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现代构图理念

2019-10-12张鑫

艺术大观 2019年26期
关键词:赵孟頫现代

张鑫

摘要:本文通过对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的构图形式的分析,阐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三远”等手法已经蕴含西方现代构图理念,进而论述中国传统绘画对西方现代艺术构图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西方构图法则;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一、研究的缘起及学术回顾

历史上曾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赵孟頫《鹊华秋色图》有过精彩的研究。如叶玲红在《鹊华秋色—赵孟頫“书画同源”论的研究》一文中曾对“书画同源”论的源头问题展开了论述。任保忠在赵孟頫《鹊华秋色图》浅析一文中也曾这样评价《鹊华秋色图》:“画中山水与真山相比较,是不似之似,写其意而畅其神。”研究与论述多集中在赵孟頫书画同源论、赵孟頫绘画风格及其绘画思想等方面。但是运用现代西方绘画构图方式对比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的论述还较为欠缺。纵观西方美术史,近现代艺术家在绘画表现形式、材料、技法等等方面都曾进行过新的探索,并希望突破传统,建立新时代绘画风貌。刘一玉、矫苏平在《论西方现代绘画中构图的颠覆》一文中也提到此观点。罗小兵在《论西方现代绘画语言的意象性》中写道:“审美意象这一美学范畴直到18世纪才从西方出现,并对西方现代绘画产生影响。”

二、《鹊华秋色图》及西方现代构图技法简介

(一)《鹊华秋色图》

《鹊华秋色图》作于元贞元年,是赵孟頫为其好友周密所创的一幅设色山水。主要描绘了济南郊外景色。画中两座山分别为鹊山和华山。鹊山今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北郊,黄河北岸的一座小山,与东面不远的华山遥相呼应,均属于齐烟九点之一。华不注山地处济南市东北方,与小清河、黄河相邻。在《鹊华秋色图》中,左边为鹊山,右边为华不注山。从地理位置来看,两座山相距不远,但在现实中,却不能在同一视角下看到两座山。

(二)西方现代构图法则

西方现代绘画作品中,画家们在色彩、线条、媒介和语言符号等方面都做了新的探索。何军、严慧在《浅析西方绘画构图技巧》中写道:“构图设计的范围有骨架、位置、边框三个要素。”这一观点在西方古代绘画中(文艺复兴时期)早已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西方现代绘画表现语言更加注重意象性的表达。罗小兵在《论西方现代绘画语言的意象性》中也曾对这一观点做出详细解释。浏览西方美术史,西方现代繪画的发展开始突破传统观念,注重意象性的手法,通过几何图形进行表现,艺术品装饰性意味更加强烈。作品不再局限于客观临摹自然物象转而运用符号语言对画面进行分割与组合。

三、《鹊华秋色图》与西方现代绘画的比对分析

所谓构图就是把合适的物象放在合适的位置。纵观中西美术史,一幅好的作品均由点线面、黑白灰、空间、明暗等基本元素进行组合的。唐秀玲所著的《中国画创作与构图研究》一书中曾写道:构图三要素是边框、位置和骨架 。这种观点正好与西方构图原则不谋而合。我们将用西方构图观念从边框位置、透视技法、骨架、语言符号等方面进行阐述,进而论述中国传统绘画对西方现代艺术构图所产生的影响。

(一)边框、位置

画面边框是一幅画的内外边界,在边框中,我们需要思考物体的位置及物体分布。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写道:“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对物体位置的经营是很重要的。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采用横长方形构图。《鹊华秋色图》中的鹊山和华山、荻芦、茅屋、船只等一些物象,有藏有露地分散在画面中。通过物象组合来传情达意。在现实条件下,华山和鹊山是不能够同时在同一视角看到。画面中这两座山一左一右的巧妙结合,让画面达到了一种平衡感。

相比较西方现代艺术,画家对物体位置的摆布,以纯粹性的几何图形构建画面。西方现代绘画的边框多以方形为主。绘画中常用的基本构图形式有金字塔形、H形、S型等等,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在构图方面,不仅仅采用一种构图形式,而是多种构图形式的综合运用。通过对比西方艺术,元代对构图形式的研究与运用还较为欠缺。

(二)意象性

在构图原则方面,构图原则包括画面的均衡对称、画面对比、视点韵律等。而这些构图原则都是为画面传达意象性服务的。杜飞《赵孟頫绘画艺术探究》一文中曾写道:“《鹊华秋色图》纵观全画,也是水陆交接……平原远近,林木或聚或散,屋宇错落有致……”。可见赵孟頫的此幅作品中,物象间的疏密对比关系是明确的。树木呈团块状分布在画面的左中右,树木在前后关系上也做了区分。星星点点的芦荻数量繁多,但远观画作,其没有破坏画面整体气韵。树枝的自然垂落,增加了画面中垂直线的数量。垂直线在作品中与洲渚、水波所形成的水平线形成对比,画面给人沉稳庄重之感。

