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湖水 绍兴酒 书剑魂

2019-10-09吴荞编辑孙钰芳

中国三峡 2019年8期
关键词:女儿红黄酒绍兴

◎ 文 | 吴荞 编辑 | 孙钰芳

前两年央视一套曾播出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女儿红》,电视剧里浓郁的水乡氛围,古色古香的酿酒作坊,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深受观众喜爱。而尤为专家所称道者,是该剧立足于绍兴酒行业,却高于酒行业,寓家国情怀于黄酒的酿造、勾兑与买卖中,展现了风云飘摇中浙商那宽容与仁义、聪慧与果敢、重信与重义、大气和大义的格局。这部电视剧取景绍兴,所讲故事也正是黄酒的故事。这也说明了江南的水乡很多,但能以酒行天下的只有一处,就是绍兴;江南水乡的柔美尽皆可取,但能以琴心剑胆可钦而不可狎的,只有一处,也是绍兴。

在江南温婉的大环境中,无论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如何妖娆,西湖歌舞如何媚惑,在吴越一角,却始终有一种阳刚潜伏着。那里人要么在寻找真理,要么在寻找着诗性与艺术,要么在寻找着人类的进步——东汉的王充,东晋的王羲之、谢灵运,唐宋的贺知章、陆游,明朝的王阳明、刘宗周、徐渭、张岱,清末的徐锡麟、秋瑾,民国的蔡元培、鲁迅……不少人对绍兴仅有柔情似水的印象,实是一种错觉和误读。

不知是绍兴酒赋予了绍兴人骨子里的勇猛和灵气,使绍兴的气质变得和别的江南水乡全然不同;还是因为这里有太多的文人志士与酒相伴,而给这绍兴酒注入了更长久的生命力。谁能说得清绍兴酒与绍兴人互相成全的关系呢?

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

我们在古代诗文中时常见到酒的影子,但那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白酒,而多指通过复合发酵酿造而未经蒸馏的浊酒,也就是早期的黄酒,如“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一壶浊酒喜相逢”(杨慎),“浊酒不销忧国泪”(秋瑾),不胜枚举。虽然古诗中也有“清酒浆炙奈乐何”(陆机),“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我亦为君饮清酒”(李白),“玉台清酒就君家”(崔颢)一类的话,其实这清酒仍是发酵酿造酒,造酒,只不过是多了一道类似于陶渊明“葛巾漉酒”的工序,稍清一些而已。我们今天所说的白酒,古代谓之烧酒,通过蒸馏获得,而这蒸馏工艺的运用最晚不迟于元朝。

鉴湖风光 摄影/金伟国

绍兴黄酒露天陈贮 摄影/ singwine

鉴湖夕照 摄影/张志远

绍兴酒酿造工艺流程 供图/吴荞

综观世界各民族历史,酒似乎很早都有,如苏美尔人之于啤酒、汉人之于黄酒、闪族人之于葡萄酒。在啤酒、黄酒、葡萄酒这三大古酒中,唯黄酒出自中国,而又以绍兴所产为佳。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孔乙己向咸亨酒店伙计讨要的酒,正是当地的绍兴酒,这说明绍兴酒是劳苦大众也喝得起的酒。“我和平儿说了,已经抬了一坛好绍兴酒藏在那边了,我们八个人单替你过生日。”这是《红楼梦》六十三回袭人对宝玉所说的话,姑娘们给宝玉过生日单挑绍兴酒,说明女士们也很喜欢绍兴酒。

绍兴酒似乎很早就有名,据说在南北朝时就成为皇室贡品,而在清代达到顶峰,京城皇室、云南边陲无所不至。清人梁章钜在《浪迹续谈》里就说:“今绍兴酒通行海内,可谓酒之正宗……实无他酒足以相抗。”那时在外的浙江人也很是看重这一点,要酒时直曰“绍兴”而不系“酒”字。邵西樵编《师友尺牍偶存》中就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有位叫王西庄的人,读着友人来信,激动不已,竟忍不住拍案叫道:“快拿绍兴来吃!”那时的绍兴酒就正如今天的茅台酒。“俱以地名,可谓大矣!”

绍兴酒缘何酿得如此美名呢?

