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则演变下自选南拳套路创编的研究

2019-10-14

肇庆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分值套路竞技

罗 珅

(肇庆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竞技武术是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产物,她植根于中国传统武术,又借鉴和融入了西方竞技体育的文化特色.为了将中国武术推向世界的竞技舞台,武术工作者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对武术运动的竞赛形式、内容、规则、评判标准、计分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改革.从最早出现的1959年版本《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到2012年国内国际统一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先后出台了8个不同版本的“武术竞赛规则”.“新规则”下的武术竞赛,比赛难度越来越高,竞赛内容越来越复杂,量化因素的指标越来越具体和严格,这对教练员、运动员都提出了一系列更高、更多的要求.南拳项目也一样,在只讲结果不讲原因的竞赛场上,一人独霸“南拳王”多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难度完成分值决定最后得分的倾斜导向,致使自选南拳的创编内容趋于同一化,演练风格长拳化.因此,从南拳套路的创编着手,丰富南拳的技法和内容,突出南拳的风格和特点是当前自选南拳在竞技武术发展中的急需解决的任务.

1 竞技武术中自选南拳套路的历史演变

1.1 南拳项目进入竞技武术比赛

最初的竞技武术比赛并没有吸收南拳项目.拳术主要以长拳和太极拳为主,以及相应的器械套路.为了推动武术的竞技化发展,1959年,国家体委邀请王子平、蔡龙云等一些经验丰富的武术专家们,把流传广泛的查、华、炮、洪、弹腿、少林等拳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商讨与研究,统一制定出甲组、乙组、丙组规定套路,每组均有长拳、刀术、枪术、剑术、棍术5种套路,每个套路都由相应难度和数量的规定武术动作组成[1].同时他们起草并实施了我国第1本以南拳、太极拳、南拳为主要竞赛内容的《武术竞赛规则》.1960年以后,在原来竞赛项目基础上逐步增加了规定南拳、南刀和南棍等项目.1989年,中国武术协会受亚洲武术联合会的委托,组织部分专家创编了“南拳竞赛套路”,作为第11届亚运会的竞赛套路.1992年,中国武术协会又组织部分专家创编了具有南拳流派特点的《南拳》《南刀》竞赛套路,用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7届全国人民运动会武术比赛中的南拳全能项目的规定套路的比赛内容.

1.2“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南拳竞技化的真正开始

自1960年南拳列入武术竞赛的主要项目,南拳项目的评分内容也随着规则的变化而不断革新.1996版的规则调整了动作规格和演练水平的分值,并首次提出“指定动作”和“创新难度”的加分;规定主要动作的常见错误和扣分标准.

为推动武术进奥运,2002年出台的《武术竞赛规则》(试行版)在原规则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1年的实践与修订,2003年正式颁布并实施了第8部《武术竞赛规则》,新规则取消了1996年的指定难度动作;创编了动作编码,量化了每个动作的评判标准和对应的扣分内容;增加了演练水平的评分标准;确定了难度等级和分值,首次提出了连接难度的新概念,使动作技术更规范,评分细则更完善.虽然规则对于各自选套路的指定动作的内容、规格要求、动作分值都做出了统一规定,但是具体事项每年都会根据需要作出必要的补充和调整.规则是技术发展的导向,由于难度分值的增加,为追求更高的分值、更好的成绩,南拳套路出现难度堆叠、技法减少、风格淡漠、与长拳无明显的风格区分等不利于南拳发展的现象.尤其是创新难度,为了创新而创新,大量吸收同项群中的难度动作,从而失去了南拳本有的风格特点.因此,对于“创新动作”,新规则中要求必须符合南拳运动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必须是“南拳项目动作难度等级内容及分值确定表”中未出现的B级(含B级)以上的难度,必须是具备较高专业素质与专项技能才能完成的动作[2],参赛运动员必须根据竞赛规则和规程要求选择难度和必须主要动作,从而抑制南拳竞技化以后产生的不良后果.

1.3“新规则”的颁布——自选南拳创编变更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在1959年版到2012年版的8个不同版本的“武术竞赛规则”中,1996年和2003年规则是武术套路竞赛走向量化评分的2个重要版本.1996版规则曾经是使用率最高的版本,2003版是所有规则中量化评分变革最明显的,也是较之前变化最大的版本.2012年版的新规则实则是对2003版本的补充和完善.

