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衡山北麓区域民歌的数字化保护与数据库建立

2019-10-14李婵崔少博

西部论丛 2019年33期
关键词:数字化保护生存现状

李婵 崔少博

摘 要: 衡山北麓区域民歌正是由于山地丘陵、地广人稀矛盾所形成的岳北民歌文化,特殊的地理、风情等因素构成了当地音乐的主体风格。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现代文明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状态,衡山北麓区域民歌的生存发展境况令人担忧。以数字技术开展该地区民间音乐的研究保护工作,以建立数据库的形式传承和推动湖南民间音乐发展,从而达到保护、传播、传承湖南民歌文化和提高湖南各大高校的音乐数字化研究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区域民歌;生存现状;数字化保护;数据库建立

衡山北麓地区包括衡山县、南岳区、北至湘潭南到永州部分地区在内的地域范围,在该区域有着丰盛多样的民间文化资源。例如:影子戏、岳北山歌、衡山地花鼓、席草龙等国家、省市级非文物质化遗产。社会发展的进步和现代数字传媒技术的迅速更迭,大多数依靠口耳相承,衣钵相传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民间技艺已失传,多数民间曲调丢失无法考证,歌谱资料破坏严重,传承链条断裂。特别是在文化多样性、精神生活、文化侵略和同化的现状下,衡山北麓区域民歌的拯救迫在眉睫。为了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可以更好地传承和流行下去,对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创新,吸收其精华所在,丢弃落后腐朽的部分,让老一辈人的文化在新一辈人的生活中继续发光发热,我们也可以借助科学技术的发展来保护这些传统文化。

一、衡山北麓区域民歌的数字化保护与数据库建立的紧迫性

自党的十八大后,习总书记关于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提振文化自信曾在多个不同场合作出了重要讲话。继而在党的十九大中又再次号召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触网”紧抓时代脉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策略,提高中华文明的生命创造力和时代影响力。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全球化、信息化飞速发展,数字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加快,从传统的娱乐方式转化为计算机网络、数字电视、手机等电子数码产品,这些新兴产品在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得一些传统文化日渐边缘化,生存空间萎缩。湖南省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生存现状仍是令人堪忧,依旧有很大的待开发空间。作为湖南地方民歌不可替代的部分,对研究区域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些中华民族的珍宝,优化其生存现状,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段来保护这些传统文化。

二、衡山北麓区域民歌的生存境况研究

衡山北麓区域以山地丘陵为主,山体连绵起伏,兼有河流平原,其地貌组合具有带状阶梯式分布,人类族群分布受地形影响,该地区多有少数民族分布。该地區民歌多用方言演唱,歌词通俗易懂,创作上多是由生产生活劳动即兴抒发,民歌的流传多是口口相传,保留了浓厚的生活味道,它所展现的高昂甜美的音乐旋律,简明有趣的唱歌技巧充分展现了山歌艺人幽默豪放的性格特征,直击中心点题的山歌展现出了一幅山水相融千山回应万山来和的三维立体场景图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今衡山北麓居民的环保意识淡薄,政府的重视度不够,规划缺位,管理落后,投入不足,扶持不够,当地农民的生活还不够富裕,参与民歌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从这点来看,作为当地的政府并没有充分挖掘这门艺术的宝贵性及它的重要性,制定和出台的政策措施不够完善,资金支持匮乏,无法维持当地一些剧团的正常运转,民间艺人们基本生活得不到满足,不能安心进行表演和创作。另外,人才是民间音乐发展的根本所在,政府并没有施行民间艺人专业人才的培养,没有通过开设相关的学校或者课堂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使之拥有更加牢固的基础和新鲜血液,衡山北麓区域民歌这块音乐特色品牌不能够实现蓬勃发展,与时俱进。

三、衡山北麓区域民歌数字化保护与数据库建立的价值

3.1推动湖南省地方性非遗保护进度

衡山北麓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依托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地方高校,因校制宜、因地制宜的开展数字化时代下衡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助力民族特色资源项目建设,推动了湖南省非遗工作的开展,也完善了当地高校有关音乐数字化方面的研究,非常具有地域特色。

3.2实现当地民歌的空间保护和人文关怀

研究特色与创新在于,基于“人文把握”的观点,指导开展衡山北麓区域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保护研究工作,保证该项研究的方向性和正确的文化立场。研究具有科学前瞻性与多学科综合性,囊括历史学,音乐学,地理学,新闻学、社会学等学科。各学科专业人才的通力合作、术业专攻,解决了当地民歌的生存空间保护和人文关怀,合理最优地对衡山北麓区域民歌进行保护和开发研究。

3.3实现教育中的传承

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非遗知识可视化,以实现教育中的传承。“知识可视化”可有效解决大多口传身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继无人和传承人的逐渐老化而日趋衰落的问题。实现数字化保护和数据库建立,建立传承人的资料数据库和民歌数字化网络数据库,从保护制度,人才培养和信息交互等方面解决衡山北麓区域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结 论

社会文明进步和科技飞速发展,既提高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使民族文化自觉有所缺失,威胁极具地域特色文化的生存,湖南省非遗工作在严峻的形势下摸索前进。衡山北麓区域民歌作为湖南省非遗文化研究不可缺少的部分,必须对其采取急救保护措施。衡山北麓区域民歌的数字化保护和数据库建立能够便捷、高效的解决该地域特色文化的生存及传承问题,进而推动湖南省非遗工作进程,提升省内各大高校的音乐数字化建设水平。这一优秀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展现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始终在保护传统的根源上保持创新,继承传统艺术的精华,保留其自身所独有的地方艺术特色,还在现代艺术当中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增添了色彩。虽然衡山北麓区域民歌的保护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与挑战,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做到稳中求变化,发展中求生存,就一定能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得到大众对传统地方性文化鲜活创新形式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加精彩、更加崭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 李欣.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向[M].科学出版社,2009.

[2] 胡天状.数字化影像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03).

[3]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J].理论与实践,2009(5).

作者简介:李婵,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5级学生,学号15210308;崔少博,副教授,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师。

项目来源:本文为衡阳师范学院第十八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点项目《衡山北麓区域民歌的数字化保护与数据库建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校科字[2018]2号-19。

猜你喜欢

数字化保护生存现状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基于城市盲人组织生存现状调研的大学生纪录片创作
东台市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探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浅析湖南花鼓戏的生存现状
虎牙藏族民歌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探讨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数字化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