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注重学生差异性对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2019-10-08王千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差异性教学方式小学数学

王千鹰

【摘 要】“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是每一片叶子都有它的价值”,学生之间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但也同样能展现光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也必须要有差异,才能够更好地达到理想的教学结果。因为小学生还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各自的智商、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数学的学习中,教师更应该根据他们表现的不同为他们制定合理地学习方法。本文通过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了解学生差异性的重要性,分析了根据学生差异教学的几种方式,目的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高效地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差异性;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47-01

引言

数学的学习本身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很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制定的标准都一样,因此,教学的效果并不好。数学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学习中要拥有一定的自觉性,学生的智商、能力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学会运用不一样的标准要求学生,才能够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学习上的帮助。

一、差异性教学方式

1.对教学的标准进行分类。

数学教学需要教师为学生教学的东西有很多,知识点、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等等都是需要在数学课堂中为学生进行讲解的,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1]。教师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将学过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应该将教学的标准进行合理地分类。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直接告诉学生相应图形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非常不好,但是教师的教学中也不能只给学生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基础知识,这样的教学达不到要求。学生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过“平行线”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首先引导他们回忆以前学过的这部分知识,然后学生对于“有两组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了,后面教师再为學生讲解梯形的有关基础知识就会节省很多时间,但是教学的效果会比想象中还要好。通过合理地引导方式为学生从简单到困难讲解知识点,对于他们的理解能力有帮助。

2.逐渐增加教学的难度。

学生的成绩有好也有坏,班级中有几十个学生,就肯定会被分为好学生、中等生和差学生三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用同样的难度来要求全部学生进行学习,让中等的学生学习好学生的难度,他们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才能够解决,而让更差的学生解决好学生难度的题目,他们可能耗费全部精力也无法解决。

例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差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效果不太好,就影响了他们后续的学习。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差生的能力为他们仔细地讲解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为学生展示,让他们直观地认识到这些物体的形状,然后再为他们讲解基础的知识点,加深他们的理解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不同类别的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学习要求,要根据他们的能力为他们之间增加难度,才能够让他们的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

3.将学生分类别进行教学。

数学的知识点有很多需要学生学习,教师应该将学生分类别进行教学,才能够更好地让他们掌握知识点,让他们的运用能力得到更好地提高[2]。

例如,教师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能力的强弱程度将他们分为基础能力强、基础能力中等、基础能力差三个类别,结合这三个类别的特点为学生进行教学。《鸡兔同笼》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图片数清楚鸡和兔子分别有多少只,要求基础中等的学生根据图片数清楚鸡有多少只爪子和兔子有多少之脚,而对于基础能力强的学生要求他们用计算的方式算出来。通过这样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不同要求的学习,让他们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教学的过程,对于他们知识的掌握能力有帮助,更好地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效率。

4.对学生进行分类评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础能力有差异,自然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有好有坏,教师对他们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进行分类评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改正自身的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课堂的评价过程中,对于那些比较活泼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合理的方式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长时间的引导中帮助这些改正他们学习中的缺点。教师在利用成绩好坏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会选择性的忽视他们自身的一些小毛病,这样其实并不利于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能力;而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教师对于他们的错误就会放大,经常会因为他们一点小问题就进行批评,影响了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对于成绩好的错误不该忽视,而是应该适当地引导;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有进步的时候应该夸奖,对于成绩有差异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应该使用不一样的标准。

二、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才能够更好地为他们制定教学的方式。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差异性,对他们进行学习评价的时候,不能用同样的标准进行评价,要懂得结合学生的不同进行才能够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起到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彩霞.浅谈小学数学差异性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2015(20):87-87.

[2]周庆兵.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J].中华少年,2017:128.

猜你喜欢

差异性教学方式小学数学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