酿酒者曰:水为酒之血,曲为酒之骨,粮为酒之肉。又言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以为良。绍兴酒讲究有三:

须在冬天酿造。一般立冬开酿,立春开榨,惊蛰装坛,时间长达百余天。一来这段时间水体清冽,气候湿冷,可延长发酵时间,使粮食的精华有充分的时间慢慢转化,又能有效抑制杂菌繁育,确保发酵顺利进行。二来此段时间正是农闲,人们有充分的时间从事酿酒。而冬天酿造黄酒,发酵慢,用时长,因而获得的黄酒也最为醇厚柔和。倘是从出梅采收辣蓼草制作酒药即菌种算起,前后长达八个月。如此说来,绍兴酒一年只能酿一季,绍兴酒的珍贵也正在于此。上个世纪末,绍兴黄酒在国际、国内供不应求的状况下,几个大的酿酒企业不断改进工艺,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生产周期大大缩短,变季节性生产为常年生产。而对于习惯于自酿自用的广大农人来说,他们仍是遵循千年的古法,在冬天酿酒,因为只有经历过冬酿、顺应自然规律的黄酒才最醇美。

酿造须用鉴湖水。佳酿出处,必有良泉。绍兴黄酒属于低度酿造酒,水分占其中的80%,在糖化发酵等过程中,都需要水,所以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酒的品质。专家说,鉴湖水仿佛上天所赐,绍兴人只要汲取门前鉴湖水,便酿得绍酒万里香。鉴湖水具有酿酒所需三大特质:一是水质清澄。鉴湖底层有三四十公分到一两米的泥炭层,这泥炭层能够吸收水中污染物,使得鉴湖水自净能力特别强,水质清澄。王羲之曰“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陆游曰“鉴湖俯仰两青天”,皆是说鉴湖水质清澄。二是富含氨基酸等微量元素。会稽山蕴藏着丰富的铜、金、铁诸多矿藏,使得源自会稽山的鉴湖水蕴含丰富的矿物质,特别是富含人们所需要的氨基酸等微量元素。鉴湖水中的这些微量成分,既是微生物承载的基础,又是酿酒过程中的激活剂,于酿造黄酒十分相宜。三是水质软硬度适中,适中之水则最适宜酿酒。

“盖山阴、会稽之间,水最宜酒,易地则不能为良,故他府皆有绍兴人如法制酿,而水既不同,味即远逊。”(《浪迹续谈》)1948年,丰子恺去台湾举办画展,作家谢冰莹劝他在台湾定居,丰子恺说,台湾甚好,四季如春,人情味浓,只是缺少了一件,谢冰莹忙问是什么,丰子恺说:“没有绍兴老酒!”其实台湾也有绍兴人在那里酿酒,所产也叫绍兴酒,只是酿时无法使用鉴湖水,味道不同罢了。离开鉴湖水,即使在原料、工艺技术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也无法生产出色、香、味醇正的绍兴黄酒。

陈贮用陶坛而非金属玻璃器皿,置于自然通风的地方。

绍兴酒酿造费时,存储越陈越香,这使绍兴酒极具岁月感与历史感。而其口味甜、咸、酸、苦、鲜、辛样样皆有,没有一种味道特别突出,酒精度又适中,不温不火,这与中国悠久传统文化中的包容、和谐及中庸的精神也是高度契合。

优雅花雕酒 温馨女儿红

当初我以为“花雕酒”“女儿红”“状元红”这些风雅的名字,是不同种类的绍兴酒,其实不是。绍兴的朋友告诉我,绍兴酒有四类:元红、加饭、善酿和香雪,这是从工艺上所进行的区分,工艺上自是一个比一个复杂,相应地,酒的糖度也从低到高不断地提升。从口味上说,专业人士依次称之为干型、半干型、半甜型和甜型黄酒。元红是用最基础的方式酿造的酒,这种酒酿好后装瓶的瓮均被漆成红色,故得名“元红”。元红刚刚酿出尚没有经过陈贮,口感单薄,一般不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加饭酒是在元红酒中加料再酿一次,所得之酒含糖量比元红高,口感绵柔,这种酒酿造时加水少而加饭多,故称之“加饭”。在加饭酒中加入三年陈的元红继续发酵,也就是用酿好的酒再来酿酒,即为“善酿”。将黄酒酒糟蒸馏成45度的“糟烧”烈酒,以烈酒作为酿造用水,所酿之酒色白如雪,是为“香雪”。