任保忠在《赵孟頫<鹊华秋色图>浅析》一文中写道:“山水画以写意的方式抒发内心情感,试图通过景物表现来传达自己的感情”。通过隐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又可称作象征手法。通过对《鹊华秋色图》构图的研究可以发现,元代画家对象征手法的使用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纵观西方艺术史,西方古代的绘画作品多为宗教题材,绘画多为贵族和统治阶级服务。直到近现代,绘画才在意象性方面开始有所突破。刘一玉、矫苏平在《论西方现代绘画中构图的颠覆》中说:“20世纪60、70年代后,绘画创作开始普遍地引用观念艺术的理念,运用双关、暗示的方式使绘画的意义模糊和复杂。”罗小兵在《论西方现代绘画语言的意象性》讲道:“直到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首次在理论上提出审美意象这一美学范畴。”审美的意象性开始在西方现代绘画中出现。作为野兽派的代表人马蒂斯,通过粗略的造型和高纯度的颜色,为观者传达一种宁静愉悦的意象。对比中西方绘画对象征手法的运用,东方绘画明显早于西方,并有对西方绘画艺术产生影响的可能。

(三)透视观念

刘一玉、矫苏平在《论西方现代绘画中构图的颠覆》一文中,写道:“西方传统绘画构图遵从和谐原则及统一、完整、均衡”,浏览历代名作,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大多追求统一与均衡、并在变化与统一中寻找突破。可见,古代东方绘画观念与西方绘画观念是有相似之处的。运用西方绘画视角,鹊华秋色图中运用的透视法则为散点透视。散点透视对西方绘画产生过影响,但追根溯源,理论最终来源于中国画透视法。

西方古典绘画多采用焦点透视技法,19世纪以来,以塞尚等人为代表的近现代画家,突破传统绘画观念,运用各种方式对绘画进行新的探索。塞尚的作品《和橱柜在一起的静物》,画面中用几何因素对物体进行塑造,并突破传统焦点透视技法,在画面中同时出现平视和俯视视角。这一新奇的画法,是对传统焦点透视技法的突破,而形成“反科学”透视技法。虽然塞尚“反科学”的透视技法与元代山水画中散点透视法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却并非同一概念。

曹生龙在《中国画散点透视法与塞尚的多点透视法一文中》对中国画散点透视与塞尚的多点透视进行了比较。元代赵孟頫“外师造化,中的心源”的散点透视法是缺少科学性的,它是人的精神观念与自然相互结合的一种产物。而塞尚“反科学”的透视法是在科学透视技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其具备一定的科学性。由此可见,西方现代透视法与我国元代绘画透视技法虽有相似之处,但细究其本质,还是有所差别的。

(四)语言符号

任保忠《赵孟頫<鹊华秋色图浅析>》一文中这样描述:“赵孟頫对鹊华景色的描绘是建立在师法造化的基础上.....笔墨语言具有符号的特征。”在《鹊华秋色图》中,树的叶子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符号组合而成,房屋被简单的概括成长方形和三角形,一些细小的枝干则被概括为圆点或线条。运用符号来表现绘画,使得绘画更加简洁并赋有趣味性。

在20世纪西方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塞尚以及野兽派的马蒂斯等人,开始不再单一描绘客观景象,主张表现自我。康定斯基在《几个圆圈》作品中用点线面等一些符号来描绘客观物体;蒙德里安在《海堤与海构成十号》运用的十字形符号;在西方现代绘画中,符号化的艺术语言已经在西方广为流传,并成为艺术家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媒介。多样化的符号图形也给画面增添了许多装饰意味。李萌萌在《西方现代绘画中的图形与符号现象研究》中也曾表明这一观点:“西方现代绘画中的图像语言在完成传情达意与装饰画面的过程中,对绘画艺术的形式语言也完成了很大的提升。”

四、结论

通过把西方现代绘画流派与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进行对比,可以得出结论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是受东方艺术影响的。意象性及符号语言在元代绘画中已经出现,并且在18世纪开始影响西方。审美的意象性、平面化的构图呈现方式、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是艺术在新时代发展中传承与创新的产物。而构图形式这一新的概念,则是我们在向西方艺术学习时,所接受到的新理念。纵观绘画发展史,在西方,不论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还是印象派;又或者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花鳥、人物画的发展,其艺术发展的本质都遵循和谐统一、画面均衡、并在变与不变中寻求变化。

参考文献:

[1]唐秀玲著.中国画创作与构图研究[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6.

[2]李铸晋著.鹊华秋色: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3]任保忠.赵孟頫《鹊华秋色图》浅析[D].2008.

[4]顾辉.中国古代画论与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比较[J].美与时代(中),2014(5):26-27.

[5]李萌萌.西方现代绘画中的图形符号现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6]罗小兵.论西方现代绘画语言的意象性[J].美术观察,2012(4):120.

[7]何军,严慧.浅析西方绘画构图技巧[J].美术大观,2010(5):55.

猜你喜欢

赵孟頫现代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赵孟頫的棱角
去故宫,看无所不能的赵孟頫
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