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法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2019-10-09段裕俊沈政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村社区SWOT分析浙江省

段裕俊 沈政

[摘要]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浙江省作为首批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地区,也在积极地推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发展。以浙江省苍南县埔坪村为例,介绍了埔坪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根据埔坪村的社区文化建设特点,对埔坪村的社区文化建设进行SWOT分析,由此找出了埔坪村目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SWOT分析;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区文化发展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浙江省作为民政部首批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地区,省政府早在2017年的《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其中,农民作为农村社区文化的主体,是主要创造者、传播者和受众者,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农民的支持和参与,如何充分调动农民自己的主动性、增强农民对乡村的内心认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有学者指出农村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构成单元,想要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就离不开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当今农村变得更加多元化,开放程度及流动性也更高,随之而来的变化是农村的人员构成,职业分布,家庭结构等多方面都明显与以往不同。然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村文化的实际经济价值长期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农村文化供给和文化服务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场地缺乏等现状。还有学者认为人们看待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观念落后,普通民众甚至一些基层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觉悟不高,单纯的认为农村的发展只要发展经济就好了,文化建设无可厚非。只要物质上富有就行,对精神上的充实重视程度不够。与此同时,针对如何更好地推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也有众多学者给出了可行的建议。有学者指出,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妥善处理好农村社区与农村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组织建设和社区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以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此外孙璐还提出,利益因素、认同因素和制度因素对农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有着重大意义,可以通过扩展农民获取社会资本的方式、组建社区参与的制度化平台等提升参与度。

在相关研究基础上,本文选择浙江省的苍南县埔坪村作为典型研究案例,围绕埔坪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利用SWOT分析模型,研究埔坪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而为相关政府部门如何有效推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埔坪村基本情况概述

埔坪村位于我国浙江省苍南县矾山镇,地处矾山北大門,群山环绕、自然资源丰富。以明矾为例,埔坪村有着640多年的明矾采炼史,号称“世界矾都”,是浙江最为悠久的矿山集镇之一,同时埔坪村也是红色革命老区,革命先烈辈出,如中共七大代表刘先等,另外埔坪村还是乌岩山新石器遗址所在地,人文底蕴十分深厚。在矾山镇“文化立镇,旅游兴镇”的发展理念下,埔坪村不仅建造了博物馆群,还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乡村文化事业,试图通过与旅游产业融合,实现文化传承与促进增收的共赢。然而,近年来,由于农村年轻劳动力外流,埔坪村呈现出农村空心化特征。目前埔坪村共有845户农户,总人口为3341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8.97%,女性人口占39.2%,6岁及以下小孩占19.66%,外出务工人口高达53.6%,村内常住居民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埔坪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2 埔坪村社区文化建设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哈弗商学院的 K.J.安德鲁斯于1971年在其《公司战略概念》中首次提出的。SWOT分析法旨在找出自身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并结合外在的机会(opportunity)和潜存的威胁(threat),趋利避害,进而分析并得出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一条道路。本文着手于埔坪村的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在阅读相关文献及结合实地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埔坪村社区文化建设进行分析,提出埔坪村社区文化建设战略意见。

2.1 埔坪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势分析(Strength)

2.1.1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埔坪村传统文化资源蕴藏丰厚,特色鲜明。当地拥有苍南县四大文化遗址之一马仙宫文化遗址,具有 3200 多年悠久历史;曾发现商代土墩墓、古代百越族乌岩山新时期等文化遗址;每年七月七村里举办的迎马仙娘娘游行、明矾节、九月九百家宴美食节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吸引各年龄段、周边村镇上千人热情参与。可见,埔坪村的传统文化,内涵众多、积淀传承,为推动村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1.2 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苍南是革命老根据地县,矾山片有革命老区和红点户。其中,出生于埔坪社区拱桥内村的老红军、中共“七大”代表刘先同志,在担任鼎平县委书记时,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集中力量宣传和组织抗日救亡运动,巩固与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得鼎平地区的革命形势进入了鼎盛时期,为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村里通过以刘先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事迹、中共鼎平县一大会址等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开展革命纪念活动,使广大群众不忘初心,与本村红色文化携手共进。