而所谓“花雕酒”“女儿红”“状元红”,其实是同一种酒——加饭酒,之所以有不同的叫法,那是因为酒名背后有着一些温馨而美丽的故事。

女儿红的故事版本很多。一说从前有个裁缝师傅,发现妻子怀孕后便酿了几坛酒,以备儿子出生时款待亲朋好友。不料生下的是个女孩儿,裁缝师傅很不高兴,就将几坛酒埋在后院桂花树底下了。后来女儿一天天长大,聪明伶俐乖巧懂事,裁缝师傅也慢慢高兴起来,决定把她嫁给自己最得意的徒弟。成亲之日裁缝师傅挖出埋在桂花树底下的几坛酒宴客,一打开酒坛,香气扑鼻,色浓味醇,客人们都说极为好喝。于是,大家就把这种酒叫为“女儿红”,又称“女儿酒”。又说晋时绍兴有一员外年过四十喜得一女,在做了“满月酒”后,员外用亲友们送来的糯米酿了几坛酒埋藏后院桂花树下,以待女儿出嫁时做陪嫁之用。十八年后,女儿与宰相之子相爱。宰相家家教甚严,员外担心女儿受气,故嘱咐女儿如此如此。成亲之日,女儿按照父亲授意取出美酒,敬于公公、父亲和自己的丈夫。开坛后酒香盈室,众宾客赞叹不绝,纷纷夸说酒好人更好,公婆高兴不已。宰相亲自将此酒命为“女儿红”。自此,“生女就酿女儿酒,嫁女就喝女儿红”渐成习俗。倘生的是个儿子呢,就叫“状元红”。如今的绍兴,城里人不可能自己酿酒,他们就到酒厂购买孩子出生那天出厂的酒收藏,直到女儿出阁儿子及第取出庆贺饮用。

至于“花雕”,那是艺术的绍兴人对于“女儿红”“状元红”的另一种叫法。但是,倘是贮存“女儿红”“状元红”的酒坛未经绘制花草虫鱼图案,是不能称为“花雕酒”的。据说在明清时期,绍兴人便开始在酒坛外面绘以花好月圆、龙凤吉祥、送子观音、鲤鱼跳龙门、莲年有鱼、桃园结义等五彩缤纷的雕花图案,人们也就把这种酒形象地叫做“花雕”。此后,“花雕”便成了绍兴人生儿育女的代名词,时至今日,若某人家生了女儿,人们就会戏称“恭喜花雕进门”。“女儿红”“状元红”的名儿里饱含有父亲对儿女的深情,满是温馨,而“花雕”不但名儿好听,其形象也是集绘画、雕刻、书法于一体,单是包装本身,也艺术气十足,绍兴人的心性于此也可见出。

