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发展简介

2019-10-14澈力木格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游牧蒙古包蒙古

澈力木格

关键词:蒙古族;游牧文化

游牧文化概念,各国学术界一直未能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只是从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给出符合自身研究的概念。而在我国,学者们更倾向于以辞海上的文化定义解读文化概念。

游牧文化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也是与此相适应所形成的思想观念。蒙古族游牧文化,是逐水草而迁徙,适应自然环境而驻牧。蒙古人有敬畏苍天大地的观念,有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精髓,是遵循自然规律,在保持水、草、畜的生态平衡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存。

游牧文化依赖、适应、崇拜大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因为适宜的自然环境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资源,游牧业有与自然生态相适应的固有机制,游牧民族有与自然生态相适应的固有观念。蒙古高原的地理环境适合狩猎和游牧,孕育了匈奴、东胡、乌桓、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是游牧文化的摇篮。勤劳智慧的蒙古民族是游牧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游牧文化的典型代表。13世纪,蒙古民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结束了蒙古高原数千年民族、部族纷争的历史,同时也继承、汇聚、整合和发展了历代草原民族的文化,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蒙古族游牧文化。蒙古人在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中领悟到,大自然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赖以生存的摇篮,人与自然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生态智慧形成、传承和凝炼于蒙古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伦理道德、美学与哲学、法规与律令等诸多方面。

“逐水草迁徙”的生产方式是一种人类对自然对象性关系的适应,以天然草地放牧,遵循畜群性及季节等自然规律,把畜牧业的发展限制在自然承能力之内,最大限度地利用牧草资源又不使其破坏。季节营地的划分是游牧业最明显的特。营地指集中放牧牲畜的地方,是牧人对牧场惯称。每一季营地驻牧期间,牧人还要根据草场与牲状况,做多次迁移。游牧民每年移动的轨迹大游牧圈。大游牧圈形成的原因与水源有无、场优劣以及去年迁移中畜群留下来的粪便都有。游牧民以牲畜粪便作燃料,放牧地当年的牛浊湿不能利用,所烧的牛粪是前一年留下的,经水洗、风干,自然发酵后,有机养分已随雨渗透土壤中。这就要求游牧路线一般不轻易改变,年基本都一样。13世纪中期西方传教士加宾尼其撰写的《蒙古史》中就注意到蒙古人:“用牛粪马粪烧火来煮食物,皇帝和贵族与其他人一样,以牛、马粪烧火取暖。”草原上树木很少,生在这里的人们一般都将牛粪、马粪等作为燃料,草原环境的破坏程度很小。

蒙古民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具有适应游牧的动态生活方式。在服饰上,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和适合游牧生活的基本款式。它主要由首饰、袍子、腰带和靴子四部分组成,是丰富多彩的生态艺术。蒙古袍是最实用、最具“生态”特征的:肥大的下摆一直垂到靴子,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宽松的上身部位,穿着时与身体分离,形成封闭的“小气候”。腰带系的宽而紧,使得牧民骑在马上,能始终保持腰部的稳定垂直,减少腰部的疲劳。行可当衣,卧可作被。

在饮食上,更可看出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创造力,食物构成大体可分成两大类,即乌兰依德根(肉食)与查干依德根(奶食)。肉食多以煮食为主,春夏季肉食丰富,便将剩余的生肉割成细条、撒上盐、放在通风处晾干;也有人再把干肉磨成肉粉。吃不完的奶乳品分离成奶和油。奶经加工制成奶干、奶豆腐,奶酪等干制食品。这样不但减小体积,而且不易变质,便于携带和保存。

在居所上,蒙古游牧民族的居室蒙古包,早在匈奴时期就已发明并广泛使用。《黑鞑事略》曰:“其居穹庐,无城壁栋宇,迁就水草无常······得水则止,谓之定营。”它由木骨架和外覆毡片组成,冬暖夏凉,抗风御雪,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是适应游牧生产生活的一大创造。蒙古包是人类长久性住宅建筑中用材最少、建筑方式对自然破坏性最小的建筑,非常有利于保护草原植被。蒙古包是蒙古民族传统的住房,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称格儿。游牧民族为适当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

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蒙古族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他们将自然、生命当作至高无上的存在,将生命的轮回,自然的更替当作世间的根本。因此,其文化中无不透露

“自然崇拜”,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具体来讲,在居住上,蒙古包是其重要的住所,蒙古包在匈奴时期便被发明应用,由木质支架以及毡毯组成,冬暖夏凉、方便拆装、易于携带,适合游居;在服饰上,蒙古族自古以来习惯穿蒙古袍,至今在很多牧区内仍能看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身穿蒙古袍。蒙古袍:日可当衣、夜可当袍,也可防风防寒,适合蒙古高原的极端天气也方便于骑马、放牧;在饮食方面,蒙古族的饮食主要为牲畜的乳汁以及肉血,因为草原生态环境并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更利于畜牧经济的发展;在交通工具上,勒勒车、马匹是蒙古族主要的交通工具,蒙古族在游牧活动中经常将生活用品以及蒙古包装载于勒勒车上,以便远行;宗教信仰方面,蒙古族敬仰长生天,将万物有灵视为信条,崇尚大自然,认为大自然赐予一切事物生命;在文学艺术方面,蒙古族的文学艺术大多以自然、动物为题材,包含着对自然界、对生命的崇拜敬仰。因此,蒙古族游牧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的生态文化特征。游牧文化产生与发展是建立在游牧生态系统之上,所以它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學、风俗、习惯等无一不包含着蒙古族人民对于大自然、长生天的崇拜之心,对于草场、水源的保护意识、对于生态平衡的关注之情。尊重所有生命生存权力,尊重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思想,是蒙古族游牧文化的重要核心思想。因此可以说蒙古族游牧文化是生态的文化观、自然的文化观。

猜你喜欢

游牧蒙古包蒙古
都市游牧
巨大的蒙古包
蒙古靴
多元游牧
游牧精神
蒙古正式废除死刑
这是蒙古包吗
游牧风灵动却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