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间品进口对出口增加值影响的文献述评

2019-10-09彭榴静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25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彭榴静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分工的日益推进,中间品贸易飞速发展,中间品已经成为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出口贸易增加值也日益成为评判一国贸易利得的标准,如何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我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国际贸易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综合梳理了相关已有文献,归纳和评述了已有领域的研究现状,意在发现其研究不足,拓展其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间品;出口增加值;高质量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分工的日益深入,中间品贸易逐渐开始跨越多个国界发展。由于以各国贸易规模反映的贸易利得会明显夸大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进出口贸易中的各国国内增加值的含量”作为衡量贸易利得的标准逐渐提出。

2014年发布的《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表明中国出口增加值含量总体偏低,整体上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虽然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稳步向好,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无法支撑我国的发展要求,如何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贸易利得水平,提高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稳步推进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成为重要命题。

2017年1月,商务部印发的《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等进口”。2018年9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处公布的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清单中,中间产品占大多数。中间品进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中国而言,中间产品进口占其进口产品的比重极大。2013年中间品进口就已经占中国同期总进口的79.1%(邓国营、宋跃刚、吴耀国,2018)。因此,通过进口中间投入品对新时代中国有效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优化出口国内增加值路径、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我国中间品进口与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关系可以改善我国的中间品进口模式,优化我国出口高质量发展。

一、中间品进口研究综述

(一)中间品概念

中间产品是指初级产品在一系列生产加工过程中,还没有成为最终产品的物品的统称,可以经过再加工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根据联合国BEC分类标准,BEC代码为“111”、“121”、“21”、“22”、“31”、“322”、“42”、“53”的八类产品被列为中间品,并且这八类中间品又分别可以归属为工业原材料、半成品和机械零部件三大类(余淼杰和李乐融,2016)。

(二)中间品进口异质性文献综述

随着异质性理论的诞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产品的异质性,这一理论也被应用于中間品进口。目前学者对中间品进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间品数量、质量、多样性的角度。

1. 中间品数量。大多数研究从中间品进口额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多证实了中间品进口能显著促进企业出口(Bas&Strauss-Kahn,2015)、提高企业研发投入(魏浩、张宇鹏,2018)。2. 中间品质量。从质量维度出发研究进口中间品的文献近年来不断兴起,前期研究主要探讨了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测算、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和其对企业生产率、研发行为的影响等(Khandelwal,2009;施炳展和曾祥菲,2015;魏浩和林薛栋,2017)。研究多证实进口高质量的中间产品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Amiti&Konings,2007)、促进企业出口产品升级(席艳乐和胡强,2014)、提高企业持续经营时间(许家云和毛其淋,2016)。3. 中间品多样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间品多样性也越来被学者所考虑,研究发现进口多元化中间品的企业会更倾向于扩大研发投入和积极创新(Halpern,2015),从而提高生产率(Goldberg,2010;钱学锋、王胜等2011),但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受企业自身吸收能力的影响(张翊、陈雯等,2015)。

(三)中间品进口的经济效应文献综述

随着国际分工细化,中间品已经成为最终产品生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国内外学者对中间品贸易的经济效益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

1. 学习效应或技术溢出效应。企业通过进口中间品获得较为先进的技术,进而通过模仿和学习获得技术溢出,从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生产率,促进出口产品质量(余淼杰,2010;Nunn & Trefler,2014)。2. 竞争效应。中间品进口可以通过竞争效应,促进企业加快产品质量提升,提高生产率(Head & Ries,1999),但对不同产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Khandelwal等,2013)。3. 互补效应。认为企业中间品进口能够增加企业中间品投入种类,进口的中间品和国内的中间品之间具有不完全替代性,中间品组合的多样化可以创造“整体大于局部”的效应,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马述忠,2016)。4. 质量机制。高质量的中间品进口可以有效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与生产率,促进企业出口绩效的提升。(钟建军,2016;耿晔强、史瑞祯2018)。

