生产力,推动西安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上来。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经验来看,世界级城市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用科技手段激发人的创造力,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整合和重组。加快推进西安文化八大板块和三大街区建设,支持西安文化发展集团、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等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以一批大型产业集团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体系,提高文化产业整体实力。要推动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及国际友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这些举措,使文化产业占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并达到支柱性产业的要求,使西安文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要协调推进文化事业与产业同步发展,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农村基层为重点,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实施“两馆一站一室”建设,形成区县、乡镇、村三级文化场馆网络格局。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文化西安”群众性活动,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完善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打造艺术品交易平台,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市场要素和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全面提高、拓展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西安应积极推进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使旅游产业更具文化内涵,文化产业更具辐射带动作用。要发挥西安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人物、重大历史线索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内涵,发展影视业、动漫业,形成高新动漫城、曲江影视城等专业功能区;发挥西安文化文艺精英聚集、文化名人集中、文艺历史悠久的优势,建设西安文化广场、秦腔艺术博物馆、梨园主题艺术馆、西安古乐演艺馆、长安画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提升西安文化聚集力;发挥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生态科技新城、文物集粹都城的优势,准确定位旅游形象,打造世园公园、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周至道文化展示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等一批重点旅游产业项目,使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成为西安城市名片,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三是不断提高西安文化传播能力,扩大西安文化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传播的深度决定影响的深度,传播的力度决定影响的广度。一个城市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信息已经伴随着网络走上高速公路时代,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城市,其文化理念、城市精神、发展观念等就能广为流传,就能带动世界、影响发展、促进交流。我们要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重点,做大做强主流新闻媒体,形成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相称的舆论力量。同时,要充分认识互联网等新媒体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力和深远影响,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升西安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成为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当然,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也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地位,最大限度地压缩噪音杂音的传播空间,有效抵御西方消极思想文化的渗透。

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同时,抓好媒体传播方式创新,加快国有媒体企业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环境创新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科技和高等教育等资源优势,加强对媒体资金扶持政策和创新支持力度,提高西安媒体企业整体传播能力,使西安成为中国媒体发展高地、文化媒体集聚区,扩大西安文化的感召力。

要形成独具历史文化特色的西安城市精神,积极推进新兴媒体尤其是网络文化技术创新和阵地建设,多方面宣传西安城市精神。媒体应该积极参与西安文化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活动(如国际文物保护、古都建设等),推进内容、体制和传播手段创新,提高西安文化的国际发言权,提高西安文化的国际声誉;加快提高西安干部群众外语素质,加快创办国际广播电台力度,积极向世界传播西安文化,推动西安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不断扩大西安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是积极实施西安文化走出去战略,全面增强西安文化国际竞争力。西安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须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合作与竞争,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要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范围,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的层次,以文化企业为主体,主动参与国际文化竞争。要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打造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贸易,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展示西安创新、厚德、开放、进取的良好形象。

打造文化品牌,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也是西安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条件。西安要推进独特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节庆文化等的品牌化发展、市场化运作,打造一批全国甚至全世界知名文化品牌,使周秦汉唐遗址、延安精神、汉唐民俗、佛道祖迹、上元七夕等文化品牌世界闻名。另外,在西安独有的大小雁塔景区发展祈福文化、建设环城墙观光带、发挥后世园会生态名城效用等,大力发展文化生产要素市场、文化中介市场,提高西安文化品牌竞争力。全面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唐皇城复兴计划,加大对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快建成100个博物馆,将西安打造成国际知名的博物馆之城。实施重大文化艺术精品工程,开发利用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曲江影视、仿唐乐舞、西安鼓乐、秦腔等西安文化品牌,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大戏”、“大片”、“大剧”、“大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西安文化的优势地位。在此基础上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使西安成为展示华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全面增强西安文化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西安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西安2021
Oh 西安
年味里的“虎文化”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谁远谁近?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