花雕酒女儿红 摄影/一乐

悠闲小酌 摄影/绿茶加咖啡

绍兴酒 摄影/吴荞

黄酒古镇绍兴东浦 摄影/金伟国

我两次去绍兴都不是冬天,没能见到朋友们所说的家家户户酿制黄酒的景象,但从一路上不少农家小院里那成堆的张着圆口的酒坛来看,乡村农家酿酒的确是十分普遍。

绍兴人喝酒不需要理由,或者说绍兴人任何时候喝酒都有理由。这理由从一出生就有,孩子满月时要喝“满月酒”“剃头酒”,一周岁要喝“周酒”,成家要喝“喜酒”,上了年岁要做“寿酒”,老了人要喝“白事酒”,这些都是老规矩,此外还有过年过节的所谓“祝福酒”“分岁酒”“元宵酒”“清明酒”“端午酒”“月半酒”“冬至酒”,令人眼花缭乱。而绍兴人那神气那境界也颇是令我向往。第二次去绍兴我住在书圣故里一家民俗酒店,周围全是老式民居。一天早起在院落里散步,我看见好几户人家开着房门在喝酒。一张矮圆桌,几把竹椅,一家人围坐着。酒是土碗盛着,那下酒的菜,就是鲁迅先生笔下多次出现过的花生米、茴香豆、豆腐干等绍兴特产。端起酒碗,浅浅地啜一口,轻轻地呵一口气:啊——,慢慢放下酒碗,又抬头看看天,这才拿起筷子,在桌上轻轻地点一下,夹一粒花生米送到嘴里。那一抬头,那筷子在桌上轻轻地一点,极富韵味,那闲适、那满足,真不是言语所能形容。他们喝的酒,并不是店里出售的那种瓶装黄酒,而是直接从酒坛子里打出来的。我好奇地走进一户绍兴人家里:“大清早就喝上了啊?”老人笑了:“一直是这样的!”回头一想,绍兴本来就是酒乡,清早起来喝一点自家酿的黄酒,活络活络筋骨,滋补一下身体,有何不可!

投醪劳师雕塑 摄影/赵增森

兰亭 摄影/孔金钢

绍兴酒,书剑魂

很多文人都喜喝绍兴老酒。郁达夫不专喝老酒,葡萄酒、白兰地一起都上,所以他时常大醉酩酊。鲁迅有时喝白兰地,也醉过。白马湖春晖中学的那班先生们就不同了,他们只喝绍兴酒。据白马湖先生们的回忆,那时他们有“酒聚”的习惯,夏丐尊、刘董宇、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都是老酒党人,专喝老酒。“酒聚”时他们谈天说地、切磋文事,兴会来时,丰子恺还会拿起笔来即兴作画,其所发表第一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画的正是“酒聚”之后,而丰子恺的漫画也正是由此发端。

后来这班先生们移居上海,加入章锡琛创办的开明书店,“酒聚”便发展成为“开明酒会”,要求入会人员必须具有一次喝下五斤绍兴加饭的量。书籍装帧家钱君匋酒量差一些,想入会,章老板打趣说:“君匋只能喝三斤半,加入酒会还得锻炼锻炼。”夏丐尊连忙打圆场:“君匋如要加入,尺度可以放松一些,打个七折吧!”这班先生们能喝酒,喝得还比较斯文,讲究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故而许多选题等重大事项都在酒会上敲定,茅盾背诵《红楼梦》的事也是发生在“开明酒会”,想来十分有趣。

同是专喝绍兴老酒的青岛“酒中八仙”就不同了,这八仙之中男有杨振声、赵太侔、梁实秋、闻一多、陈季超、黄际遇、刘本钊,缺个仙姑,闻一多拉来了不大善酒的方令孺便凑齐了。他们常常是“30斤一坛绍兴花雕搬到席前,罄之而后已,薄暮入席,深夜始散”,号称“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胡适无量而好酒,一看那阵势,赶快搬出“老婆不让”来作挡箭牌。

蔡元培、叶圣陶是每饭必酒的,当然喝的都是绍兴老酒。刘海粟拜访蔡先生时问他是否每饭必酒,72岁的蔡先生说,“不要紧,人到老年不免可怜自己,这点积习难以戒除了。我喝得很少,从未醉过”。叶老九十寿辰时有人请教养生秘诀,叶老回答说,喝点老酒,少喝、慢喝、勤喝。

这些都是近世的事。远一点,徐渭杯不离手,醉中作画。贺知章遇李白金龟换酒,退居鉴湖饮酒赋诗,“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而其最有影响者,还要算兰亭雅集。永和九年,王羲之以酒会友,与谢安、孙绰等文人雅士在兰亭修禊,曲水流觞,游目骋怀,畅叙幽情。微醺之际,右军发“死生亦大矣”之慨,挥笔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为后世文人感怀仰叹不止。

绍兴是“水乡、酒乡、名士之乡、书法之乡”,把这几个“乡”的关系细捋一下,竟发现黄酒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水,本是黄酒之血,没有“水乡”鉴湖水,就成就不了“酒乡”之美名,酒既激发着名士的才情,成就“名士之乡”,也催化了书圣的神品之作《兰亭集序》,让“书法之乡”实至名归。“诗酒风流”,在绍兴这座古城,处处都能感受到酒作为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存在。