2.1.3 特色美食文化引人。埔坪卤鹅有着百年历史,被授予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阿希公卤鹅”从村民李新虎首创开始已传承3代,在苍南县内已开4家分店,年均营业额可达千万左右。埔坪“老妈卤鹅”也荣获“中国名小吃”的金名片,如今不仅是宴席上一道饱受青睐的美味,而且还是送礼的绝佳选择。近些年周边顾客络绎不绝,近到温州、远至上海,不辞辛苦地远道而来只为一品秘制卤鹅的美味。村中纯手工制作无添加剂的粉干已有270多年历史,供不应求;同时还有手打无添加剂鸡胗丸、形状圆头散尾似飞燕的肉燕、多种口味的戚光饼、炒米粉、年糕等丰富美食,凭借其独特魅力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2.1.4 文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近年来,随着埔坪村经济快速发展,村内开始修建并逐步完善一系列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具体包括:2个爱国主义教育优秀基地,分别是刘先纪念碑和党建文化公园,其中党建主题公园还设有英雄战歌、革命先辈故事;3个文化广场,为村民强身健体、自娱自乐提供了必要的活动场所;2个村图书室,能够方便村民更好、更及时、更全面地阅读书籍、掌握知识;1个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文化礼堂和老年活动中心,同时还有家族祠堂、教堂、庙宇等宗教文化设施。这些文化基础设施的建成将为本村文化推广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进而有益于激发当地村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2.2 埔坪村社區文化建设的劣势分析(Weakness)

2.2.1 文化建设人才不足。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专业人才起着十分的作用。只有通过专业人员的组织和管理,才能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紧密地同群众需求结合起来。虽然埔坪村在文化建设初期已投入大量资金,不仅建造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和活动场所,也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但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的引领和传播,使得村民与乡村文化仍存在较大隔阂,村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仍然不高,文化活动设施也未得到充分利用。除了专业人才缺乏之外,埔坪村的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也导致参与本村文化建设人员严重不足,这些都给文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2.2.2 文化建设资金短缺。目前埔坪村文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投入比较缺乏,文化场所建造和管理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当地乡贤人士出资捐赠。融资渠道单一容易造成后期文化建设费用投入不足,在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停滞,已建设施的后期维护和管理容易失去强有力保障,进而使得乡村文化事业发展非常缓慢,无法适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3 埔坪村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y)

2.3.1 文化政策充分支持 。“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给予了充分支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求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移风易俗行动。2017年浙江省政府在《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要得到挖掘、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和现代文明要融合发展,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要得到显著增强。同年7月,温州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全市农村文化礼堂长效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推动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的开展,使其成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的乐园。

2.3.2 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第三产业的支持。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我国乡村饮食、旅游、特色文化等第三产业增长迅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文明理念的兴起,使得村庄对自身的文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开始致力于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力求打造本村特色文化品牌,这不仅对外资和专业人才的引进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居民活力、社区凝聚力,进而推动乡村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2.3.3 乡村“互联网+”发展迅速。如今已是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一种“互联网+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新型模式应运而生,它是农村文化与互联网的结合,这对于促进农民综合素质提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由于埔坪村社区文化建设刚刚起步,因此在“互联网+”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结合互联网举办一些新颖有趣的活动,使互联网成为农民文化传播的一种有效途径。

2.3.4 农民文化需求多样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农民愿意选择积极参与各种社区文化活动来充实自己。据调查统计,多数村民喜欢参加的文化活动是文体休闲娱乐和美食特色,所占比例分别为38.2%、45.1%;也有一部分村民表示希望村里多些举办科普、法制、环保与健康方面的活动;比较年轻的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学习考察,甚至是外出旅游的机会,这样既能充实自己的文化生活,又能增长自身的技能。当前村民期望的文化活动趋于多样化,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文化需求也有着较大差异,他们希望政府可以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4 埔坪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挑战(Threat)

2.4.1 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埔坪村身处深山环绕之中,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本村及附近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设施非常有限,农民教育水平低且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多,农民的文化素质无法走出恶性循环圈,严重影响了本村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同时,本村高素质年轻劳动力外流严重,致使留守当地的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该村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进一步发展。

2.4.2 市场经济负面冲击。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促进了农村发展,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从价值观念、思想行为上广泛的刺激着各个群体。一方面村民之间的职业和收入急剧分化,直接引发了对物质利益的盲目追求,如拜金主义、攀比炫富等影响着新农村文化的教育和品味意义;另一方面,村内邻里人情味变得越来越淡薄,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变少,使得埔坪村缺乏整体凝聚力,村庄也有了像城市里一样的“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冷漠关系,这些因素都阻碍了村民参与到本村文化活动建设当中来。

3 针对埔坪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3.1 创新文化建设投入机制,支持农村文化基础设施

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发挥创新机制的作用。大部分农村相对上还是处于经济落后的状态,要想加强农村精神文化的建设,经济投入是必要的。没有经济基础的投入支持,一切建设都难以开展。而这主要还是靠国家政府的财政介入,转移支付这一途径。

