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核心素养,塑造信息化人才

2019-10-08张锦

文教资料 2019年12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张锦

摘    要: 新课改的主题是核心素养,关键是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日渐成为教育研究的重心。本文基于项目教学法研究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核心素养    项目教学

一、概念界定

(一)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以一个任务或者主题为中心制作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处理项目,包括搜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项目评价的一种过程性教学方式。项目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是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和信息活动存在的感受力、认知力、判断力和洞察力方面的能动反映,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学生在主动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策略、方法和技术解决信息问题的内在思维品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学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在数学化学习环境中,学生以问题为向导,选择恰当的数字化工具、资源,在自主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对信息社会应尽的责任,包括信息活动不侵犯他人权力,符合社会法律与道德。

二、高中信息技术培养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现状

首先,教学内容滞后。由于教材内容更新慢、教师知识欠缺及学生差异大,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更不上时代的步伐。导致学生兴致缺缺,学习动力不足,致使课堂表现差,最终呈现出无效率的课堂和低效率的教学结果。其次,教学不灵活。虽然“体验课堂”“翻转课堂”“学讲模式”层出不穷,但是,具体到教学时,教师往往表现僵化,如“翻转课堂”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一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课下预习,而忽视教师的监督、指导意义,导致学生预习不充分或者预习无效,造成翻转课堂低效。最后,评价主体、形式单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表现性评价、过程诊断性评价均有所缺失,很难起到以评促学的功效。

(二)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教学需求和价值分析

1.为现存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存在若干问题,上面已经有所提及。那么,信息技术课到底该怎么上?学生该怎么学?核心素养指明了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信息技术双基知识内容的培养,又要强调培养学生有关信息技术的关键能力和方法,让学生能够高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型人才。

2.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基于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教学,在夯实学生基础性信息知识的基础上,更要求学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形成科学的信息技术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学生可以直面存在于生活中的信息技术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催促下和在实际问题的解答中,开发创新思维潜能,掌握信息技术学习方法,最终在情境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项目教学价值

项目教学主张“做中学”和“基于创造的学习”。在项目教学中,学生作为项目的设计者、实施者和项目成果的推介者,在自主探究、操作体验及协同创造的活动过程中,可以获取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能,促进学科思维发展。与此同时,在项目作品制作中,学生还会获得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作为项目的“带路人”和“解惑机构”,除了帮助学生营造合适信息技术探究的项目环境以外,还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获得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技巧,引导学生养成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的习惯,主动承担信息社会责任。所以,项目教学让信息技术学科从关注人的技能发展转变为关注人与信息系统社会之間的关联,实现信息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的过渡。

四、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项目教学实践

完整的项目教学一般分为“教学内容分析”“优化项目小组”“教学项目设计”及“教学项目评价”四个环节。其中,教学内容分析是先导;项目小组是项目有效实施的保障;而项目设计和评价则是培养、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心环节。这四个环节互相作用、缺一不可。接下来,我以《我的家乡》为例具体展示项目教学实践过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就是考虑教材内容能否以项目的形式组织教学,能否为学生营造获得信息技术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环境。只有做到全方位的教学内容分析,项目教学才能给学生机会和空间发挥才智和创造力完成项目。

例如:教学《我的家乡》时,为了确保项目教学的有效实施,我对《综合活动:我的家乡》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从教学内容可以看出,最终目标有三:1.熟练使用文字处理、页面制作、数据分析等应用软件完成信息加工和处理;2.用数字化环境创新呈现主题;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综合应用、处理信息的能力;3.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从目标来看,教学内容首先是建立在数字化环境基础上的;其次,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再次,和项目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相吻合。所以,本章教学内容可以作为主题进行项目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应用能力。

(二)基于异质原则划分项目小组

项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任务。单位小组内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项目的成败和质量的高低。因而,为了高效完成项目教学,教师必须最优配置项目小组成员。为了实现小组最优配置,教师可以遵循异质原则,从学生的初始能力、认知风格和学习兴趣三方面进行分析,为项目小组设计提供依据。

例如:在成立《我的家乡》项目小组时,为了确保小组内成员能够分工合作,高效处理项目任务,习得信息技术学科学习方法,完成知识输出,我以异质为原则进行了小组划分。首先,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从数字化学习能力、创造性任务处理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长时间保持学习注意力及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点出题,全面了解班级学生情况;其次,依据学生特点,划分项目小组。由于本项目处于中等难度,安排4人一组展开项目合作。这4人中有1人是项目负责人,其数字化学习能力和任务处理能力较其他3人要高,负责项目的统筹管理;还有1人由于自控能力较强、注意力保持时间长,他负责监督、督促项目进度;总体上,这4名成员兴趣点各异,可以确保项目教学能够使学生各有分工、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各有所得。

(三)教学项目设计

教学项目设计是项目教学的中心环节。围绕主题情境的项目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自主创新意识,促使学生通过搜集各种类型的数据,体会数据编码的作用,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感受数字化资源和工具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掌握信息处理方法,最终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例如:在实施《我的家乡》项目教学时,我进行了如下项目设计:

1.围绕“我的家乡”这一主题开展小组讨论,搜集家乡的重要资源数据,包括自然、社会、人才资源及自然、社会、人文环境的数据和信息,并辨析这些数据的类型和特征。

2.用Excel数据处理工具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加工、分析,辨析数据与信息的关系并记录最终的分析结果。

3.小组讨论,确定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如,家乡特色),了解需要搜集的数据和信息,并制作成信息画册。

4.运用素材处理软件(如格式工厂、photoshop等)对展示家乡人生活、发展及成就的图片、声音、视频等进行处理,通过素材的获取、加工,体验数据编码的作用。

5.综合处理以上信息,提交一份关于家乡状况的研究报告,制作成网页内容,发布到校园网站。

在完成项目设计之后,学生根据任务组织实践,体验信息技术学习、实施过程,感知信息技术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四)實施项目评价

评价是项目教学的最后环节,是对项目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呈现学习效果并进一步完善项目。由于项目是一个过程性的教学活动,因此项目评价应该注重过程性,通过过程性评价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具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例如:在《我的家乡》项目教学评价中,我采用了多元主体的过程性评价,评价以教师、学生为主体;评价的内容有:技术知识、项目过程和作品;评价目的为:测验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是否发展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如任务评价表,我设计了两份,一份用于自评和小组内互评,另一份用于教师评价和小组之间评价。如用于小组之间和教师评价的评价表,具体内容如下:

1.作品的内容紧扣项目主题(10分);2.学生从设计到制作再到成品的过程,充分运用所学到的“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这一章的知识和操作技能(30分);3.项目过程充分体现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及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40分);4.作品有创意,包含艺术美感,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20分)。

在多元的过程性评价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教师和同学打分,反省了整个项目过程,既掌握了数据、信息智能处理的方法和原理性知识,又通过探究、实践练习,体验了多媒体作品集成的思路与方法,还培养了创新意识和数字化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强化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

综上所述,响应社会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以“项目教学”为课程教学方式。在体验性、实践性和复杂性强的项目中,学生不仅能掌握一般的信息技术应用常识,更能形成学科特有的话语体系、学科方法和应用学科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适应信息时代及未来社会环境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德星.管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落实核心素养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6).

[2]黄金奎.整合教法资源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7(12).

猜你喜欢

项目教学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