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蒙古包的地域性差异

2019-10-12周宇薇

艺术大观 2019年29期
关键词:蒙古包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

摘要:蒙古包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关注和研究。自古以来,人类自诞生起,不同的地域就会诞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建筑风格也反映着不同的文化特点,由此我们可见,不同的地域对建筑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从自然和人文中探究地域对于蒙古包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蒙古包;地域差异;沙漠;草原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孕育着许多民族的文化精神,蒙古族人民坚强洒脱的品格和习俗在这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成了广袤草原的主人,而他们居住的场所也极具特色,就是我们熟知的蒙古包。它是圆顶型天穹式建筑,通常建在草原上,是对蒙古族人民影响深远的造型艺术,虽然在外形上看起来异常的简洁,实则是有许多看似不相干的零部件搭建而成。由于不同的地域及各种各样的因素,蒙古包在外形特征和结构上都有些许差异。

一、自然条件对蒙古包的影响

(一)首先是蒙古包搭建地的选择。在选址上通常分两种,首先是居住在沙漠地区的牧民,居住在这一地区的蒙古族人民首先要考虑的是水源和防风的问题,通常在居住地周围建有沙屏,用来抵御风沙的侵袭。在蒙古包的建设上,由于他们是固定居住而非游牧,所以也不必考虑搬迁的问题,因此在建筑上也相对较为坚固。其次是居住在草原上的牧民,他们在建设自己家园时遵循“冬南夏北”的原则,也就是冬天建立在偏南的地区,意在选择避风和阳光充足之地,夏天建立在偏北的地区,意在选择远离蚊虫和远离洪水频发的地方。所以居住在草原的牧民,在蒙古包的搭建选址上跟随着季节的变化是相对比较灵活的。

(二)在室外布置方面,居住在沙漠地区的牧民的安置方式为即纵横交错又聚集统一,除了保证日常生活的生活区域之外,还搭建了许多例如晾晒食物、安置杂物等各种功能的场所。而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则不同,他们在室外布局上一切从简,只有简单用于生活的蒙古包外,也仅是安置些马棚、羊圈之类,方便搬迁。

二、地域对蒙古包的影响

不同的地域环境对于蒙古包的影响深远,应对不同的地域环境,蒙古包大致分为了可移动和固定式两种。

可移动蒙古包主要分布在乌拉盖大草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等地,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变化多端,所以居住在此的牧民在建造蒙古包时选用较为简易的材料,可就地随时搭建和撤离。

固定式的蒙古包就如同现代的普通建筑一样不需要考虑搬迁的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当下环境中,蒙古包的商业用途也逐渐成为主流,用于人们旅游享受的场所,所以在建筑上也相对的比较牢固,大多为钢构建,底部地基也用水泥灌溉,其他零部件以金属为主

三、地域民族分布的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在118.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了许多民族,以蒙古族和汉族为主,在多民族融合的当下,与汉族居住邻近的蒙古族人民在生活、习俗和人文方面或多或少会受到汉族的影响。所以居住在内蒙古南部及东北部临近汉族聚集地的蒙古包在布局上多呈现出汉化的倾向,比较规整和严谨。

外蒙地区的蒙古包分布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包分布相较之下存在着一些差异,内蒙古自治区聚居地呈井字街道分布,但蒙古国的居民住户在建造时都建有各自院落,有较为宽阔的逐鹿,便于牲畜的通过放养。虽然这个我国汉族居住并无太大不同,但他們更加规范管理,户与户之间联系频繁,但这也有其不妥之处,他们的蒙古包建造于草场距离较远,不利于牲畜的养殖,草料的损害也较为严重,且一旦出现传染病等,较难控制。其蒙古包的建造和排列布局应在地域上与俄罗斯接壤,所以在这一方面与俄罗斯的建筑理念相像。

四、地理环境的影响

由于我国式“小聚居,大杂居”的多民族国家,所以蒙古族不仅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新疆、四川、甘肃及西北部地区都能看到蒙古族的身影,蒙古包也随之存在。

新疆地区的蒙古包与内蒙古地区的蒙古包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海拔高度上,两地平均海拔差在1千米以上,新疆的草原多出现在雪山脚下。内蒙古草原水土丰满,而新疆则相反,所以在蒙古包的选择地上,材料的选择上、结构的薄厚上都有影响。甘肃的蒙古包以灵巧著称,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多种需求,例如掀开毡垫则立刻能够降温,这也为建筑界获取了灵感。

五、小结

蒙古包蕴含着蒙古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它作为草原的产物,不仅仅体现了蒙古族的人文情怀也丰富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宝库,是我国典型建筑风格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文化的不断充盈,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渐渐发生着许多的变化,不可否认,这一历史的产物,文明的见证这正在逐渐被人们淡忘,如何留着这建筑文化中光辉灿烂的一页,值得深思,值得探究。

参考文献:

[1]顾艳秋.蒙古族传统建筑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7):238.

[2]韩佳.蒙古包建筑装饰艺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3]刘起,徐海翔,窦英杰.地域性视野的蒙古包建筑研究[J].中国建筑科技,2013(7):70-73.

[4]高学勤,高晓霞.传统蒙古包的建筑元素及其民俗背景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3):217-219.

作者简介:周宇薇(1995.08-),女,汉族,籍贯内蒙古包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画。

猜你喜欢

蒙古包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
巨大的蒙古包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贸促系统举办展会计划
七十为作家集体祝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这是蒙古包吗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论蒙古族长调的地区性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