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性能纤维发展整体向好

2019-10-09孙晓霞

新材料产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玄武岩聚乙烯进口量

孙晓霞

高性能纤维是近年来高分子纤维材料领域中发展迅速的一类特种纤维,与传统的纤维材料相比,它具有高比强度、耐化学品、耐冲击、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高性能纤维主要包括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等,其中前3者被称为当今世界3大高性能纤维。高性能纤维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物资和技术先导,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高性能纤维在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它不仅在航空航天、海洋开发、军事装备、新能源、高科技产业等国防军事及工业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建筑、通信、机械、环保、海洋开发、体育休闲等国民经济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高性能纤维的发展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创新的标志之一。

本文采访嘉宾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吕佳滨,从宏观层面整体情况、细分行业市场供给、海关贸易分析等不同维度,介绍了我国高性能纤维行业的发展近况。

整体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吕佳滨表示,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形势,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给生产经营、市场预期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高性能纤维行业发展依然稳中有进,呈现出市场供给保持稳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的良好局面。

第一,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提高。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条百吨级T1000碳纤维生产线在江苏省连云港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实现投产且运行平稳,标志着我国高性能碳纤维再上新台阶;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有效幅宽1m碳纤维微波石墨化生产线取得重大进展,常规T300/T400碳丝经过微波石墨化处理后,模量和强度均可提升10%~15%。四川玻纤集团突破连续玄武岩纤维单元池窑生产技术,为连续玄武岩纤维规模化、高品质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烟台泰和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突破超高强对位芳纶(相当于Kevlar—KM2)制备技术,主要用于防弹头盔,已可小批量供应市场。

第二,设计应用技术有所突破。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T700级碳纤维产品在我国某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上验证成功,T800H碳纤维已在直升机部分型号上进行小批量应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在德国柏林正式发布新一代碳纤维地铁车辆,整车减重13%。航空工业—飞院自主研发的20米翼展超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在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总装下线。四川新万兴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制造的首架翼龙-1D无人机全复合材料机体结构交付使用。

第三,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万t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落户青海省西宁市,项目投资金额50亿元,总体规划分2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规划产能建设年产1万t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烟台泰和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在宁夏建设的3 000t/a对位芳纶项目现已动工,预计2019年年底或2020年初完工投产,烟台产业园12 000t/a间位芳纶、12 000t/a对位芳纶项目将于2019年动工,2022年底完成2期项目。继在扬州500t对位芳纶投产后,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布5 000t对位芳纶项目,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

各细分行业市场增长明显

针对碳纤维、芳纶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维3大高性能纤维,以及聚苯硫醚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等主要的高性能纤维,吕佳滨给出了其2018年的市场供求情况。

PAN基碳纤维。2018年国内PAN基碳纤维产量约为8 000t,较2017年增长约2 600t,生产实现大幅增长,产品价格平均上涨15%左右。国内市场对碳纤维需求快速增长,总消费量超过22 000t,建筑补强领域用量基本稳定,压力容器用量为2 000~2 300t,风力发电用量增长较快,为5 000~7 000t。此外,汽车零部件、大飞机和军工领域用量也有一定增长。

间位芳纶。2018年国内间位芳纶产量实现小幅增长,约为9000t,产品应用以过滤材料和防护材料为主。行业整体运行平稳,产品价格保持稳定,并有所增长。国内2家生产企业因长期亏损退出芳纶领域后,退出产量约2 000t。此外,国外芳纶巨头杜邦关停一条产能为2 000~3 000t的间位芳纶生产线,并曾在2017年下半年暂停芳纶滤料供货,以上原因导致芳纶滤料供给收缩,出现供应紧张局面,从而促使其价格上涨,改变了国内企业盈利能力。

对位芳纶。2018年国内对位芳纶行业发展稳中向好,产量超过2 000t,实现小幅增长。国内市场呈供不应求态势,国内对位芳纶需求已超过10 000t,但80%仍需依赖进口。光缆通信、防弹材料、汽车工业等领域需求增长较快,其中光纤领域用量约占60%,汽车领域(胶管、刹车片等)领域用量约占20%,防弹防护领域用量约占10%,体育用品(绳缆等)领域用量约占10%。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2018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仍保持较好发展态势,产量为15 000~20 000t,全行业保持较高开工率。总体来说,全年市场需求保持旺盛且持续增长,但产品价格有所下降。其中绳缆领域用量较为稳定,产品主要是海洋用绳缆,纤维价格偏低;手套领域用量略有增长,目前可占总量50%左右,制品以出口为主,国外特别是欧盟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手套订单持续增加且稳定;防弹领域市场需求旺盛,特别是高端产品供不应求。

