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主题活动中的运用

2019-10-08郑可微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微课幼儿园智能

郑可微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142-01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成为教育领域的一次革命。微课更是具备“短、小、精、活”的特点。用5—10分钟的时间,将某一个知识点、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为目标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整合,更适合幼儿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微课在主题活动中的运用。

一、微课,促进幼儿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兴趣就是幼儿学习的动力的来源,要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就要调动他们的兴趣,而他们对直观的、形象的东西往往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开展主题活动《美丽的厦门》中,我利用微课,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欣赏厦门的美景。仿佛坐上了环岛观光车,阳光灿烂、海风习习,欣赏着环岛路上的风景,在黄厝海滩嬉戏玩耍,又仿佛置身在鼓浪屿的最高点,眺望鼓浪屿的美好景色;在树木茂盛的万石植物园,走在凤凰树、杨树、柳树等树荫底下,在中山路品味厦门岛的美味佳肴……孩子们一个个都在回忆着,介绍着“我上次和爸爸妈妈去中山路吃了花生汤”“我上次和爷爷去万石植物园玩”“我上次有去海边玩沙”。

二、微课,突破活动的重难点

幼儿活动好动,注意力时间短,而微课短而精,正好弥补了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弱点。微课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将重难点知识以声图并茂的形式、形象直观的展现的幼儿面前,利于幼儿学习和理解,帮助教师实现了教学活动目标,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倍功半。如在开展主题活动《红龟粿》活动中,我制作了微课《红龟粿》,通过制作糯米团、加入馅料、印上模具、放在蕉叶上等四个环节,调理清晰、讲解精炼、环节流畅、非常直观地展示了红龟粿的制作过程,每个环节都有重点语言和操作提示。有些幼儿从未没制作粿红龟粿的幼儿通过本次活动都掌握了制作技能。

三、微课,直观回忆

微课的主体是微视频,通过手机、摄像机的拍摄以及的后期的制作,讓教师从学习者变成开发者和创造者。比如在开展创造性活动《咱厝》中,孩子都会搭建自己的厝、小吃店、幼儿园、警察局等等,搭建好了便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在活动中,我总是用手机及时抓拍、录像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等到下次活动前,回放给孩子看,让孩子更直观的回忆,达到良好的评价效果。

四、微课,促进资源共享

传统的教具都是教师自己制作的一些动物图片或者用一些毛绒玩具等等,依靠老师的夸张行为或是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幼儿。传统教具由于制作材料的限制,不能长久保存或反复使用,且无法提供多位老师同时使用。而微课完全能解决这些问题,减少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的浪费。

五、微课,促进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微课趣味性足、针对性强、形象生动,学校通过设立微信公众平台或通过其他信息化方式,将幼儿园的食谱、一周活动重点、微课视频及孩子的各种现实表现发送给家长,使家长及时了解各类情况,既可以了解到幼儿园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及时给孩子进行复习巩固;也可以弥补孩子因请假而耽误的集体学习机会。当家长与孩子共同观赏手机上的微视频,进行亲子操作练习时,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也得到了增强;幼儿与家长在微课视频引导下共同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既发展了情商与智商,又提高了自信,家园共育工作也会因此上升一个新台阶。

六、微课,促进教师教学

提高幼儿智力能力是幼儿园的教学重点内容。研究发现智力主要由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肢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社交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和自然观察八种智能组成,每种智能在不同人的身上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身上都有相对优势的智能和相对弱势的智能,当然,幼儿园教师也不例外。有些幼儿教师肢体运动智能相对优势,,善于教幼儿体能方面知识,但他的音乐智能较差,对音乐不敏感,不善于教幼儿跳舞。但有些教师可能恰恰相反。总之,上述八种智能都很强势的个体几乎是凤毛麟角,幼儿教师存在某些智能的劣势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因此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却是万万不能的。教师可以自行设计微课教学内容,进行优劣势的互补。比如老师的音乐不好,就可以借助微课用音频形式教授给学生,这样就不会因为自己的劣势耽误孩子的相应智能的发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可以过分依赖微课形式,把微课恰到好处地应用在幼儿教学中,达到弥补教师缺点和不足,让幼儿全面发展是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的。

七、微课,促进幼儿学习

儿童思维发展总体上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幼儿园的儿童思维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来完成对外界的认知和理解,无法像成人一样依照抽象的符号就能思考问题。微课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内容制作成更为形象化的视频形式。视听结合,增添了知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让幼儿能够通过视觉,更好的理解内容。除此之外,良好的教学模式是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但是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规律是不同的,接受教育的能力也各不相同。传统的集体教学很难全面顾及到每一位孩子的需求,但微课的形式就很好的避开了幼儿接受能力差异的问题,适应不同能力的幼儿。幼儿园可以通过微课形式,让幼儿在成人的引导下,在自主的空间学习,并且根据每个孩子接受知识的程度,控制教学视频的进度,这能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可以达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微课可以实现幼儿园教师的交流和共享,还可以充分利用平台上的微课为我所用、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改进我们的工作,避免简单的重复性劳动。

猜你喜欢

微课幼儿园智能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爱“上”幼儿园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