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耐贮金瓜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初报

2019-10-10朱爱萍朱忠南乔勇进刘晨霞

农产品加工 2019年18期
关键词:瓜籽果率种质

朱爱萍,李 虹,朱忠南,乔勇进,刘晨霞

(1.上海崇明特种蔬菜研发中心,上海 202156;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保鲜加工研究中心,上海 201403)

金瓜(Cucurbita pepo L.var.medullosa Alef.)又名金丝瓜、搅瓜、茭瓜等,是葫芦科南瓜属美洲南瓜(西葫芦)中能搅丝的一个变种,为上海市崇明岛的传统名特蔬菜品种,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1]。老熟瓜经盐渍、冷冻或蒸煮后,其瓜肉可自然成丝,加葱、香油等调味品拌之,色、香、味、形俱佳,清脆爽口,享有“植物海蜇”的美称。目前通过食品加工企业加工成金瓜丝系列产品,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2]。2014年“崇明金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金瓜是食用老熟瓜,可通过贮存来实现周年供应、提高产值。由于金瓜果实采收后生理代谢极为旺盛,常温下贮存期虽较长,但极易腐烂,烂瓜率严重的可高达70%~100%,损失较大,严重制约金瓜生产的发展。虽然国内外对瓜类蔬菜的保鲜技术已经有了相应研究,但设施与设备投入成本较高,且保鲜效果不佳。因此,以近年来搜集、保存的金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在常温贮藏条件下,通过鉴定不同金瓜种质的耐贮藏能力,为选育耐贮型金瓜新品种奠定材料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上海崇明特种蔬菜研发中心多年搜集、保存的国内外金瓜种质资源中蔓生型材料,均为自交系,其中上海崇明岛22份,国内其他地区10份,国外2份,共计37份。

1.2 试验方法

1.2.1 田间试验设计

供试品种于2016年3月15日在上海静捷蔬菜专业合作社基地大棚穴盘育苗,4月4日定植于连栋大棚内,地膜覆盖,每份材料种植1个小区,不设重复。小区长40 m,栽植2行,行距1 m,株距0.5 m,立架吊蔓栽培。开花时人工授粉、挂牌记录,花后45 d采收。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常规。

1.2.2 贮藏

收获时每份材料随机取50个金瓜果实,置于普通室内搭架常温贮藏,180 d后进行贮藏效果统计。以腐烂率为耐贮性依据,烂果率低表现为耐贮性较好;反之,耐贮性差。

1.2.3 测定指标

(1)烂果率。

(2)失质量率。

失质量率采用称质量法测量:

(3)瓜内瓜籽萌芽指数。

瓜内瓜籽发芽情况分为4级,0级:瓜腔内瓜籽未萌芽;1级:瓜腔内小,有部分瓜籽萌芽,芽较短;2级:瓜腔内大部分瓜籽萌芽,芽较长;3级:瓜腔内瓜籽全部萌芽,芽长,环绕瓜腔。

(4)可溶性固形物。

可溶性固形物:将金瓜瓜丝打匀浆,采用手持式折光仪进行测定。

(5)硬度。

硬度采用GY-B型果实硬度计测定。

(6)感官指标。

感官评定:邀请5位有经验的食品加工企业和农业技术人员组成评定小组。对金瓜样品进行随机编号,每种样品重复评定3次。评分标准采用5分制打分法,瓜丝脆度分为极脆、脆、较脆、一般和不脆5个等级;由高到低对应分值为5,4,3,2,1分[3]。

2 结果与分析

2.1 耐贮性性状分析

2.1.1 烂果率

试验结果表明,37份金瓜种质资源果实贮藏180 d时烂果率的变化范围为16.00%~100.00%,平均为35.18%。有18份材料烂果率低于25%,占总数的48.65%,烂果率低于20.00%的2份材料分别为HN02和CM30。材料之间烂果率差异较大,说明烂果率是影响金瓜耐贮性的主要因素。

2.1.2 失质量率

37份金瓜种质资源果实贮藏180 d时失质量率的变化范围是4.02%~10.08%,平均为6.31%。有20份材料的失质量率低于6.80%,占总数的54.05%,失质量率≤4.50%的6份,分别是CM28,CM30,M1-1,CQ和HN02。金瓜种质资源果实的失质量率变化范围较大,说明失质量率对金瓜果实的耐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2.1.3 萌芽指数

金瓜种质资源果实内瓜籽萌芽指数的变化范围是6.67~100,差异较大,对耐贮性影响较大。平均为47.39,有20份材料萌芽指数低于50.00,占总数的54.05%,萌芽指数≤15.00的7份材料分别是CM28,CM30,M1-1,M1-2,CQ,HN01和HN02。

2.1.4 果肉厚度和瓜丝脆度

果肉厚度变化范围为2.5~3.3,平均为2.95;瓜丝脆度变化范围为2.0~5.0,平均为4.2。这几个贮藏性状差异不很大,说明不是影响金瓜耐贮性的主要因素。

2.2 耐贮种质材料的鉴定

通过对影响37份金瓜种质资源耐贮性的失质量率、果肉厚度、瓜丝脆度、萌芽指数和腐烂率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试验中对金瓜耐贮性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是烂果率、失质量率和萌芽指数,而在常温贮藏条件下,果肉厚度和瓜丝脆度对金瓜的耐贮性影响不明显。故采用加权总分的统计方法,烂果率的系数为4,失质量率为3%,萌芽指数为2,并计算其加权总分,总分越高耐贮性越差,反之较耐贮藏。经分析发现,37份金瓜种质资源加权总分的变化范围是89.40~630.24,平均为251.22,有15份材料加权总分小于200,占总数40.54%。

将37份金瓜种质资源依据加权总分的大小分为极耐贮型、耐贮型、普通型、不耐贮型和极不耐贮型五大类型。

金瓜种质资源贮藏性能评价及分类见表1。

表1 金瓜种质资源贮藏性能评价及分类

2.3 耐贮金瓜种质资源主要贮藏性状表现

通过对烂果率、失质量率和萌芽指数3项指标综合评定,选出具有优异贮藏性状的13份金瓜种质资源。

耐贮金瓜种质资源及其主要贮藏性状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耐贮金瓜不同种质材料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差异较大,如M1-2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4.6%,而CQ的含量仅为3.0%,2个品种相差1.6%;果皮硬度各种质之间也存在大小不同的差异,但都在10左右,由此看出,果皮硬度与果实的耐贮性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4-6]。

表2 耐贮金瓜种质资源及其主要贮藏性状

3 结论

金瓜果实贮藏期间,烂果率反映了果实病害的发生和腐烂的程度;失质量率反映了果皮结构差异和防失水能力;瓜腔内瓜籽萌芽指数是反映了果实的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这些指标直观反映了金瓜果实耐贮性的高低,且相互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金瓜果实耐贮性的主要因素是腐烂(烂果率)和失质量率,各种质资源之间差异较大。通过贮藏性状分析及鉴定,初步筛选出13份耐贮性优良的种质材料,其特点是综合性状良好,烂果率、失质量率、瓜籽萌芽指数等贮藏性状都表现较好,可作为耐贮型品种选育的核心优质种质资源。

开展金瓜贮藏性状相关性分析,建立金瓜贮藏性状评价标准,在耐贮型金瓜品种选育中作为评价指标应用,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瓜籽果率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马泡瓜籽油成分分析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90°拉枝下刻芽摘心处理提升核桃新梢抽生率和着果率
含水量对澳洲坚果带壳果浮选效果的影响
行间种植油菜增加梨着果率和改善果实品质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
枣树如何提高座果率
小西瓜丛林大冒险(连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