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恐龙穿堂入户古生物的商业化

2019-10-15理查德·康尼夫

华夏地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图森古生物学家头骨

理查德·康尼夫

一具“西氏小梁龙”(Kaatedocus siberi)化石伫立在意大利阿雷佐的蒙迪艺廊,与门类混杂的其他陈列品摆在一起。

意大利的里雅斯特专做化石修复的Zoic公司正在重新组装一头异特龙骨骸,它出土于美国怀俄明州。这件化石后来在巴黎的拍卖会上以140万美元售出。

私人藏家对古生物学涌起的热情意味着恐龙和其他化石巨兽几乎可能出现在任何场合。

一具5米长的沧龙化石悬挂在马萨诸塞州琼、亨利·克里格施泰因夫妇的住宅中,如同对窗外大海的史前致意。这头海洋爬行动物是男主人过去30年来收藏的几件化石之一。作为一名眼科医生,他对已灭绝异兽的热爱可追溯到童年。克里格施泰因在曼哈顿长大,美国自然史博物馆曾是他最爱去的地方。“我对纽约中央的这些恐龙骨架入了迷。”他说。现在每年夏天他都会去达科他、怀俄明或蒙大拿州挖掘,还经常带着大女儿阿迪——沧龙化石就是她发现的。对他来说,化石代表着通向人类过往的一把钥匙,置身于它们中间,会唤醒“一种与生命历史相连的神圣感情”。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一座汽车旅馆中,职业是头颈部外科医生、穿着牛仔靴和蓝牛仔裤的男子坐在泳池边大侃恐龙头骨化石。他乘飞机到图森的时候,随身行李中就带着这么一件化石:脑室保存完美,供颅神经出入的开口一目了然,光是这点就让他很开心。

“我能看到提供视觉的视神经,”他说道,就好像头骨的原主还活着,“能看到使眼球左右移动的外展神经,还有传递脸部皮肤知觉的三叉神经。”

这位大夫要求本文不提他姓名。拥有一批化石头骨藏品使他窃喜,另一面又谨慎戒备——许多来参加图森宝石矿物展的藏家都是这样。他正在打造一座“私家博物馆”来容纳这些头骨,把它们按生存年代依次摆放,想象这样的场面让他笑逐颜开:90厘米长的异特龙头,满口利牙的海怪——薄板龙,然后是迄今具有最完整头骨出土的无齿翼龙。

如今私人化石藏家已经挺常见了,其中有些像这位外科医生一样,懂行的程度不比专业古生物学家差。另一些藏家则似乎主要是为了纵容内心的孩子气——对又大又吓人、还贵得要死的怪物玩具的熱爱。有几名藏家身处全球顶级巨富之列,比如正在图森为一件鱼龙化石(标价75万美元)讲价的那位中国地产开发商。这类人的戒心就更重:开发商大声清嗓子打断我对翻译的问话,然后沉着脸走向一件300万美元的剑龙。

有几名收藏家跻身全球巨富之列,但蜂拥进拍卖会只为有机会看到化石的发烧友却各种来路都有。

私人藏家对古生物学的热情意味着恐龙和其他类化石巨兽会出现在几乎任何地方的家居和商业建筑中。在马萨诸塞州一座水景避暑别墅中,三角龙的颈盾和大角迎接着门厅里的周末来客,5米长的沧龙(一种海生巨蜥)在客厅天花板高悬。在南加利福尼亚一位藏家的住宅里,怪形怪相的鱼龙只能去装点主卫生间,因为客厅已经被别的化石占满了。在迪拜,24米长的梁龙是一家大商场的明星景观。在加州圣巴巴拉,迄今出土品相最好的暴龙头骨之一卧在某家软件公司大堂里,怒目露齿,瞪着与它相对而坐的面无表情的前台接待。

蒙大拿州乔丹市,在有些圈子里被冠以“化石牛仔”名号的牧场主克莱顿·菲普斯(坡顶)和儿子卢克正探察自家附近“地狱溪”岩层的一段。这些富含化石的岩层形成于白垩纪末期,包含当时世界(刚好在恐龙灭绝前)的宝贵记录。许多具有重要科研意义的化石就出土于此,包括1902年全世界第一具被明确鉴定的霸王龙。在美国,发现于私人地产的化石通常归土地拥有者,收藏家可以通过跟地主签协议在后者的场地进行发掘。菲普斯说,化石在他的收入来源中占大头,所以当他不用侍弄牧场的时候就采取更有利可图的土地使用方式——翻找恐龙骨骸。