聚苯硫醚纤维。2018年国内聚苯硫醚纤维产量略有增加,约为5500t,主要原因是受环保因素影响,下游滤料行业需求增长,但市场价格表现平稳,并未出现大起大落。各生产企业产品规格仍集中在1.2~2D,应用领域集中在耐高温过滤材料。

连续玄武岩纤维。2018年我国连续玄武岩纤维产量为20 000~25 000t,主要应用于玄武岩纤维短切纱、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玄武岩纤维土工格栅、玄武岩纤维路灯杆、玄武岩纤维复合管道、玄武岩纤维汽车轻量化相关部件等,已在高速公路、市政道路等领域批量化使用,在汽车轻量化及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正逐渐增加。

进出口总量同比增长

吕佳滨介绍,根据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主要高性能纤维进口41 053.2t,同比增长21.9%,进口金额82 102.8万美元,同比增长20.5%。进口产品范围包含碳纤维、芳纶、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连续玄武岩纤维(详见表1)。

碳纤维及制品。2018年碳纤维及制品进口量为22 000.5t,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分别占55.9%和40.5%,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占99.6%。日本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进口量为7 673.3t,同比增长25.8%,占进口总量的34.9%;自中国台湾进口量为5 579.5t,占进口总量的35.4%;自韩国进口量为2 658.5t,占进口总量的12.1%;自土耳其进口量为1 375.3t,占进口总量的6.3%。就具体产品看,碳纤维进口量3 476.9t,碳布2 260.7t,碳纤维预浸料1 649.9t,其他碳纤维制品14 613.0t,同比分别增长13.1%、47.7%、-0.7%和48.7%。从进口价格上看,碳纤维预浸料价格依然保持稳定,而碳布和碳纤维价格则呈下降趋势。

芳纶。2018年芳纶共计进口11 721.0t,同比下降2.7%,进口产品以对位芳纶为主,进口量约占进口总量的83%。荷兰、美国和韩国分列前3位,分别占进口总量的30.7%、19.4%和16.6%。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2018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进口量为85.7t,同比下降27.2%,以日本和韩国为主。

聚苯硫醚纤维。2018年聚苯硫醚纤维进口量为7 216.1t,同比增长33.1%。主要进口国仍为日本,占进口总量的66.9%,进口量为4 826.7t,同比增长18.1%,韩国进口量为2 370.8t,同比增长80.6%,占进口总量的32.9%。

呂佳滨指出,除此之外,2018年国产高性能纤维出口15 034.7t,同比增长30.5%,出口金额19 956.2万美元,同比增长21.5%(详见表2)。其中芳纶(主要是间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出口实现大幅增长。吕佳滨特别提到,这一情况表明这3种国产高性能纤维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未来发展将稳步推进

吕佳滨强调,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对高性能纤维行业来说将是推进稳健发展的一年。他从市场、技术、投资3个方面,给出了对行业的预测与建议。

市场方面。随着我国制造强国步伐的不断推进,高性能纤维生产及应用技术壁垒不断攻破。结合近几年行业态势,高性能纤维作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国防军工发展的关键材料,预计在新一代通信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仍将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技术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大溶剂、树脂、浸润剂等配套开发能力,提高高性能纤维制备及复合材料应用水平。二是重视完善原料供给保障方案,避免原料价格波动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同时降低行业发展成本。三是紧抓智能制造发展机遇,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高性能纤维行业融合,构建全方位管控体系,提高高性能纤维制备效率与产品品质。四是增强生产环保意识,加强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的防治,提升企业绿色发展能力。

投资方面。鉴于高性能纤维行业技术难度高、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特征,且个别关键技术、主要原料生产技术、关键设备加工制造技术等仍未完全突破,虽然下游市场呈现较好形势,建议相关企业仍要谨慎投资,防止新增项目过多,避免产品同质化竞争。

猜你喜欢

玄武岩聚乙烯进口量
玄武岩纤维微表处在高速公路预养护中的应用
CJ/T 124—2016给水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件
渤海玄武岩地层防塌钻井技术
2014年云南鲁甸MS65与云南景谷MS66地震滑坡灾害对比分析
新技术有望破解白色污染难题
2015年10月中国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进口量同比增加36.7%
天人合一的创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