表1 1996年规则与2003年规则各分值变化比较

2003年以前的规则中动作规格是套路分值的主要内容.2003年新规则的出台,在评分分值上变动很大,其中动作质量分值由1996版的6.8分降低至5分,演练水平分不变,增加了难度的评定分值.随着竞技武术越来越向“高、难、美、新”的方向靠拢,难度成为评判运动员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依据.当前最新的2012年的竞赛规则中连接难度首次出现,并要求参赛运动员必须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动作难度和至少2种以上的连接形式,难度标准化在规则的设定中已较为清晰,动作难度及连接难度的类别、内容、分级、度数、编码等给出对应的信息点以及扣分标准.其中每完成1个A级动作可获0.2分,每完成1个B级动作可获0.3分,每完成1个C级动作可获0.4的加分.并且每种动作难度加分仅计算1次,动作难度累计加分超过1.4分,则按照1.4分来计算[3].可以看出新规则对南拳套路创编中动作难度和创新的重视.

2 自选南拳套路创编的主要依据

2.1 传统南拳是竞技南拳发展的母体

南拳虽然走上竞技体育的道路,但是竞技武术中自选南拳套路的编排,其素材来源仍是流传于民间的各类南拳套路.传统南拳技法丰富,风格独特,是竞技南拳发展的根本依托和源泉所在,也是保持南拳本色的根本所在.

南拳是我国武术流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始于晋唐,是明代以后盛行于南方的拳种.由于历史悠久,流传地域广阔,其威猛迅疾、灵巧绵密和固守短打的风格特点广泛流行于民间.受地理、气候、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特色和风格的流派.广东有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5大拳种;福建南拳有五行拳、鹤拳、五祖鹤阳拳、白鹤拳、连城拳等;广西南拳有周家拳、屠龙拳、小策拳;四川南拳有僧、岳、赵、杜、洪、化、字、会8大拳种及峨嵋拳、白眉拳等;湖南南拳有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岳家拳等[4].虽然南拳流派众多,但以岭南各地的拳种素材最为丰富.受地理、气候、民俗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广东南拳不仅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地域优势和人文优势,且竞技水平也处在全国的第一阵营中,广东武术队的南拳竞技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整个竞技南拳的发展水平.广东是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较快的区域,先进技术和资源的优势,也为南拳的竞技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南拳在竞技武术的发展中起到典型性、规范性和代表性的作用.

2.2 按照规则要求合理编排自选套路

《武术竞赛规则》中对自选南拳套路编排的基本元素,即手型、步型、手法、腿法、身法等单个动作都给出了具体的规定.其中弓步不少于6次,马步不少于4次,虚步、独立步不少于2次,组合中有2个麒麟步,必须出现1次或以上的滚桥动作等所有这些要求的动作缺一不可.例如,在规则中列举的南拳腿法有25种,在创编套路时至少选用25种腿法中的3种;跳跃动作有7种,在创编套路时,至少要选用7种跳跃动作中的3种;难度动作15个,16个连接难度又包括动动连接和动静连接[5].总之,在如此众多的动作中,运动员不可能将全部动作在一个套路中全部体现出来,要因人而异,进行选择性采纳.所以,自选南拳套路中具体的动作及其顺序的安排,教练员在编排时,可根据运动员本身的特长、特点而加以选用、组合.

自“新规则”实施以来,自选南拳套路编排时存在“虎头蛇尾”的共性问题.究其原因,也是考虑到运动员的体力、精神、注意力等各方面原因,编排时,大都把“难度动作”全部安排在套路的前半套,这使得自选南拳套路后面部分大都显得异常空洞无物,大大影响了自选南拳套路的技理技法和美学欣赏的效果,不利于自选南拳的稳定、长期和健康的发展.

此外,还有运动员比赛时,为了求“稳”,套路中的“创新动作”减少.如A、B级难度动作使用频率较高,而C级难度动作使用频率相对较少.因而,新规则实施后,如何将难度、连接难度合理地安排在整套中,并均匀的分布在4个分段内,从而使难度动作尽善尽美地表现出来,赋予自选南拳乃至竞技武术更加厚重和长久的生命力,这是在自选南拳套路编排时应该着重考虑的地方.