同时也要发挥农村社区自身的造血功能,大力发展经济。村民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文化生活,稳定的收入能够为他们提供参与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自给资金。村民的收入水平与村庄的经济水平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村民的收入。农业经济是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埔坪村有粉干、卤鹅等特色的农业产品,通过以产业园为主体的集约化生产模式,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结合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将埔坪村的特色文化逐渐发展为特色文化产业,既能宣传埔坪村的文化特色,又能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为改善村民文化活动的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埔坪村可以依靠其优美的自然环境、特色的村庄文化、传统的村庄建筑风格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游客前来游玩,推动农村经济多样化发展。

3.2 整合社区文化资源,提高村民文化认同感

埔坪村文化资源丰富,有马仙文化、粉干文化、卤鹅饮食文化等等,但是目前文化资源利用程度低,政府对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意识不够充足,导致文化资源难以成规模。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现有文化资源的深度内涵,积极发扬本村特色文化,利用当地的“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重大社会活动”,如七月七马仙出山日、九月九特色美食节、九月初六明矾节、刘先纪念日等等,利用大众传媒、书刊影视等形式,通过县村镇公众号推广、村内广播等方式,努力扩大文化节知名度,吸引更广阔的欣赏人群。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的埔坪村,应该努力与旅游产业融合,完善周边旅游设施,发展本村农家乐事业,满足游客需求。努力在文化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将抽象化的精神文明活动建设转变为切实的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享受。为此,要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丰富图书馆文化资源、定期检查村庄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埔坪村广播电台等等,配合着县、镇的文化政策,保障村民切实文化权益,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3.3 拓宽媒介宣传渠道,增强文化宣传效果

拓宽宣传渠道,结合有效资源与先进的价值观。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农民通过电脑网络、手机APP等新媒介了解和掌握社会文化信息。在此背景下,通过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宣传渠道,在宣传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大力开展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文化活动,加强村民与政府的联系,强调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真正唤起农村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与渴望。选取文化活动类型时,应该选择参与容易,形式简单,趣味性高的活动。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在负责活动宣传的宣传人员必须做到宣传工作浅显易懂,态度平易近人,这样才会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才会有良好的宣传效果。

3.4 加强村民文化素养,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文化组织活动

村民是农村文化的主体,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关乎农村文化建设的成与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农民文化素质逐渐落后,和现代社会脱轨。因此要重视提升农民文化素质,转变思想观念。

一是建设社区学校,开展扫盲活动。村委会通过当地小学,安排特定的人员,在每周的几个晚上开展“一周N堂课”的文化教育和宣传活动,对所有社区成员开放,在配有现代设施的条件下,开设课堂,讲述村民平时不曾接触过的新奇内容,可以是自然科学、异国风情、文化活动等等,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增长村民对世界的了解,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提高村民对文化活动的兴趣,从而增强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

二是组建村民教育小组,定期召开教育会议,参与成员由村委会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确定长期的教育目标和短期的教育目标,村民教育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管理村内的文化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全民专题教育活动,例如政治宣讲教育、健康教育宣讲、法制宣讲、文化活动宣讲等各种主题的教育活动,逐步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丰富村民的知识,只有让村民更加了解文化活动,才能让他们有兴趣投入其中。

三是发展村民文化组织,通过村委会的鼓励和引导,建设村民自发组织的文化队伍,项目可以是戏曲、评书、弹唱等传统文化活动,也可以是舞蹈、健身等现代文化活动,并在每年的秋收时节举办“文化节”,给村内各种文化队伍展现自我的平台。只有让村民有意愿并且积极地参与文化活动,文化活动的发展才能长久有效。

3.5 成立专业管理队伍,突破文化建设人才瓶颈

第一,积极引进人才资源,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保障,农村文化建设同样如此。加大对优秀文化管理人才的引进,尤其是引导年轻大学生回乡投身于文化建设,鼓励城市精英群體下乡从事文化建设和服务工作。第二,加大培育力度,提高文化人才队伍素质。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以及派遣文化骨干外出交流、进修深造等,加强对本土乡村文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第三,健全运行机制,稳定人才队伍数量。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切实保障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的待遇;同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让文化建设工作者热爱乡村文化建设事业,提升归属感,真正实现“待遇留人、情感留人”。

[参考文献]

[1] 项继权,王明为.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态势与阶段特征[J].青海社会科学,2015(2):1-9.

[2] 郑风田,刘璐琳.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28(1):112-115.

[3] 李明.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聚焦与对策思考[J].兰州学刊,2014(8):186-190.

[4] 覃杏花.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缺陷及其完善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4):194-198.

[5] 孙璐.利益、认同、制度安排——论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J].云南社会科学, 2006(5):70-73.

[6] 倪义方,吴晓波.论企业战略思想的演变[J].经济管理,2001(6):4-8.

猜你喜欢

农村社区SWOT分析浙江省
欢天喜地过大年
诸城市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建设研究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