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
——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例

2019-10-15海曙区统计局课题组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9年8期
关键词:强区海曙区一流

海曙区统计局课题组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主题。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宁波市海曙区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要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GDP 总量更是达到了千亿以上。面对新形势下的新区情,海曙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的发展目标。但是如何评价国内一流强区的高质量发展程度,需要有一个科学的、通用的评价体系,即可以通过少量的,取数较为方便的指标进行评价。为此,海曙区统计局从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的内涵出发,参考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对国内主要城区的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找出海曙区在高质量发展上的差距,并提出对下阶段发展的意见建议,以期为海曙区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提供参考。

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一)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的理论研究

所谓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本课题认为它有两个内涵。首先它的目标是一流强区。即要在经济规模、基础建设、历史文化、社会消费、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可以量化的指标排名中位于全国所有城区的10%以内。其次它的实现途径是高质量建设。通过高质量建设,要让城区发展的层次不断提升,不仅仅在经济指标上位于前列,民生福祉要有所改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质量建设一流强区的特征,本着简单易行、科学分析的要求,综合考虑指标的科学性和代表性、可比性和数据来源的可操作性,初步梳理出一个高质量发展一流强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质效提升、结构优化、协调共享3 个方面共10 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在权重的选择上,经过慎重研究并多次商讨论证后,采用专家赋权法确定权数,将质效提升的权重定为35,结构优化的权重定为34,协调共享的权重定为31。

(三)指标体系的评价办法

由于各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指标性质不同、指标值的表现形式不同,不能直接进行简单综合。因此,本课题对指标体系进行无量纲处理。主要过程是:先对评价指标设置一个标准值,然后用各指标的实际值Xi和相应的标准值Xm进行比较,统一换算成发展指数。其中,正指标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是:Yi=Xi/Xm;逆指标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是:Yi=Xm/Xi。为避免个别监测指标值的超常影响到综合指数的评价,按照无量纲化处理要求,当单项指标发展指数大于1 时,以1 计。在计算领域指数和综合指数,采用加权汇总法:领域指数=∑(Yi×Wi)/∑Wi×100,其 中Wi为 本领域中各指标的权重,Yi表示本领域中各指标的发展指数。综合指数=∑(Yi×Wi),其中Wi为所有指标的权重,Yi表示所有指标的发展指数。如果某项指标由于特殊原因指数值出现异常波动,我们将采用累积法进行修正。如果某指标该年份数据无法取得,则用该指标有数据的市级数据替代。

表1 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指标体系

(四)一流强区范围的确定及数据处理方法

范围确定方法。本课题的主旨是研究海曙区在高质量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路径。因此在确定研究对象和范围时,本着和海曙区具有较多可比性的原则来开展研究。本课题认为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在政治经济地位较一般城市有明显的优势。此外大家公认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总体经济实力方面远超于其他城市。因此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不包含直辖市和一线城市的。根据上述原则,本课题在确定一流城市的范围时主要考虑副省级城市(15 个)、经济实力较强的新一线城市(15 个)和相似度较高的沿海城市(19 个)。根据上述确定的范围,剔除重复的城市、直辖市以及一线城市,最终共有33 个城市进入国内一流城市的范围。

数据处理方法。本课题认为,要开展高质量建设,首先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应该达到较高的水平。一般认为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千亿以上;二是财政总收入达到百亿以上;三是财政总收入占GDP 的比重达到10%以上。通过收集整理了各个城市、各个城区的2017 年统计公报指标数据,以及参考了媒体、新闻、网络等多种渠道的信息,最终共有22 个城区进入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内一流强区的范围。

表2 一流强区范围及主要指标情况(2017 年)

高质量建设一流强区的实证分析

根据上文构建的高质量建设一流强区指标体系,搜集相关数据对国内一流强区、海曙区两年发展进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剖析海曙区在高质量建设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国内高质量建设一流强区比较分析