二、出口增加值研究综述

(一)出口增加值的概念

Stehrer(2012)将增加值出口定义为:国外的最终需求所拉动的本国的增加值。按照一国对他国的消费贡献是指,直接或通过第三国进入到他国消费中的增加值。

(二)出口增加值的测度文献综述

1. HIY法。Hummels,Ishii和Yi(2001)率先提出了专业垂直化,通过投入产出表测算一国出口产品中国外增加值含量。但是HIY法的两个假设在现实情况中无法被实现:一国进口的中间产品中只包含国外增加值;进口中间产品会均等用于生产国内最终产品和出口的最终产品。2. KPWW法。KPWW法由Koopman,Powers,Wang和Wei(2010)提出,是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把总出口分解为国内和国外增加值,把出口产品划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再进一步对出口中间产品继续划分。3. KWW法。KWW法在KPWW法的基础上对总出口进行了9个部分的完全分解,从而完善地建立了增加值贸易、贸易增加值和总值贸易之间的关系。4. 投入产出表法。通过匹配不同国家的投入产出表和双边贸易数据可进一步探寻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程度。5. WWZ(总贸易核算法)。Wang、Wei等(2017)进一步细化增加值贸易来源,拓展总出口分解公式到双边和部门水平,从而产生了总贸易核算法,该方法日渐受到学者的重视。

(三)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目前已有文献对出口增加值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研发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反倾销,上游垄断方面。主要的一些结论包括:FDI是影响出口增加值的重要因素,FDI进入会提升企业出口贸易国内附加值率,促进本土企业的出口升级(张杰、陈志远等,2013;毛其淋、许家云,2018)。出口总量也是影响增加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增加值增长主要依赖于总出口规模的扩大(祝坤福、陈锡康等,2013),但也有研究通过考虑企业异质性后,发现持续扩大的出口规模反而会一直增加值率的增长,且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是出口贸易增加值率上升的主要推动力。此外,研发投入、品牌营销、政府补贴、全要素生产率也对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相应各要素的增加投入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增加值收益(郑丹青和于津平,2014)。还有部分研究发现反倾销会使相关行业总产品出口、最终产品出口和中间产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均下降(王孝松、吕越等,2017)。

三、二者相互作用的文献研究综述

中间品进口与出口增加值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角度,从中间品进口额和进口质量角度研究的文献较少。其两者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Bas(2012)通过建立中间品进口与最终品出口的理论模型框架,直接表明进口中间品会促进产出的增加。Jun,Dongba等(2012)识别了加工和非加工贸易中的进口中间产品,并用相关数据对其比例进行测算,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出口增加值估算方法。郭沛(2015)分析了中间服务投入对于货物贸易行业的价值链长度的影响作用,发现存在行业异质性,其影响既存在负向压缩作用,也存在正向拉伸作用。彭冬冬、杜运苏(2016)使用倍差估计法,将中国加入WTO作为一个准自然使用,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出口贸易附加值并不相悖,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促进效应。赵春明、江小敏和李宏兵(2017)研究发现,增加值出口对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具有强化作用,但对制造业中间品贸易自由的生产率效应的强化作用要小于对服务业。诸竹君、黄先海、余骁(2018)研究表明静态下进口中间品质量与企业出口DVAR显著负相关,动态下全样本效应为负,一般贸易不显著,而加工贸易显著负相关。

四、文献述评

现有文献对出口增加值做了大量研究,但多数集中在出口增加值的测度方面,部分研究了其影响因素,但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研发投入等方面,从中间品贸易角度对出口增加值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且已有相关领域的研究大多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角度研究了其对出口增加值的影响,从中间品进口额和中间品质量的角度来考察其对出口增加值影响的文献微乎其微。已有文獻研究大多表明进口中间品会促进产出的增加,但也有文献表明静态条件下进口中间品质量提升会增加企业进口中间品使用比例,从而降低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因此,基于中间品贸易飞速发展和我国进口大量中间品的事实,从中间品进口角度出发,通过对中间品异质性的区分深入研究其对我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将更有助于改善我国的中间品进口模式,优化出口国内增加值路径,促进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从而在贸易摩擦中稳固国际地位、提高国际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Amiti.M and Konings.J.Trade Liberalization,Intermediate Inputs and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Indonesia,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7(05).

[2]Khandelwal,A.The Long and Short(of)Quality Ladders[J].NBER Working Paper15178,2009(602).

[3]邓国营,宋跃刚,吴耀国.中间品进口、制度环境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J].南方经济,2018(08).

[4]马述忠,吴国杰.中间品进口、贸易类型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11).

[5]毛其淋,许家云.外资进入如何影响了本土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J].经济学(季刊),2018(04).

[6]余淼杰,李乐融.贸易自由化与进口中间品质量升级——来自中国海关产品层面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6(03).

[7]张杰,陈志远,刘元春.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测算与变化机制[J].经济研究,2013(10).

[8]诸竹君,黄先海,余骁.进口中间品质量、自主创新与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J].中国工业经济,2018(08).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加快建设适应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工业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制度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