绍兴的黄酒,不仅与文人高士们相依相生,更与出征的将士们结下不解之缘。它是出征时的壮行,还是班师后的畅饮。

在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决定出师伐吴,以报仇雪耻。师行之日,越国父老敬献壶浆,祝越王旗开得胜,勾践“跪受之”,并投之于河的上流,令军士迎流痛饮。士兵感念越王恩德,同仇敌忾,战气百倍,人百其勇,无不用命,奋勇杀敌,终于打败了吴国。

《吕氏春秋》记载:“越王之栖于会稽(今绍兴)也,有酒投江,民饮其流而战气百倍。”历史上称为“投醪劳师”。那条河叫投醪河,又名劳师泽,亦写作箪醪河,位于现在绍兴市鲍家桥至稽山中学的投醪河河段,东西长251米,宽约7米,至今保存完整。

在越王勾践的复仇计划中,酒不仅是壮行的佳酿,亦是他复国兴国的良计。从壮士们出征吴国往前推二十年,正是勾践“十年生聚(生育人口,聚积物力)、十年教训(教育训练)”的二十年,勾践采用“壶酒兴国”政策,把酒作为奖赏,鼓励百姓生育子女,《国语·越语》载“生丈夫(男孩),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大大增加了越国的兵力和劳动力。

有着崇武、尚黑、善战、复仇传统的越地多产剑,古越人也颇具好剑善斗而轻死的民风,绍兴虽然环境日益优越、经济日益繁盛,但胆剑勇武之心,从未失落。尤其遭逢国破家难的危亡时刻,古越之地更形成了在民族大义面前临危不苟、以死殉国的节义。而这些果敢侠义的革命志士,也几乎没有不与酒为友的。明末时期的“硬骨头”文人王思任曾在《自赞》中写道:“友子瞻,师杜甫。性喜客,肯做主。酒不让,棋堪赌。”绍兴失守后,他坚拒清廷,不入城、不剃发,绝食而亡,时年七十二岁。

近代“鉴湖女侠”秋瑾,在她短暂而又壮烈的一生中,亦是对绍兴酒情有独钟,留下许多酒诗以及与酒相伴的故事。她在诗《对酒》中写道:“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那时与陈天华等在日本郊外畅饮清酒,她以“貂裘换酒”的豪举,抒发自己的革命豪情,引无数英雄感叹:巾帼不让须眉!

秋瑾留学日本期间,除了与孙中山往来外,常与宋教仁、黄兴等把酒畅谈,讨论革命斗争事宜。徐锡麟、陶成章赴日后,她也常同他们聚会,举杯互勉,抒发豪情。1906年,秋瑾在上海从事妇女解放斗争,她所作的《勉女权歌》的第一句就是:“吾辈爱自由,勉励一杯酒。”陶沛霖在《回忆秋瑾烈士》的文章中说还写过:秋瑾常雇一叶扁舟,备酒一斤、虾一碗,在去东浦的路上,一路豪饮赋诗,借以排愁涤恨。秋瑾特别爱喝浸枣子的绍兴酒,她曾说:“枣子酒,枣香味特别浓郁,又含有多种维生素,是妇女健身补酒。”又说:“绍兴酒和日本清酒不同,绍兴枣酒,越浸越红、越甜、越醇香,而日本清酒较淡。我喜欢绍兴酒,我常托人从东浦云集酒坊捎带。”

我想象着,这句话会不会是秋瑾对着徐锡麟说的呢?因为徐锡麟的家乡,就在东浦,是一个保存完整又古朴美好的黄酒古镇。

绍兴之书与剑,皆与黄酒有着难以分割、相互促成的因缘,谁也无法说清它们之间的因果。也许,正因为有鉴湖,有黄酒,有名士,有侠气,有书卷气,有胆剑魂,才使中国有了独一无二的绍兴城。

东浦古镇 摄影/金伟国

水乡 摄影/金伟国

猜你喜欢

女儿红黄酒绍兴
绍兴
陈代南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李全锁:打造黄酒品牌 回馈父老乡亲
黄酒小记
女儿红
念 旧
绍兴大闯关
黄酒小记
女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