从评价指标来看,海曙区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乡收入比分别排名第5 位、第7 位、第8 位、第8 位,排名较靠前;GDP、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分别排名第10 位、第10 位、第15位,排名中游;人均GDP、发明专利比重、高新技术比重排名第17 位、第21 位、第22 位,排名靠后。总体来看,海曙在注重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发展效益、财政收入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动能转换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发展与其他一流强区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海曙区与长沙市天心区、雨花区的经济发展模式较为接近,而却与在同一个市内的北仑区、鄞州区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差较大。从相同模式来看,长沙市天心区、雨花区在22 个城区中分别排名第8 位和第12 位,海曙区与其在排位上还有较多的差距。具体分领域来看,在质效提升领域和协调共享领域,海曙区与其指标数据较为接近;在结构优化领域,长沙市天心区、雨花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高出海曙区9.2 个和7.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比重高出海曙区21 个百分点,发明专利比重高出海曙区2.8 个百分点。从与同一个市内但发展模式差异较大的北仑区和鄞州区来看,北仑和鄞州在三个领域的发展都较为均衡,特别是在质效提升、结构优化两个领域比海曙高出较多水平。而海曙的优势不明显,但短板却很突出。因此在建设高质量一流强区过程中,海曙区应该补足短板、强化优势,更加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发展。

(二)海曙区高质量建设两年进程分析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海曙区的高质量发展情况,本课题以《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为参考依据,搜集了海曙区2017-2018 年的相关数据,对海曙区两年发展进程进行了实证分析。由于2018 年部分数据还未公布,因此共收集34 个指标数据,其中完成目标的有19个,较去年增加5 个;有11 个指标较去年有所改善;有3 个指标与去年持平;另有1 个指标实现度下降,需要引起关注。总体来说,2018 年海曙区高质量发展情况要明显好于2017 年。

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存在的问题

综合来看,无论是与全国22个一流强区相比,还是在自身高质量发展建设的进程上都存在一定不足。说明虽然海曙区已经迈入一流强区的行列,但在高质量建设的进程上发展还比较缓慢。从两年进程来看,44.4%指标取得了改善,说明海曙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仍有13 个指标与与目标值差距较大,要在高质量建设上取得明显的提升,还需有更好的谋划和推进力度。

从具体指标来看,海曙区在高质量建设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的优化上还有待加强,譬如高新技术企业无论从增加值占比还是数量占比上都还略显不足,上市企业发展规模的趋势还不明显等。体现在转型升级的力度还不够,譬如R&D 经费占GDP 的比重比较低,反映对科技、人才等支出的软投入占比不高,反映培育孵化力度的园区增加数量不明显等。以及城乡融合的进程还不够快,老龄化人口增多对区域的协同发展带来较多的压力等,需要引起重视。

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的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海曙区在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的道路上仍有诸多的短板,有些短板可能在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突破,有些短板可能需要在较长时间内不断补足。因此我们要立足长远,更加注重薄弱环节的改善,力争早日在建设成国内一流强区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一)立足优势产业,创新新兴产业,以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促进转型升级

一是充分发挥临空经济示范区的作用,打造高端产业链。重点发展以航空货运为主导的区域性航空枢纽,构建以航空运输、冷链物流、航空速递等航空产业为主导,以高端汽车零配件制造、生物医药研发、会展服务为支撑的临空经济产业集群。统筹好周边的集士港卫星镇、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平台,积极引进与临空产业发展配套的高端要素、人力资源、金融服务等,在临空经济示范区外形成一圈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二是充分发挥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打造三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数字经济。积极引导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在零配件制造、装备制造、交通物流服务、高端商务服务上提高数字化发展水平,实现产业的数字化。加大数字经济的产业化发展,重点发展物联网、软件服务、现代通信等产业。串联文创产业资源。充分挖掘历史资源的文化内涵,打造一批既能传递文化知识、又能产生共鸣的文创产品。打造1-2 个文化旅游线路,在历史文化街区附近打造几个文化创意园区,形成具有海曙特色的产业园。布局健康产业。积极发挥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在海曙集聚的优势,深入推进市区两级医疗机构共建模式。充分利用四明山生态资源,打造健康养身、运动休闲产业,成为全省知名的养身心胜地。三是发挥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提升三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零售业态。发挥海曙区内人流量大、商贸业发达的优势,力争率先在全市试点布局无人零售超市。引导实体零售由生活必需品向享受型消费、服务型消费发展,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个性化商圈。培育发展时尚产业。推进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向品牌化方向发展,提高纺织服装业的产品附加值。提高纺织服装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打造智能化生产车间,力争实现海曙区第一个千亿级产业群。培育发展高端汽车制造业。鼓励企业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引导企业引进高尖端的优质人才。整合汽车零配件生产链,支持企业形成特色品牌,努力在国际上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推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立足民生福祉,优化保障水平,以高质量的社会发展提高生活品质

