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汉字文化内涵,激发多样化识字兴趣

2019-10-08王雨王小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

王雨 王小娟

【摘 要】部编版小学语文识字目标中,识字教学占据首当其冲重要位置。基于教学对象处于幼衔小阶段,在大量识字的标准上,需要在课堂进行趣味且简显易懂又灵活的引导,对新授字发现规律,归纳特点,学生进而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识字能力。本文以《日月水火》一课为例,分别细致对趣味识字,拼读识字、字理识字等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部编版;识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242-02

一、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现状分析

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从目录安排上特点如下:一单元的识字单元,认识听读中常用字40个;二三单元的汉语拼音学习单元,需要认识37个汉字;四单元至八单元进入识字学习部分,包括其中14篇课文的学习,识字量在240个左右。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全书要求认识300个常用字,要求会写其中100个字。总体来讲,识字的整体要求在小学低段范围中有所提高,写字的要求有所降低。由于每篇课文要求识字量在九到十二个,目前教学上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能在课堂内有效认识所有字,并且如何教授字形较复杂的杂难字,解决学生易忘易混淆的问题,并且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好奇与学习兴趣,教给学生高效识字的方法,感受汉字魅力。这对教师的识字教学策略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地段语文识字具体教学策略

1.结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儿童识字兴趣。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而这个过程是由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阶段构成。小学低段儿童年龄在6至7岁,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心理特点具有对事物认识的具体形象性,思维顺向不可逆,以自我为中心,并且语言发展速度迅猛。这也能让我们理解,部编版语文低段为何把识字作为重中之重。语文本质在于阅读,而阅读的基础在于对字的掌握。每篇课文的识字量为九至十二个新识字,且平均分布在课文段落中。教师主要以随文识字的方式,创设情景,激起儿童好奇心、探索心,从而产生学习动机,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创设情景开始对字音的熟悉,字形的认识,进行记忆。儿童对图像、具体形象的情景会有深刻的记忆,以此方式加深儿童对新识字的认知。

2.遵循中国汉字造字规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巧用音、形、义以及构字法结合识字。

汉字的造字规律,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由简单到复杂发展的四种方法。前两种方法更多指向独体字,后两种方法更多指向合体字。汉字的三大要素是音、形、义。音,是汉字的四个音调,和它本身的读音。汉字读起来响亮清晰,平仄有调,节奏鲜明,这就是汉字音的要素所在。形,为汉字构造与书写上的艺术。意,根据识基础字上掌握汉字构造的四种方法,字义也容易理解。掌握汉字的要领就是要在脑海中建立起音、形、义三者融为一体的综合印象。小学生第一次翻开语文课本起就要逐步建立起对汉字的构造法的模糊认知,从日常学习中逐漸摸索到汉字三要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汉字表意的特性,感受中国文化渗透在汉字里的精髓之在。

3.结合生活实际注重知识迁移,课外营造识字氛围,养成自主识字习惯。

课堂中教师通过课文创设情景教授学生识字方法。低段儿童的学习更源于生活,此时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激发出的兴趣,运用课堂习得的识字方法进行迁移,对生活中出现的字进行探索认知。离开教室,展望校园,学生可以在校园生活中进行识字。例如其他专用教室名称,展板上的字,各班级展示墙的名言警句,校内书法挂字等等。平时校园生活中最细小的部分,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认识新字。离开校园,回到家中,家庭生活也可以让儿童产生识字的乐趣。在吃零食、看电视、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都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课堂中的创设情景就是实际生活的联结,学生自身创设情景,对新认字会有更深的体会。进入到社会,大街上的广告牌,标语,商场里的标识,社区的里宣传栏都是学生可以识字的地方。父母只要有心,社会就是一本大课本,有趣的生活,更能够激起孩子学习的动力,并且能够养成自主识字的优良习惯。

三、以《日月水火》一课为例进行识字教学策略实践

按《日月水火》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认识日月等8个生字”,以及“借助象形字识字法,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可以看出,这一篇课文时第一次提出“象形字、独体字”概念,课文以图片形式展现,看图猜字,先入为主,课文内容蕴含了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在识字教学策略上可以结合教学图趣味识字、教授字理概念识字两种方法。

1.趣味识字教学策略。

小学一年级学生接触符号化的汉字,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儿童识别与反应上最易懂的方法借助情景图画,以故事的形式进行趣味识字。通过此方法不仅能帮助儿童识别汉字,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还能落实《课程标准》的“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目标。本课这8个汉字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大部分学生学前已经认识,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些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可以在字理识字学习之后,进行图片和字找对应或者连线的方式进行复习巩固,增加识字的趣味性。

2.字理识字教学策略。

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初步了解造字方法。本课字图为日月水火土的简图,在每幅图的右下角有象形文字。本课呈现的8个象形字结构比较简单,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教学中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现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结合背景图,结合学情,激发起学生发现识字的兴趣。教师通过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紧接着出示汉字引导出“日”、“月”、“水”、“火”、“山”、“石”、“田”、“禾”等字,图文识字,理解每一个字对应的“太阳”、“月亮”、“流水”、“火焰”、“山石”、“禾田”的意思。

在整篇课文识字部分教授完后,教师在第二课时复习时能够明显感受到通过两种方法交替使用,学生识字效果会有明显的提升。识字不再枯燥乏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年级的识字方法蕴藏着汉字传统文化内涵,它更是一种习惯,一种精神的传递,一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猜你喜欢

部编版小学语文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