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之我见

2019-10-08王惠珍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上课时读音深度

王惠珍

摘 要:本文认为,小学语文的深度学习,就是在完成浅层学习的基础上,去探求中华文化,了解古今之事,提高自身人文修养,成为一个有文化深度的人。那么,如何让学生做到小学语文的深度学习,便是目前奋战在一线的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032-001

小学语文学习是学生接触中华语言文化的开始,在6年的学习中,他们将初步接触汉字、拼音、整句、文学作品、修辞、成语、谚语、写作。然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简简单单的字背后会有丰富多变的含义,耐人寻味的历史典故。虽说透过一个字去探寻整个中华文化对于一个小学生是有难度的,但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也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一、讲解内容有层次

深度学习首要的便是老师讲解的内容要有层次,做到由表入里,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展现语言文化。在传授基础知识时,能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和延伸。在顾及学生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普遍性,要使得拓展延伸的知识能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就如小学阶段强调的汉字读音方面,如果讲到的字是多音字,就如“柏”字而言,小学课本常见的是松柏、柏树等,其音为bǎi,它的一个常见的读音为bó,词语为柏林(德国首都)。当老师拓展至这一步时,对于全班大部分同学而言,就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个字的读音。而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把松柏的读音朗读正确便可以了,无需深入讨论多音字的其他读音了。所以深度学习的关键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老师在追求深度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填鸭式教学。深度学习始终只是一种学习方法,老师切不可为了达到深度学习而去刻意追求内容的深度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接受情况。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核心,时刻关注学生,始终引导学生,最终成就学生。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要求老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并有条理地对待语言知识,达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汉字而言,首先应掌握其读音,然后是正确地书写,接着是了解这个字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最终培养的便是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中华汉字的能力。老师在上课时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在课后学生也要能依葫芦画瓢,去主动地自我学习,自我探索。但是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是极少数。原因在于学生在上课时只是去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忽略了老师在讲课时所内含的学习方法。又或者学生意识到了这种方法,但是这种理解太浅薄,使得无法化为己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深度学习能力,需要老师在上课时注重对方法的展现,有意识的去展现学习方法的各种优点。通过优点的展示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领悟老师在上课时传授的学习方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堂中对方法进行使用,老师再来点评。这样就为学生在课后的自主学习,拓展学习,深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提倡学生参与式学习

深度学习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如老师讲解,学生阅读,观看PPT或视频以及老师示范等,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并不深刻,在两周后遗忘了80%以上的内容。可见这些传统方式都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学生只是停留在课上看过,老师讲过的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的吸收理解和感悟。而如果让学生在参与式学习中掌握知识,那么学生就是对刚刚学习的知识的理解、加工、再运用。所以老师应优化各种学习方式的组合,在被动学习中穿插小组讨论或动手实践,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成为知识的运用者。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词语造句,用多个词语造段,对某些修辞手法进行仿写,在写作课时刻意引导学生采用成段的排比、铺陈以及比喻、拟人的多修辞组合手法来精写段落,在知识的实践应用中来挖掘语言文学的深度。在课堂的小组讨论中,可以通过合理分组,指定小组组长的方法来提高讨论效率,避免出现形式主义的小组讨论。在课后,老师可以建立各种互助小组,让知识掌握情况好的学生在向其他同学讲解的过程中不断挖掘知识的深度,从中提炼精华,成为知识的创造者。而其他同学也能够吸收优秀生的经验和感悟,从而提高自我。

四、提高学生预习能力

深度学习要求老师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由于小学生自我认识和视野有限,而且受到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会认为学习就是在课堂上听讲,老师讲什么,我就听什么,知识的来源就是老师所授。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中过于呆板,思想被固化,自然也就无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深度学习。老师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对于语文学习来说,预习不仅仅是把课文读一遍或两遍,更不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强行去学习理解新内容。预习要能够激活前期已学习过的知识,在阅读新课文的过程中去发现已学习过的知识,在未知中寻找已知,这样也能有效减少学生的心理障碍,减轻心理负担。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建立信心,激发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才是有效的预习。预习不是脱离老师的指导完全靠学生个人,这样的预习既吃力又没有效率。预习要在老师的一定干预之下,如专门的预习部分学案或老师布置的练习。老师要站在一定的认知高度上,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框架,铺设从旧知识引向新知识的道路,让学生在预习中有迹可循。同时老师要根据学生情况把握预习程度,不能好高骛远。预习不是让学生在家里自己上新课,更不是让家长代替学生来完成预习。老师不能将新知识不加遮掩的完全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产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這样的预习便适得其反了。预习是一个揭开新知识面纱的过程,但是有效的预习一定是让学生得其表而略其里。

小学语文的深度学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学习的方方面面,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乃至家长和社会的帮助。所以本文从上述四个方面主要阐述了老师在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中应发挥的引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握学生整体情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少年儿童发展规律和语言文化规律,积极落实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方案,培养国家栋梁之才。

猜你喜欢

上课时读音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往期答案选登
十二星座上课时最像什么动物
字词篇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绘画与分享
康康日记
我是小字典
睡着只需半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