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大家瞿秋白

2019-10-14马佳婧

锦绣·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瞿秋白翻译方法

摘 要:瞿秋白学贯中西,多才多艺,是我国系统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俄作品的第一人,其作品无论是质量还是总体数量在20世纪的翻译领域都是颇具代表性的。他在翻译及翻译理论方面独树一帜、影响广泛而深远。本文将对他的生平、翻译思想以及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方法做一个阐释。

关键词:瞿秋白;翻译观;翻译方法;信与顺

引言

瞿秋白(1899-1935)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一生虽然短暂,但却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精神财富。在中国翻译的历史长河中,他在翻译及翻译理论方面成就突出,并且具有划时代的、影响深远的意义。本文将从他的翻译思想与主张以及翻译的标准及方法作一个研究分析。

瞿秋白所处的政治历史背景对他翻译思想具有很大的影响,他认为文学能够影响社会的,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文学可以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促进革命斗争的进程。而这也正是他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同时,他也认为翻译应该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他认真研究我国文学,并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将文学作品的分析评论与翻译结合在一起,这才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由此可见,一个翻译家确实可以推动一个国家甚至一个领域的发展。而瞿秋白正是利用了自己深厚的功底,基于当时的文化背景,从而比较系统的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论著,为当时的社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使得中国加深了对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解,并成为中国翻译成就最大、翻译水平最高的翻译大家之一。

(一)翻译的标准

对于翻译的标准,瞿秋白主张“忠实、准确”,他强调译文必须“既信又顺”,翻译时,“应当估量每一个字眼”。并且瞿秋白还提出“读者概念等同”的翻译标准,这个标准与现代的“等值翻译”和尤金·奈达提倡的“功效对等”相提并论,而且比他早了几十年提出。他强调并坚持翻译要“信”又要“顺”的目的就是要使读者得到“等同的概念”(等同于读原文),从而使译文与原文“功效对等”。

在他看来,“顺”和“信”虽是一对矛盾,但矛盾的两个方面可以相互转化,并能有机统一。“信”就是“忠实”,而“顺”就是“通顺”,求信必须“估量每一个字眼”,但翻译者要尽最大努力将“不顺”理顺,如果“不顺”那么就会影响到对原文精神的再现,即“信”。总体来说,他主张概念对等,信顺统一,而这也就是在其后来的翻译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翻译标准。

(二)翻译的方法

根据瞿秋白长期以来的翻译实践和体会,他主张直译,因为这可以使译文“忠实、准确、通顺”,能够更好地对读者再现原文信息。

瞿秋白的直译是说:“应当用中国人口头上可以讲得出的白话来写”,这样既能保证原作的精神,又能使译文“顺”。他认为“直译”要“估量每一个字眼”,这种观点与纽马克的直译观点不谋而合。并且瞿秋白的作品都是直译的结果,是用白话文来翻译的,而他的“顺”恰恰就是在说译文必须要以“白话为本位”,而决不能“以文言为本位”,也不能以半文不白的语言为本位,否则译文就会走向不顺,也进一步从侧面表明他的翻译方法为直译,这既根据了自己严谨的翻译理论与方法,又说明了他革命家、文艺家的身份,这样可以使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中国人可以读懂译著,而又使译文不失原文之美。

(三)小结

瞿秋白是在五四时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革命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个卓越的很有建树的翻译家,是促进我国革命,唤醒民众的翻译家,他的译著在我国现代翻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从五四时期就积极从事俄罗斯文学的翻译介绍,他是我国最早从俄文原文中翻译俄国文学的极少数几个人中的一个。在他忘我的劳动之下,十多年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外国文学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译著,除了早期的译作之外,单收集在《海上述林》中的译文就有八十多万字。这许许多多的文学译著,对于推动我国革命斗争和促进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其重要意义,如同《瞿秋白文集》序言里所说的:“在于他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文学的经典理论的一个最早比较有系统的介绍者,在于他是俄罗斯的普希金、果戈里、托尔斯泰,尤其是高尔基和苏联文学的一个介绍者,同时特别在于他的译文的优越”,因而在中国的影响很大。

瞿秋白多译马列主义经典及文艺理论著作,这表明他在翻译文本时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倾向性。而且当时所处的环境之下,中国需要像他这样的翻译家,正是有他这样的翻译家,才推动了我国革命的发展。在平时的翻译实践过程中,他忠于原则,表达灵活,将“顺”与“信”二者有机结合使得翻译的表现手法时新,并能使读者更加清楚地理解原文。他在翻译时能够为读者着想,注重翻译效果,多用白话文来翻译,能够使读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读懂马列主义,从而达到“改造社会的目标”。

在翻译理论上,瞿秋白还提出过“翻译应当帮助创造出新的中国现在言语”的著名论点,达到表达的细腻和精密。中国当时处于文言文和白话文交替之时,因此,翻译一方面也帮助了白话文的发展,而瞿秋白正是创造了许多新的词语和字眼,既要求译文和原文意思相同又要求译文通顺流畅,并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原作的表达进行积极大胆的创造,但不能背离原作。他的这种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翻译精神对我国传统译学理论影响深远。

(四)结语

本文从瞿秋白先生的翻译思想、翻译标准以及翻译方法系统地介绍了先生的翻译对中国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代伟人是会对一段时期下的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且文化与翻译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人民才能正确地引导翻译走向正确地道路,并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对新文化知识的接纳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再深入地研究瞿秋白先生的翻译方法,为我们后世的翻译作出铺垫。

参考文献

[1]《文化与翻译》 郭建中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

[2]《翻译概论读本》 于德英编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3]《瞿秋白翻译研究》 戎林海、赵惠珠主编,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

[4]《论瞿秋白翻译理论的中心思想》王宏志,1998年;

[5]《瞿秋白文集》 瞿秋白,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作者简介:

马佳婧,出生于1998年10月2日,女,回族,籍貫宁夏固原市,学历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瞿秋白翻译方法
瞿秋白:两段深情,一生心系
瞿秋白:两段深情,一生心系
民国一段出轨奇闻
民俗旅游资料日译方法探讨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外宣翻译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