一是坚持教育卫生资源的均衡化发展。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到教育卫生领域,抓好项目的落地推进。积极在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上加大对民办学校、民办医疗机构的帮扶,帮助培养骨干人才。积极向西部地区布局,鼓励建立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加快综合性医院的落地,切实提高基层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形成国有和民办的优势互补。灵活制定人才招录政策,对特需、紧缺人才适当放宽年龄、学历限制,逐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坚持城乡居民收入的均衡化发展。加大政府的货币化转移支付,逐步提高扶贫标准、低保标准,并通过开设创业培训班、提供小本经营项目推介、创业资金借贷等方式,向低收入群体提供有效的增收服务,不断提高居民的增收能力。重点是提高低收入农民的收入,丰富农产品的推介方式,提高农业种植的保险能力,尽可能的减少农业损失,缩小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坚持养老服务体系的均衡化发展。二是加强养老机构的建设。对需求迫切却资源不足的中心街道,要投入专项资金,通过腾退、置换、租赁、回购等方式予以落实,优先将空置的学校、机关办公楼等公共房屋改造成养老服务机构。对养老资源相对充足的西片地区,加快老旧设施的改造升级,改善养老机构的环境。要引入市场化形成产业链,推动养老服务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扩大养老服务业的内容,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各种需求。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由无偿服务向无偿与有偿服务相结合方式转型,在服务内容上完善生活照料、卫生保健、文化教育等为老服务,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层级的提升。

(三)立足绿色发展,优化城乡形象,以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提升宜居宜业

一是以城乡融合加快实现环境提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三改一拆”和危旧房治理,加快农村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开展小城镇综合整治,加快打造一批样本工程、亮点工程,加大改造与当地人文的结合,力争培育几个具有情怀、又统一规范的现代化小城镇,成为海曙对外交流的窗口。持续开展城乡绿化建设等工程,努力提高全区的绿色发展指数,提升居住环境。二是以形象改善加快实现品质提升。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利用海曙区的区位优势,建设一体化、高效化综合交通工程,梳理道路系统、铁路系统、航空系统、公共交通、慢行系统、停车系统,在关注各种交通方式自身高效运营的同时,积极探索大交通融合模式,统筹各种交通方式发展,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加大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力度,完善城区综合功能,努力改善城市硬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以功能区建设为龙头,高标准推进铁路宁波站区块、宁波栎社机场区块、鄞奉路滨江商务区等重大工程建设,以点带面,打造体现城市现代化的标志性区域。三是以节能减排实现集约型发展。加大高耗能产业的节能改造,提高对污染企业的执法力度,加大节能设备的改造,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广泛开展节能活动。倡导绿色出行,鼓励利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空调使用率,在全社会营造节能共识。倡导节能积分制,鼓励积分高的个人换取奖励,提高节能的积极性。

结论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海曙区要根据自身在商贸商务、服装产业、交通区位、历史文化底蕴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系统布局产业发展规划,找准定位联动推进;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刻认识到海曙区在创新动能不够强、产业结构不够优、城乡发展不够平衡、民生福祉待增进等主要矛盾,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抓住重点精准突进。既要以一流强区的提升为目标切实推进,又要以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在重点薄弱领域加强建设。总而言之,海曙区要举全区之力,找准标杆,全面推进各领域的综合发展,努力弥补发展短板,力争早日实现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强区海曙区一流
旅游兴区 产业强区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东兴行动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甜甜的可乐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人才强区:杭州高新区“5050计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水镱霖??《几何体写生》
陈亦薇??《月下高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