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虎出逃背后:马戏团的江湖悲歌

2019-10-11

新传奇 2019年38期
关键词:宿州马戏马戏团

马戏市场监管趋严、娱乐形式多元化冲击、动物保护组织的呼吁禁演、动物商演手续繁琐难办、马戏团自身流动分散缺乏创新、马戏人才流失等因素叠加,让“马戏之乡”正遭遇一场寒冬。如何寻求突围,成为摆在“马戏之乡”面前的一道难题。

9月6日晚上9点多,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太平镇扁担王村的一个露天马戏场里,一只正在表演的幼年東北虎,爬上约3米高的铁栅栏,跳出场外逃跑了。事发后,当地出动市县两级警力,数百名村民协助搜寻。9月7日上午,老虎在一片玉米地被捕获,在送往当地动物园时已经死亡。

据悉,事发后这场马戏的组织者,当地一名23岁的年轻人张峰(化名)被警方刑拘。他的“马戏团”在8月底成立,没有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老虎是从安徽省宿州市一家驯兽团租借而来。9月2日运来,4天后的第一场演出就出了事。

原阳马戏团老虎逃脱事件背后,是马戏团行业日益萎缩的现状。

“马戏之乡”正遭遇一场寒冬

宿州的埇桥区被称为“马戏之乡”,300多家马戏团、2万名从业人员、4亿元产值,曾撑起了全国马戏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历史的传承让马戏这个特殊娱乐项目与生俱来多了几分厚重。2008年,马戏(埇桥马戏)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信息,埇桥马戏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成形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恢复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壮大于改革开放时期,经历了一个由马背上的武艺、马背上的杂耍到动物展演、动物驯化再到马戏表演、马戏艺术的发展过程。

上世纪90年代,埇桥马戏频频登上荧屏银幕,《猴探长探案》《动物王国奇案》等影视剧中的动物明星就以埇桥马戏团的动物为主要阵容。资料显示,宿县(即今宿州)人民政府成立的集体性质“大众动物表演团”曾经创造出一个业绩神话,门票5分钱一张,竟在一年内创下40万元的营业收入。

然而,危机往往潜伏,伺机而动。

2019年9月,宿州一家马戏团负责人李尹已经一年多没有出去表演了,这就意味着没有收入。“现在只养了几只老虎。”李尹说。无独有偶,埇桥区艺海马戏团负责人潘志成的日子也不好过,他已经打算不让老虎继续繁殖。

前后境况的急剧转变,让李尹、潘志成感到焦虑。马戏市场监管趋严、娱乐形式多元化冲击、动物保护组织的呼吁禁演、动物商演手续繁琐难办、马戏团自身流动分散缺乏创新、马戏人才流失等因素叠加,让“马戏之乡”正遭遇一场寒冬。

诸多外因之下,“马戏之乡”自身也被指存在问题。有媒体曾作过分析,称除少数具有一定规模的团队,埇桥马戏团大多是“小、散、弱”,道具落后、节目简单、演出粗放、经营“靠天收”,这些因素影响了马戏艺术的进步,制约了马戏产业的发展。

此外,宿州市政协官网2013年8月曾在《埇桥马戏的历史传承与产业发展》一文中指出,埇桥马戏产业的发展存在分散经营无合力、市场体系不健全、发展环境待优化、艺术创新能力弱、后备人才很匮乏等五大问题。

内外因叠加,一场寒冬悄然而至,席卷“马戏之乡”。

“寒冬”下的老虎节育

宿州当地兽医朱雨婷对这场寒冬的到来感触颇深。负责喂养照顾幼虎的她,最近几年免费救助的马戏团幼虎越来越多。

她说,从业至今,经手喂养的幼虎大概有六七十只。因为经验足,技术成熟,当地一些马戏团会将幼虎送到兽医院喂养,经手的幼虎百分之七八十都来自马戏团。现在大环境不行,马戏团演出少,但动物每天仍需进食,他们有时就给马戏团免费救助幼虎,“这两年这种情况特别多,到这里喂养的幼虎减少了六成”。

朱雨婷算了一笔账,幼虎生下来得喂奶粉,有的吃的是进口奶粉,加上营养品,喂到2个月,一只幼虎的营养费、伙食费需5000多元,这还只是不到20斤重,往后花销更多。据她介绍,动物生病不像人一样可以报销,检查用药都是很大一笔花销,像一只不太容易生病的老虎一年所需护理费都得一两万元。

收入下滑让宿州市东部新城宏伟马戏团负责人夏宏伟背上了债务。他说,自己从16岁一直干到现在,这8年来一直赚不到钱,已经借了30多万元。现在团里有3只老虎,都在江西宁都表演,“没有一家(马戏团)会赚到钱”。

“养不起”就不再敢让老虎继续繁殖。作为“马戏之乡”,将目前的动物生育情况,叫做“计划期内繁殖”,即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繁殖。

来自“马戏之乡”的一名兽医李里介绍,就马戏团现在的处境和趋势看,“是一种打击”。对马戏团来说,动物是一种负担,他们没有能力去饲养。因此,对动物进行有计划性的繁殖已经很普遍。据他了解,目前规模较小、经营困难的马戏团基本不再让动物继续繁殖。

焦虑下的突围

焦虑伴随对出路的渴求:如何处理好与动物保护组织呼吁禁演之间的平衡?如何应对娱乐形式多元化带来的冲击?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瓶颈、实现创新?“马戏之乡”正在寻求突围。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温士贤认为,马戏行业的发展应与当前的动物伦理观念保持同步,即在为民众提供娱乐表演的同时,更应注重对民众的动物知识科普和动物的伦理教育。马戏艺人应在马戏表演和动物伦理之间找到自身的平衡点,只有做到这一点,马戏行业才能在道德伦理的进步中得到延续和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贺海仁表示,商业性质的马戏团通过动物来谋利为生,对于马戏团的走向问题,他们这些人坚持自己的观点,可以理解;对于动物保护组织来说,认为在动物表演中马戏团伤害动物或者虐待动物,违反动物保护原则。二者的冲突是必然的,但是之间存在趋同和解的可能性,需要一个过程。

他认为,应该找到一种方法,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眼前利益、长远利益进行调和解决,“对该问题的认识是逐步展开的,最终要达到一致的认识”。

“动物表演是中国一项古老的艺术,马戏也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还是希望它可以保留下来。但按照目前的发展,马戏还是存在一种消失的可能性。”一位业内人士担忧地表示。

(《潇湘晨报》2019.9.12等)

猜你喜欢

宿州马戏马戏团
宿州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好儿马戏团
马戏团来啦
兄弟间的秘密
宿州诗群小记
国控企业污染源的监控与监测研究
马戏团
宿州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及对策建议
去看马戏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