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备课的问题设计

2019-10-14薛冰洁周云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中职

薛冰洁 周云华

[摘   要]在中职旅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深度备课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高质量的有效教学问题,做到对教材深度解读、对教情深度思考、对学情深度研究,培养创新型旅游专业人才。

[关键词]中职;旅游课程;深度备课;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4-0078-03

根据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现实职业考证的相关要求,旅游课程理应秉持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基于职业工作导向,将“教、学、做”紧密结合,重在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型服务人才。此类人才的需求必然带来教育的创新,而在教育创新中与学习者最为密切的应属教学创新。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对问题的高度敏锐性。所有这些,都使得教师需针对问题设计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探索。在中职旅游课堂教学的范畴中,所谓基于深度备课的问题设计,是指通过设计一系列高质量的有效教学问题来贯穿教与学的过程,以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深入解读,使师生共同成长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种学习过程也可被认为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即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PBL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医学教育,现今这一模式已得到认可并在多个学科领域中得以推广实践。依据这一理论,问题设计必须符合真实性、内容覆盖面、能容纳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风格、劣构性、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据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深度备课时,应通过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对教情的深度思考和对学情的深度研究,设计高质量的有效教学问题。具体设计流程见图1。

一、对教材的深度解读

教材是深度备课的起点。对中职旅游专业教师来说,教科书(含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核心资源,无论怎么运用它,理解它、吃透它都是基本前提。帕克·帕尔默提出,要在个人意义上出神入化地理解教材,包括对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如几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同一个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有何不同。只有通过研读,弄清各种版本教材的编排特点,博采众家之长,让教材在我们面前达到通体透明、形神兼备的境地,真正吃透教材,才能将其活用、用活。依據PBL理论,有效的问题设计必须达到一定的内容覆盖面。具体而言,教师必须确保设计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信息。正确的信息来源于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也就是教材的核心思想。教学问题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学习教材的具体内容,实现学生的发展。据此,教师设计问题首先要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

1.依据重难点设计问题

重难点就是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合称。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学重难点都是学生在教学活动后应达掌握的,它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标准性作用。教学问题应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精准设计,以确保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以《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中国的古代建筑》第四节《其他著名古建筑》第一部分“楼阁”为例,在这一部分笔者注意到天一阁相关篇幅是最少的,仅对天一阁的历史沿革作了适当介绍。为了实现对教材的深入解读,笔者对比研究了不同教材的相关内容,最终将介绍天一阁藏书楼的文化内涵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依据这一难点,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问题:1.探究有利于天一阁藏书楼藏书的外因。2.探究有利于天一阁藏书楼藏书的内因。3.探究不利于天一阁藏书楼藏书的原因。纵观整条问题链,都是在围绕一个主问题:天一阁藏书楼为什么历经几百年仍旧适宜藏书?(见图2)这一主问题的设计切中了学习主题的关键词“藏”,直接引起学生探究这一难点的兴趣。笔者依据覆盖面略广的主问题又分解出了三个具有梯度的子问题,在追问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信息,突破对教学难点的整体理解。

2.依据拓展点设计问题

拓展点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该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在一定范围和深度上密切联系的外部相关的内容。教学问题设计既然要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那么这些问题还应包括教材内容所隐含的要素,或者是基于现有教学内容并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适度拓展。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一素养目标。创新的核心在思维,思维的核心在问题,有效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则是学生创新素养的具体体现。仍以天一阁藏书楼这一学习主题为例,中职学生能在现实中完成个性化的讲解任务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素养目标。依据这一拓展点,笔者设计了如下开放性教学问题:是否抓住特点深挖天一阁的文化内涵就一定能起到良好的讲解作用?笔者在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的同时,始终强调要对教材有批判审视的眼光,确保在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创新素养进行一定的培养。

笔者始终将学生对问题的感知、思辨、解决能力作为发展目标,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节点都是通过问题来驱动的。基于对教材深度解读的教学问题的设计,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感知,从教材中搜寻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鉴定,最终创造性地运用于问题的解决。以上所有,都旨在促使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比传统课堂中的学生获得更自觉的学习态度,而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

二、对教情的深度思考

教情是深度备课的切点。对中职教师而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切实的职业指导能力是其必备的专业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能依据各自专业,发挥个人特长和教学风格,从而实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可称之为教情。为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中职教师立足自身的教情,创造性地进行备课,深度发挥教师的个体作用。依据PBL理论,有效的教学问题应该能够容纳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风格。具体而言,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问题不能太单调,应能引发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来源于教师组织的富有特色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深挖具体的教情。有效教学问题的设计还应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教师的指导转化为自己的综合素养。据此,教师的问题设计应立足于对教情的深度思考。

1.依据研究点设计问题

研究点是指教师为某一学习主题进行的计划性和系统性的资料收集、钻研和提出自己新见解的准備工作。在深度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将自己的研究点融入问题设计中。例如,为理论性强的研究点提供更密集的良构的教学问题,为实践性强的研究点设计更开放的劣构的教学问题。在第一部分的论述中,我们发现上述教学问题的答案基本上可从教材中得来,因此这些答案是相对确定的,这类问题也就是良构性问题。但现实中很多实践性问题并没有直接可套用的信息来解决,需要结合大量的基础知识、已有经验和实际能力进行分析,这就是所谓的劣构性问题。

