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时代 安防机器人大有可为

2019-10-09刘壮

中国计算机报 2019年30期
关键词:智能+人工智能机器人

刘壮

机器人是集合了机械、电子、控制、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于一体,具备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等特征的高端制造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国家现代科技和先进制造业水平。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加速机器人产业发展布局,以谋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来临之际,抢占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我国也紧跟全球发展大势,将机器人纳入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领域。

机器人分类

按照产业分类来看,机器人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含特种机器人)两大类。其中,工业机器人发展起步较早,在汽车制造、3C、食品加工等领域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应用解决方案,我国基于自身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强有力的产业转型升级动力,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8年国内市场销售数量超过14万台,约占全球销售总量的四分之一。服务机器人发展起步较晚,国内外水平差距相对较小,与工业机器人相比服务机器人更加注重人机交互体验感,因此服务机器人发展与机器视觉、语音语义理解、机器学习、自主决策等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紧密相关。当前,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家务服务、家庭娱乐、教育辅助等领域,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将向更加多元化方面发展,诸如安防机器人、智能巡检机器人、消防机器人、灾害救援机器人等应用于特殊环境、特殊用途的特种机器人市场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助力服务机器人加速赶超工业机器人,发展成为带动机器人产业整体规模增长的“新动能”。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25.1亿美元,其中家庭/场景服务及专业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8.4亿美元;应用于安防、火灾、矿难等场景的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6.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速整体保持在30%以上。

安防机器人发展前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社会安全保障需求愈发强烈,这为社会公共安全防护和安保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传统静态安防技术体系过于成熟,已难以取得新的突破,为此安防企业纷纷紧跟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革新步伐,开始尝试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探索,通过技术融合创新逐步衍生出安防机器人、智能巡检机器人、防爆机器人、智慧安防平台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新服务模式,持续引领安防机器人由概念机、实验机向实地场景落地。同时,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智能+”。安防机器人作为“智能+”为传统安防产业和公共安全服务赋能的创新成果,在“智能+”新时代下,将具有巨大的施展空间。

市场驱动

传统安防市场规模庞大,智能化升级有空间。随着我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3111”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平安城市、平安社区建设热潮,全民安防理念已经基本形成,带动了安防产业的飞速发展,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为代表的传统一线城市均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安防监控体系,未来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安防建设将得到逐步释放。同时,在民用安防市场,特别是小微企业业主已经纷纷开始安装监控设备,以此来保障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此外,家庭市场需求也开始发展,并且有可能会有爆发性的增长。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8年的安防市场规模是7899.5亿元,同比增长15.7%,預计2019年底,有望达到9384.6亿元。

智慧城市开启智能化安防新时代。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基于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城市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由国家层面引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始起航;PPP模式开始在智慧城市领域落地;大数据、AI、5G等新技术应用愈加引人入胜。而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而言,必须将安全体系总体规划纳入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将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化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充分运用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传感、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手段,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打造一批有机融合的示范工程,打造一张网络,一个城市数据中心,一个城市运营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统一部署、资源共享。

远程控制、实时监控需求显著,开拓安防机器人应用新场景。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安防意识、智慧生活理念的不断深入,以远程控制、实时监护为代表的家庭安防市场的消费需求日益显著。远程控制方面,可将安防机器人作为实现远程控制功能的操作平台,通过安防机器人与智能家电、智能车库、智能灯具、智能门窗等智能终端相连,实现远程调控电视、空调等家电产品,开启和关闭车库,调节灯光模式,以及启动和关闭门窗等功能。实时监护方面,通过视频监控、移动互联等技术应用,实现安防机器人对家里老人、小孩的监护和对宠物的看护。户主可以通过手机监控或网页浏览,与家人“面对面”地沟通,及时了解家庭情况,例如老人、小孩是否安全,保姆照看小孩是否尽职尽责。当家里的老人或者小孩遇到紧急情况时,可通过紧急按钮给户主或者相关部门发送报警求救信号。

开放式小区建设为安防机器人发展带来新机遇。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这对安防机器人行业是一个新的机遇,可以预见未来住宅小区的监控及巡防需求量会有大幅度增加,干路出入口、公共道路、人员聚集区、临街区域等都会强化安全防范。单一的定点监控设备铺设将无法满足社区、街区安防需求,具备自动巡检、安全报警、语音播报服务等智能化功能的安防机器人将有望成为未来社区安防的标配。

跨界投资与平台资源整合趋势日益明显。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为代表的传统安防厂商,海尔、长虹为主的家电厂商,阿里巴巴、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及苹果、小米等科技巨头都在加快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并积极推进跨界融合和企业合作,以打造“智能产品+移动终端+智能家居平台”智能安防生态圈模式。海康威视萤石产品能够与阿里智能平台设备终端控制APP“阿里小智”实现直连;海尔U+智能家居平台将通过开放的端口和协议,实现不同品牌的智慧产品和服务的互联互通;苹果发布的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能够与众多智能家居产品实现互联。随着家庭安防范畴的不断扩大,传统安防厂商、家电厂商、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等纷纷进入家庭安防领域,在产品、平台、家居、触点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建立智能安防产业的合作模式。

安防机器人使用价值

人力成本。受国内房价上涨及“互联网+”所创造的新兴业态(网约车、宅急送等)冲击影响,传统安保行业面临着人力成本大幅上涨的核心问题。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型城市商业安保人员薪资水平已突破4000元。同时,安保行业属于劳动报酬水平较低、工作内容枯燥乏味、工作过程不规律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重体力工种,人力安保容易受到多种客观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安保防范有疏忽。安防机器人的应用可大幅降低用工成本,同时,机器人在巡检过程中的可靠性、持续性、稳定性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多功能集成。随着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智能传感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安防机器人可作为移动终端平台载体,根据应用场景、使用功能等的不同,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加载语音识别、视频传输、气体检测、智能报警、导航服务等功能模块,实现从仿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对工作场景进行多维度、立体化检测。同时,面对灾害和高危领域,安防机器人可代替人力进行特殊场景下的数据采集、传输、分析、监测等工作,从而有效降低由人力操作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安防机器人发展面临问题

技术尚存缺失。安防机器人发展需要导航定位、计算机视觉、目标跟踪、运动控制、智能巡检、目标检测与识别、传感器、人机交互、智能算法等多学科、多领域技术的交叉融合支撑。受我国在智能芯片、智能算法、软件设计、精密部件制造等方面的技术短板影响,国产安防机器人在障碍物识别和翻越、人机交互等方面的技术突破进展尚不明朗,制约安防机器人实现规模化发展。

人才支撑不足。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报告2018》显示,在全球人工智能杰出人才培育高校排名前十名中,无一中国高校上榜。清华大学是全球排名最高的中国高校,排名第15位;其次是上海交通大学,排第33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育体系建设方面仍相对滞后。

市场接受度较低。受人工智能技术瓶颈影响,目前安防机器人产品多数处于低级智能阶段,产品使用范围及场地环境存在较大限制,用户体验效果不佳。同时,由于安防机器人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企业研发投入较大,致使现有产品使用成本较高,产品的市场渗透率普遍较低,市场认可度有待提升。

猜你喜欢

智能+人工智能机器人
人工智能与就业
腾讯云定义“智能+” 万物智联新时代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