2.3 对竞技体育中同类项群项目动作元素的借鉴与汲取

项群理论认为,武术套路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列在同项群的还有跳水、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滑冰、花样游泳和技巧运动等.虽然不同竞技项目的异同源于竞技运动发展的历史、比赛的规则等方面,但是从不同项目的类属特点来看,同项群项目许多方面有着相通或相似性.比如现在的竞技健美操、竞技啦啦操等项目汲取了许多武术动作,发展成为一种特色,搏击操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因此,自选南拳同样可以在同项群项目里吸收适宜的动作进行消化或创新,需要注意的是武术的本质特性,对于自选南拳选择的特色动作、创新难度动作,必须遵循运动技术的科学运动规律,符合南拳技理技法的要求.由此,在选择上要深入探讨,反复斟酌,慎重选择.比如说,自选南拳套路中后空翻动作,从原地后空翻到上步单腿后空翻就是难度的提高,它借鉴了其他项目在空翻上的技巧,也没有根本性地改变南拳的特色.在连接动作上,南拳借鉴同项群项目(如自由体操)上也有很大的空间,连接动作的改变可以使南拳自身动作更加和顺、流畅;在动作节奏的控制和调整上,南拳还可以吸收其他同项群项目的许多元素.

2.4 科学、合理和富有表现力动作的创新与运用

动作的创新是竞技体育项目(表现难美项群类)持续发展的生命线.1980年代,前扫腿、旋风脚、外摆莲、旋子转体等旋转类动作旋转达到540°都是比较困难的动作,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地摸索、不停地重复,才能使技术动作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新规则的约束下,大量新技术、新动作的创编,以及新动作派生出大量的新连接、新编排,把武术的难度动作推向更好的水平.但在武术难度动作创新的过程中,借鉴同项群的难度动作的内容,需要考虑武术的本质属性和风格特点.曾经武术的难度动作就出现过体操化的现象,比如体操的依柳辛、十字平衡、侧举腿平衡等很多动作都出现在武术套路的编排中.这对于我们目前竞技南拳的发展来说,同项群的难度动作有着较大的借鉴性,但也不能盲从,毕竟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属性.因此,自选南拳套路动作的创新,也是从事武术竞技的广大南拳教练员和运动员所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

2.5 充分考虑个人特点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等不同,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后,每位运动员大多具备了自己较为突出的动作技术特征以及较为突出的身体条件.因此,对于体力强、灵活性好的运动员就要多安排跳跃和技巧性动作;柔韧性好的队员可以多安排一些腿法和平衡性动作.耐力差的可适当把跳跃翻腾的动作放在套路的前半部分,但要注意套路的整体美感.身材矮小的队员要多安排一些速度快、技巧性强的动作.身材相对高而且较瘦的运动员要多安排伸展飘洒的动作.身体强壮的就要多安排勇猛、便于发劲的动作.当然所有的身体条件都是相对来说的,应该根据运动员的各种实际条件综合来考虑.只有根据自己的风格特点和技术风格来编排,才能出现自选套路的上乘之作.

3 自选南拳套路创编的步骤和方法

3.1 自选南拳套路创编的步骤

一个完整套路的编排应遵循的步骤,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家武术运动管理部门关于武术套路所制定的相关规则.这是任何一个竞技武术套路编排前所必须要做的首要任务,《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是套路编排的准则,因为竞赛规则对武术套路(尤其是自选套路)有着很多的规定.如套路布局、指定动作、动作数量、出现次数等都有着相关规定,如果没有引起重视,在编排上失分是非常不值得的.

编排的第二步应该是广泛的搜索相关素材资料.套路的编排及其动作的来源,不可能仅靠一人之力凭空想象出来,要对相关领域资料广泛的搜集整合,寻找适合自己的动作,要博采众长.在众多相似领域里吸收动作,但要注意对其改造,使其符合武术运动的特点.

编排的第三步是对自选套路框架的确定.根据规则的要求和自己前期所搜集到得的资料素材,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动作或动作组合,根据动作情况确定自己的动作行进路线,将动作大体上做出段落划分、重点动作、高潮等安排等.第三步完成之后,一个自选套路的框架就基本构建完成.

编排的最后一步就是多套路的细化和改进.一个优秀的自选套路光有一般的武术动作和组合是不够的.做为竞技项目,难度动作必不可少,这是得分和拉开差距的关键所在.最后一步就是在套路中给自己所擅长的难度动作进行定位.这些精彩的动作或动作组合要根据套路全局做出安排,寻找到适合动作完美发挥的位置.既能保证动作的顺利完成,又要突出整个套路的特色和节奏.整个过程完成之后,就是对套路的实际演练,在训练过程进行调整,并最终确定好套路.

3.2 自选南拳套路创编的方法

自选套路的编排方法,根据运动员的水平不同有着较大的差异.一般的编排方法有对国家规定套路基础上的改动和创新,对多个国家套路进行糅合基础上的改进,对多个自选套路或其他套路进行糅合改进和创新,在个人自选套路基础上对其他优秀动作的吸收,在个人自选套路基础上对重点动作进行创新提高等.