以《常熟花边》一课为例,笔者曾对常熟花边有过两年的认真学习,对常熟花边的针法和技巧掌握颇为娴熟,依据这一研究点,笔者设计了如下探究性问题:1.为什么常熟花边有独特的价值?2.你认为常熟花边的价值是什么?3.你该怎么做才能传承常熟花边的价值?以上三个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广泛的陈述性知识和经验,利用一定的推理、类比思维能力,通过一定的学习迁移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践问题。学生为了收集最终可能的解决方案所需的基础知识,必须对其进一步研究,查找相适应的思维策略,对先前的知识进行解释。此外,一些具有高认知能力的学生还会主动利用教师的示范指导,尝试亲自进行体验和操作来证实自己的解释,形成自己特有的技能专长。

2.依据生长点设计问题

生长,指液态金属或固态金属中生成的固相或新相微型质点(晶核)长大的过程,也指生物个体长度与重量的增长。在课堂教学的范畴,笔者认为所谓的生长点,就是教师在专业领域中相对薄弱、仍有一定发展空间的部分。据此,在深度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自身的生长点,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有力地引导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

在进行《绿茶》一课的深度备课时,由于自己对茶道知识所知甚少,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设计了如下一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1.泡茶过程中发现茶量多了怎么办?2.泡茶过程中水温过热或水温不够该怎么办?3.为什么同一种投茶法冲泡同一种茶汤味道会不一样?教师依据生长点设计问题,有意识地督促自己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对问题进行思考,充分实现教学相长。

当前,中职教育的弊端之一是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需要课堂教学的调控者——教师在备课时不断调整,使课堂内教师实际提出的问题与现实职场问题紧密连接。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来创设尽量真实的学习情境,即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解决的问题都是极有可能在未来真实遇到的。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内容与直接指导者——教师以及自己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时,才会积极去理解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而问题解决能力是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必备品质。

三、对学情的深度研究

学情研究是深度备课的重点。学情包含了学生在学习旅游课程过程中的所有情况,按过程来划分,包括学生在进入学习状态前的普遍特征,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新情况,当然也涵盖学生的学习结果。换句话说,教师既要知道学生“从哪里来”,也要知道学生“在哪里”,更要知道学生最终将“到达哪里”。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以生为本,而富有成效的学情研究有助于教学问题的生成,有助于具体化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更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依据PBL理论,有效的教学问题应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正如Dewey所说:教学的艺术性的一大部分在于使新问题的难度足以对学生的思维提出挑战,同时问题不能太难,它除了要能引起新异的注意,还必须与原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联系,从而引发新的想法。具体而言,教师设计教学问题时必须考虑与学生的具体学情相近,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力和思维认知。据此,教师设计问题最终还应回归对学情的深度研究。

1.依据混淆点设计问题

所谓混淆点,是指彼此之间有较多相似成分或是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点。这将导致学生难以理清相同和不同的部分,或者区别不了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无法自主将这几个知识点划清界限。据此,在深度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特别强调知识点之间不同和次要的成分,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核心知识,避免本末倒置。

笔者在执教《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时发现,学生对于中国各朝代的识记存在张冠李戴的现象,对一些关键知识点的理解似是而非。针对这一混淆点,笔者设计了中国古代小问答,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学生与外界问题的相互作用来帮助学生建构有意义的认知。学生在以点带面的抢答中,不仅了解了各个朝代突出的特点,而且分类归纳出命运相似的朝代,辨析出各个朝代的不同点和次要因素,达到了求同存异的效果。

中国古代朝代小问答:

1.分别列举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和最后一个朝代。

2.指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3.列举我国历史上分裂的朝代。

4.列举我国历史上完成统一大业的朝代。

5.列举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

2.依据发散点设计问题

依据发散点提问是指围绕某一概念、问题或学习方法发散出去,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思维活动的灵活性,以追求从不同侧面、角度、渠道得出创造性的答案和见解。据此,教师在深度备课时,要设计出具有广阔思维空间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发散性思维的质量。

以《绿茶》一课为例,笔者结合乡土资源,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1.找一找,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虞山绿茶?2.说一说,在为介绍虞山绿茶所创作的导游词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3.想一想,结合本课知识点总结导游词的创作技巧。上述问题存在以下价值:一是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一触即发”的效果;二是问题具有思维的发散价值,例如第一小问,可以从多个角度来阐述虞山绿茶的特点和价值,后两个小问促使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并用动词来界定不同的思想方法,探索如何解决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想方法就是能力,学生在应用思想方法的同时也巩固了先前所学的知识。这样以问题为发散点,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了“求同存新”的效果。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以知识的记忆作为最终目标,教学的结果是学生机械地记忆书本上的信息,思维训练无从谈起。基于问题的学习正打破了这一局限,学生参与理解、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将引发比传统课堂更有意义的学习。教师依据学情提出问题,学生检查这个问题,分析它的背景,讨论解决方案,对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并加以内化,最后得出结论,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积极的探究过程。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运用知识的实际平台,缩短了知识与技能甚至是与职业素养之间的距离,而职业素养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养。

备课若没有有效的问题来指引流程,教师本身都不善于设计问题,教师就很可能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学生也很可能无法完成学习任务。PBL的目的是关注学习的过程及培养学习的心态,只要通晓正确的过程及把持良好的心态(to be),知识与技巧的汲取(to know)及应用(to  do)就是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之事。如果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能做到对教材深度解读、对教情深度思考、对学情深度研究,那么中职旅游专业就能真正实现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  杨九俊.课堂这八扇门不打开,高效只能是“搞笑”![J].苏州教育研究,2018(3):3.

[2]  关超然,辛幸珍.问题导向学习(PBL)平台之建构:案例设计、撰写技巧、参考实例与审核机制[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中职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职学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