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共艺术装置中的无意识设计

2019-10-12帅琴朱一

艺术大观 2019年21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大众装置

帅琴 朱一

摘要:艺术创作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从中汲取素材和灵感与社会生活的体验与观察密不可分。苏珊·兰格(Susan Lange)在《情感与形式》(Emotions and Forms)一书中提出,艺术作品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诞生的,有的时候也是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如何将无意识设计展现并向公众表达,以实现艺术创造和创新为本文的研究目标。本文聚焦无意识的自然产物的有意识发掘,将无意识设计在公共艺术装置中的运用为研究手段。从无意识设计的相关概念与公共艺术装置整合实验、设计体现及发展等多方面进行论述,可更深入的研究其相关理论及内容体系。探索自然与人工创作的联系,无意识设计在公共艺术装置中运用的行为表达。

关键词:无意识设计;公共艺术;大众;装置

一、引言

无论是无意识的行为还是其背后的心理欲望,都可以成为设计师发现新鲜设计思想的来源。收集且运用在公共艺术装置中,将无意识设计具体展现于公众,而其需要一个载体能够强烈明了表达。公共艺术装置意在传达与表现设计者想说的,提取无意识产物,有意识将无意识设计运用在公共艺术装置中,置于公共空间,面向大众,营造出新颖且有内容的视觉效应,即体现了公共艺术装置多元化,又实现设计的艺术表达,引发大众的共鸣与理解。

二、概念的界定

(一)无意识设计的定义

无意识的设计基于心理学,并融合了多种学科和理论的一种设计思想。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到冰山理论,我们可得知无意识占据意识中很大一部分,并且其中潜藏着巨大空间待发觉探索。在此基础上,荣格进一步完善了艺术创作中的无意识理论,提出了人类社会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资料的来源和艺术欣赏的起源是深层的心理“集体无意识”。深泽直人首先提出“无意识设计”的设计理念,认为不要为设计而设计的。在设计之初,有必要积累一些公众的无意识行为。这是设计的开始,然后需要进一步思考的设计 。我们知道无意识设计是“将无意识的自然转化为有意识的实际载物”的行为。在这种行为中,“无意识”是源头和出发点,“设计”是过程和手段。 转换过程归因于物体或事物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只有在适当的情况,场合或机会下,它们才会被意外激发和转变。

(二)公共艺术装置的理念

“现成品”是装置艺术中最重要的关键字,作为公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它成为对生活的另一种诠释,它比现成艺术更具亲和力,而这正是公共艺术共通的。公共艺术装置是装置艺术与公共艺术的结合,摆脱了材料和技术的限制,更多考虑诸如大众文化和社会环境之类的因素,从而产生了新的空间理解和生命力,并且不再晦涩难懂。 它不仅用于个人娱乐和欣赏,而且在特定的空间中展示,并与观众,时间和工艺美术作品进行精神交流。 成功的公共艺术装置不仅应捕捉公众的审美观,而且还应至少在大多数观众面前对公众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或预期的反应效果,并对其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无意识设计在公共艺术装置中的存在理念

(一)案例分析

厦门鱼骨艺术的创始人林玉兵将鱼骨艺术的自然形成和人为改造作为“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的艺术典范。这里有生动,具象的作品及虚构的抽象作品。林汉冰的创作灵感来自生活。在早期,大多数作品都会进行人为加工,但是后期的作品则尊重保持其的纯天然造型和顏色。例如,早期作品《芳树无人花自落》中鱼骨的形态经人为地调整,使画面具象。后来的作品《海魂》中的鱼骨是未经过艺术加工的,这是纯天然原生态的体现自然之美。

中国旅美现代艺术家蔡国强的爆破艺术挑战艺术传统,注重新的实验和艺术反思。蔡国强的代表作有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焰火计划,2015年划破天际的《天梯》等,其作品上火药爆炸产生的偶然效果,致使突破了保守造型框架即通过爆炸的偶然性,产生对传统文化负面压力的突破。 这种无意识纯天然形成的艺术所带来的冲击力是无法形容的。