在美国西部,当今的商业藏家比起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的许多同行来发掘得更为细心。

收藏家倾向于将他们的私有化石秘藏不宣,因为古生物学的商业化已经惹了20年激烈的口舌官司,至少从1997年那场名为“苏”的霸王龙化石拍卖就开始了。那具化石是通过商业渠道面世,最终以芝加哥的菲尔德博物馆为归宿,但其840万美元的成交价在某些土地拥有者中引发了淘金热式的幻梦。它也让许多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心惊,怕被出价豪阔的世俗人挤出他们长期以来视为自有的化石交易领域。

但那场淘金热终究没成气候。如今市面上的暴龙化石已供过于求,其他一些好品相的物件也往往要经过数年砍价才卖得掉。即使如此,各种业内丑闻——中国流出的假货、从蒙古走私的恐龙骨、各地粗暴或非法的发掘——还是使一些学院派古生物学家对私人藏家敌意不减;他们另一件不爽的事是这些藏家倾向于只把化石看做审美物件或更加浅薄的东西。

藏家经常将他们的私有化石秘藏不宣,因为古生物学的商业化引来不少学术界专家的批评。

在图森,某商家向路人叫卖一件雷龙腿骨:“这腿当年能做多大一顿烤肉啊!”又有人在卖镀金暴龙头骨——只是个树脂翻模仿品,并非真货——贴心地让有眼光的买家“给朋友们看,让他们说‘哇哦!”难怪有个古生物学家在博客里呼吁政府行使征收权扣留某些恐龙,以打击“那些通过戕害科学获利的人”。

在法国的马凯萨克空中花园,通讯官斯特凡妮·安格莱正清洗一具异特龙(1.5亿年前)的玻璃展柜。花园的产权所有人是法国商人克莱贝尔·罗西永,向公众开放。这具化石的头骨是世界上保存条件最好的一个,出土于美国怀俄明州,罗西永于2016年买下了它。

不过真正令人意外的却是,当今的私人藏家、商业化石猎人和博物馆古生物学家其实已悄无声息地有了相当深入的合作,无论明面上怎样唇枪舌剑。这种关系缓和的现状部分是出于不得已。美国各地现金吃紧的博物馆都削减了人员和预算,因而商业藏家“挖掘量远超科学家”——史密森国家自然史博物馆主管柯克·约翰逊如是说。“我们赶着有假期挖上三个礼拜。他们一挖就是五个月。”

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马克·诺雷尔补充说,商业卖家发掘并卖给私人藏家的化石如果没通过这个渠道面世,也不会“自动落到博物馆里”。它们更可能因为自然侵蚀作用从偏远的山坡上暴露出来,然后在漫长岁月中不为人知地化為尘土。

诺雷尔说,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那种放牛种地式的发掘行为在今天不那么普遍了,美国西部的商业藏家经常比专业学者的活儿还好,哪怕原因只是“发掘工作的质量能让出土化石增值太多”。

私人藏家和博物馆古生物学家有时确实会合作,部分是出于不得已,因为资金吃紧的博物馆都削减了人员和预算。

中国的大部分发掘仍由业余者进行。但中美两国的商业藏家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都没少发现约翰逊所谓的“着实精美的货色”。

像这样的发现使收藏家与古生物学家必须联手,几乎责无旁贷。几年前诺雷尔帮忙筹办一场翼龙展的时候,借来了名为“暗翼”的著名藏品,它的拥有者是德国一位退休老人,这件化石由他自己制备,此前一直挂在自家壁炉架上方。

其他一些私家化石藏品也辗转进了博物馆停驻,有的是永久出借,有的是赠予——如果藏品来路干净且买家保有必备科学档案的话。捐献者未必是那种买恐龙让朋友说“哇哦”的藏家,但一名博物馆展览设计师说,或迟或早,他们的馈赠(可以按相应价值抵税)会在展厅里显露风采,让他们的儿孙看得两眼发亮,并意识到恐龙“跟家居环境并不匹配”,而且“给它除尘可不容易”。

猜你喜欢

图森古生物学家头骨
头骨祈福
性的起源与演化——古生物学家对生命繁衍的探索
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复原两亿多年前乌龟化石
神奇的水晶头骨
新一代古生物学家在中国掀起“恐龙热”
卡车的L4来了
古生物学家星星狐
图森把有条件自动驾驶做到极致
拍电影
星空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