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朗诵经验浅谈

2019-10-08李成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诗歌朗诵经验总结语文教学

李成

摘 要:语文课堂诗歌朗诵教学是授课活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内容选择、意境把握、动作眼神、吟诵揣摩等方面需要认真体会,只有正确把握朗诵内容,感情基调处理得当,诵读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适宜,才能真正把诗词作者的内蕴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现代语文诗歌朗读教学,为了激发学生诵读的愿望,选择一些节奏感强、情感抒发强烈的作品进行诵读训,练由点到面,逐步增加篇幅和难度,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诗歌朗诵; 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4-107-001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随着舒缓的钢琴伴奏,一位身穿旗袍、柔美优雅的女孩撑着油纸伞缓缓走向讲台,饱含深情地投入朗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大学毕业后即投身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在教学工作中,诗歌朗诵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耳边又响起的戴望舒的作品《雨巷》朗诵,我回到现实。朗诵结束,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语文教研组的教师给予高度评价。

如何进行诗歌朗诵教学这个话题又凸现出来,笔者个人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朗读吟诵

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是美读,读出情感美,读出节奏美,二者兼有,就能读出诗歌的韵味美。遗憾的是,在我们现在的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很难听到那节奏明朗、声音谐美、感情充沛的朗诵,或者是老师的以讲代读,陷入逐句逐字讲析的深潭,或者是学生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应付老师布置的背诵任务)囫囵吞枣地背,使诗歌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师生疲惫不堪。首先教师要做好范读。每一首诗的教学总是要认真准备,推敲琢磨,反复吟诵,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做好样板。其次,结合诗的内容给学生作朗读技巧指导。如停顿要讲究语法停顿、感情停顿,重音要讲究语法重音、强调重音、感情重音。感情重音是重點,它可以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机,引发听众的共鸣。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烈的情况;语速讲究急缓;语调要讲究高升调、降抑调、平直调、曲折调等。使学生明白,诗歌的声调抑扬,非朗读不足以体会到铿锵之声、音乐之美,诗歌声韵之美。在课堂上给足学生朗读的时间,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正,不轻易放过学生朗读上的一个细节。这样,学生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也对学习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揣摩比较

编入课本中的诗歌都是名篇佳作,无论在思想或艺术上都是高品位的,它的思维和语言上的创造性,往往体现出简单中蕴含复杂,拙朴中暗藏机巧,浅显中隐匿深邃,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诗歌中那些凝聚诗人智慧、情感乃至心血的字、词语、句子予以深入地探究,切实品出诗味来。不然的话,轻则会使学生学来索然无味,重则抑制阻塞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指导学生切身体察

在诗歌教学中如果切断了语言文字和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即使是优秀的作品也难以感受到其意义和情味。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教师只是运用自己的感受、经验、方法、技巧,指导学生以自身的要求去体验和接受作品的情感,而不是教师直接注入干涉。我在教学中就十分重视创设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四、让学生养成批注的习惯

批注是阅读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会批注方法,养成批注的习惯,是检验和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学生能够敏锐地把握诗眼并能展开赏析,点明其精其妙,就表明他的语感好。批注式阅读的突出特点是意(批注)随诗生。他们在读诗过程中兴之所至,随感而发,信手拈来,议论纵横,可详可略。批注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它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这种被尊重的民主平等、安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走进诗歌,或识记,或理解,或质疑,或探究,或抒情,并用笔把这些感受随时在诗行旁侧记下来,有效地训练了思维,增添了读诗的兴趣。其中一些学生的点评见解独到,是我在备课时不曾想到的,颇受启发。对一些点评不到位的,语言表述不规范的地方,我总要和大家一起想法帮助他修改。有了不同的看法就引发同学一起讨论。注意尊重和鼓励学生独有感受和体会,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给予肯定。

五、把握朗诵与朗读的区别

朗诵不同于朗读,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朗诵则是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把文章吟诵出来,充分表达作者的诗歌情感,感染观众。可见,朗诵的要求比朗读要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对观众,除运用声音外,还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引起听众共鸣。朗诵常常伴随有手势、姿态等体态语,但朗诵时的姿态或手势不能过多、过火。毕竟,朗诵不同于演戏,演戏时,演员不直接和观众交流,他扮演剧中人物,模仿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他只和同台的演员进行交流,而朗诵者直接交流的对象是听众,他主要是通过声音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手势、姿态等只不过是帮助表达感情的辅助性工具,不宜过多、过火。

总之,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听、多想、多体会、多积累。掌握朗读诗歌的技巧,逐步形成学生的一种技能,学生一定能逐渐从朗诵中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和韵味美。

猜你喜欢

诗歌朗诵经验总结语文教学
诗歌朗诵指导策略略谈
诗歌朗诵在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入分析
如何有效开展“翰墨诗轩”诗歌朗诵社团
高职院校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研究
临时展览对高校博物馆工作的促进作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