(二)无意识设计与公共艺术装置结合的特征与实践意义

任何时代都有可以代表时代的艺术。我们正处于创新时代。我们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改变,然后新的设计可能会再次出现。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卡莱尔曾说过:“匠意的作品是有意识的、机械的,而天赋的作品则是无意识的、有生气的”。它清楚地表达了无意识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优势。无意识潜藏于意识的表面之下,是一种没有被意识到的意识,是不能被理性完全把握和有效控制的意识形态。当前,我国对无意识设计的研究还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以及独特的设计视角等。无意识设计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设计理念,这是一种设计策略,重视公众的心理感知。无意识的设计与公共艺术装置的结合充分体现了该理论的普及和应用,人们的生活充满无意识的行为,受益于大众,把不被察觉的细心周到置于公众视野,传达出了对人内心的关怀和对人性的尊重。公共艺术装置的目标受众是公众。“无意识”作为艺术家的创作分析,公共艺术装置是一种情感交流,公众的生活和经验是装置艺术的思想和创作的源泉。由于装置艺术的参与,公众的生活变得更加热情和生动。如何有意识地利用这种无意识的自然行为来实现装置的公共性,即公众的共同参与属性,必须通过有意识的设计和丰富的公共艺术装置个性来实现无意识行为的价值。有效地利用潜意识进行设计可以使人们有意识地参与艺术,实现自我参与的感觉,满足公众与设计本身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理感知表示为适应性的,适当的,并且可以满足内部需求。

四、无意识设计与公共艺术装置的整合实验

(一)发现 提取 应用

就目前实况来说,无意识设计以用户的潜意识行为或心理需求为研究对象。无意识设计也是其中的一分支,实现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生活中的真实感知与体验,提取和处理无意识信息,有意识地发觉到“无意识”的美,将无意识的思维行为转化为可见的事物;研究无意识,有意识的意识表达和设计中的抽象表达。下一步,需要整合研究对象的信息,具体步骤大致分为以下几步:提取公众随机的,没有目的、没有主题的随潜意识进行创造,有意或无意地迸发灵感,没有时间、地点、主题、方式、不拘于形式,不需要草稿,就可以创作出充满新鲜感和自由感且有趣的作品;其次,自然界中的无意识与有意识的材料运用并确认是否可以实现概念与技术的整合,同时材料上的应用在天然形成与后天改造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点,考虑与公共空间以及面向人群的类别放置装置,将公共艺术装置所想表达的理念与实际影响实现最大化。

(二)无意识设计与公共艺术装置结合的发展与影响

随着对无意识设计研究的增加,无意识设计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人们开始关注且了解。我国对无意识思维的了解仅存表面,仍需不断探索,发展至今,随其的实际应用,其间在日用品的设计中运用较广,这意味着无意识设计正在悄然兴起,无意识思维的应用已开始渗透到我们生活中。在当代艺术和多元化社会的推动下,公共艺术装置和各种艺术类别的结合已逐渐成为必然趋势。无意识设计在其中的运用更贴近公众,并创造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人们感到熟悉和陌生。它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使艺术越来越受欢迎,并使公众以熟悉和有趣的方式理解艺术,欣赏艺术并欣赏艺术。与公众产生共情,让公众更好地感觉到,艺术并不是冰冷生硬,远离公众的,而是可以被公众感知、参与、认可并喜爱的事物。

五、小结

近年来,大众对公共艺术的普遍需求增加,实现公共艺术装置贴近大众的属性,及如何发展其自身创新为首要研究方向。借助生活中的“偶然性”变成“必然性”,有意识地发现运用“无意识”,从而产生艺术的创意性和趣味性,保持“无意识”思维中的新鲜感和自由感。在公共艺术装置中注入情感体验及随使机美感,使其有它自身的生命,让它自然呈现。艺术创作中的“无意识”并不是真的没有意识、胡乱形成的。这种“无意识”是基于思考和有意识的基础上的,是一种潜在而清晰的思维意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有意识地观察发掘出原本被忽略即无意识产物的价值,通过主观实物得出意象,后将理性的概念与所感知到图像的融合。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始于一个具体的感官形态,经过人的主观加客观想象成为人脑中的意象,通过人的归纳、联想来解释因物象形,这是一种有意识的思维方式其实也就是从具象到意象的转变形成创作的条件。在公共艺术装置中的“无意识”设计的运用研究对实现艺术形式的创新与设计本身的感染力具有重要意义,继而更好地创建了多元化的现代文化体系。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大众装置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流水LED灯装置
轰趴装置指南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关于几个重要保护定值完善的探讨
大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