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语文教学初探

2019-10-08谢春燕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方法指导小学语文

谢春燕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学生把课文读了数遍,甚至能够背诵,却对课文内容知之甚少,读破词、读破句的现象依然严重,更不用说读出节奏、读出语感,领悟表达方法等。本文笔者就此进行了教学方法创新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189-01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与学生有成长关系密切。试想,没有语言的感悟与积累,孩子脑中一片空白,孩子们如何去表达?因此,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些初浅探索和实践,现将体验描述于后与大家共勉:

一、在阅读时,让学生有始有终地入情入境

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读书活动的前提,是内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读中积累、体会、领悟,读中受到启发、产生联想、解决问题,吸取力量。如何培养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兴趣呢?

在学习一篇课文前,可以借助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来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读书。将一些有关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课文转变成一些生动的、负有戏剧性的影视形象储备在孩子的脑中。最后就让孩子自读,找出你觉得写得最好的句、段体会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摹仿文中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在脑中再现文中的形象。这样,学生不仅对文章内容印象深刻,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语言和情感,将语言与情感、表象建立了联系。

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按故事情节编演课本剧、演示等,让学生读中悟,演中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让语言与形象相互转换,从而学会表达。

在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时,指导学生想象词语所表达的意境。

二、在读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阅读方法指导

1.引导学生把握重难点及要求,指导按照课本提示的方法进行学习。

在学习一组课文前,先引导学生从“导读”、“预习”、“阅读提示”、“阅读向导”“课后思考练习”中把握住每一组课文及每一篇课文训练重难点及要求,寻找学习的思路方法。在学习每一组课文时,在第一讲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围绕该组课文的训练目标,要求及重难点按照提示的方法进行有效读书。学完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积累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二篇讲读课文就可稍加指导就能完成。阅读课文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运用方法进行自读,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在学“读进去,想开去”这一组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在导读中“读通——读懂——理解——想开——交流”的学习程序。在学习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按照程序进行学习。

2.分层要求,分层指导。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学生哪一环节有困难,就对哪一环节进行指导,让学生进行踏实的训练。不仅让好的学生吃得饱,又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了以前欠缺的东西。对优先达标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更深的训练,或让他们阅读课一些课外读物,给他们加餐。

3.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课文的一般学习方法。

不同类型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古诗,就要先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的处境和心境等,再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悟情。在理解时,提醒学生要结合注释,有时还要运用工具书。

学习写事的文章,要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它是写事的文章,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然后再让学生抓住主要段落去体会,去感悟,去品味,去联想。

写人的文章,要先让学生读全文,感知文中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再让学生去感受人物的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长文章,就先要让学生抓住筋脉,再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品读,领会。就必须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感悟,去朗读……

三、引导学生归纳、交流、积累、运用读书方法

调查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都有一套好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总结、交流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在归纳过程中加深运用的印象,以便迁移到新课文的学习或课外阅读中去,而且还可以使一些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学会探索,精選最佳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1.整体读书法。

在读一篇文章时,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整体理清课文结构,从整体体会思想感情,从整体领悟文中道理,从整体上品析妙词佳句的方法称之为整体读书法。

2.分散读书法。

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分层目标或重要典型段落,有针对性地读书,解决问题。

3.圈点批注读书法。

就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疑难的地方用符号文字标标出来,写出自己的问题、见解、想法等,以便以后的高效复习。

4.质疑问难法。

是一种探求真知,向未知领域深入掘进的读书方法,它是从学生心中的疑问,调动其思维进行探究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便于使教学与重难点、学生实际更贴近,减少教学时间的耗费。

5.情景再现法。

就是将作者所写的人、事、物、景在脑中变成真实的场景与活动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感受,然后再根据头脑中的情境进行复述或背诵的方法。它可以促进表象与文字的相互转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四、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1.建立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

这样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和信任。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领悟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对后进学生的不足,不嘲笑、不讥讽、不高高在上。这是让每一个学生有言敢发,敢说真话,从而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不以“有学生在作业、交流、汇报中,有错误”而生气、指责、批评等。在心理上要对好、中、差学生一视同仁;在语言中要对学生多鼓励、表扬;在课堂上和批改作业中,要看学生的闪光点。

猜你喜欢

方法指导小学语文
论学校工作中顶层设计的重要性
如何指导小学生学好文言文
浅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写书面表达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