一般来说,前3种方法多适用于水平较低的运动员,这样的编排可以保证套路的构架不至于混乱;后2种方法多适用于较优秀的运动员,多年的训练使他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有着相对固定的套路.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要做的是对套路的改进和创新提高,以此来适应不同形式和级别的比赛.

3.2.1 要适应不同赛事的特点和水平

2003版武术竞赛规则出台后,国内国际规则不统一的现象得到了改变.因此,根据不同比赛来调整自己套路的创编目的略有改善.众所周知,目前洲际或者国际性武术套路比赛的水平明显低于国内的武术套路锦标赛和全运会武术比赛等国内的赛事.比如国内某个优秀运动员参加亚运会武术比赛,他采用的武术套路是自己最新的套路,也是他准备用这个套路来征战国内的武术套路锦标赛或者冠军赛,和他水平相当的国内运动员就会特别的关注他在亚运会上所使用的套路,对其套路进行分析,来针对性地更改或者完善自己的套路.这样参加亚运会的这名运动员就相当于提前暴露了自己的比赛信息,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犯了赛前信息泄密的错误.所以运动员对于不同的赛事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编排来适应不同赛事,既能取得好成绩又能保存自己的实力.

3.2.2 要知己知彼,回避或超越对手特长点

对于国内赛事,如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或者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等高水平赛事来说,运动员的差异非常小,所以运动员越能注意到细节就越能取得胜利[6].相对于1970、80年代像李连杰、赵长军等优秀运动员连续多年多届蝉联冠军的情况,现在已经不可能再现.这并不是说目前运动员缺少实力,而是由于“规则”的约束,运动员之间的实力相差越来越小,胜负都在毫厘之间,因此合理、科学地对自选南拳进行编排尤其显得重要和关键.南拳比赛中,具有同样夺牌实力的2名运动员,都选择了B级难度动作,一个是“323A+3C”,另一个是“324B+1A”,这就要根据运动员对动作的掌控情况和完成的稳定性考虑如何做出选择(当然前提是动作都不是指定动作,指定动作只能力求做到最好).在套路编排时要特别注意,既要突出自己的长处所在,又要回避竞争对手的优势动作.因为,即使在该难度动作上双方都能做到不失分,但我们要追求动作的节奏和连贯性,争取在演练水平上技高一筹.高手之争,必须考虑细节,才能取得胜利.

3.2.3 运动员在比赛中要追求发挥的稳定性

自选南拳套路的编排,除了考虑到对“难度动作”的追求之外,更要考虑到比赛发挥的稳定性.这既包括平衡类动作的稳定性,也包括难度动作完成情况的稳定性以及腾空等其他动作落地时的稳定性.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稳定性普遍不够.因此,在进行自选南拳套路编排时,如何保证运动员在自选南拳套路完成过程中稳定、充分地发挥技术,动作落地生根,不拖泥带水,难度动作完成得干净利落,是高水平运动员追求的重点,也是运动员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

4 结论

1)从历史来看,武术套路从进入竞技体育领域以来,曾经有过严重的体操化倾向.对体操、跳水等其他同项群项目动作元素过分地吸收和引用,导致自选南拳套路的发展出现了偏离,也忽视了南拳拳种的风格特色和武术自身的本质属性.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对这个现象的重视,专家们在规则制定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对其进行修正,所以竞赛规则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一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的过程.

2)在自选南拳套路创编中要合理把握难度动作.自选南拳套路的创编,要围绕规则的变化、不同赛事的要求,在完成对参赛套路的动作数量、组别、规格和完成套路时间等统一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员自身运动水平和特点进行编排.在突出高、难、美、新的大趋势下,难度动作的增加,可以提高竞赛的观赏性,但要注意难度在整个套路中的分布情况,避免虎头蛇尾的难度动作堆叠现象.

3)在自选南拳套路创编中可创新性地融入不同风格的南拳动作和技法编排南拳套路,使整个套路的演练体现出南拳的技术亮点以及劲力、风格、节奏等特点.技术与规则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南拳的发展从传统实战到现代观赏再到创新创编,不论时代的需求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它的本质属性——技击性仍是技术发展的核心,不论规则中分值的偏重倾向何方,它的文化底蕴、地域优势、流派风格都是南拳创编的精神所在.

猜你喜欢

分值套路竞技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竞技精神
Airbnb上的套路
眼下有套路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