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

2019-10-08徐畅耿亚娜

文教资料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职

徐畅 耿亚娜

摘    要: “设计基础”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第一学年的专业基础课,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极为重要。本文结合我院的教学实践经验,为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保证教学质量,对高职院校“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职    “设计基础”    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创建初期的课程体系建设上,大多采取的是参考、沿用本科院校传统教学体系的方式。然而民办高职院校相较于本科院校,无论是生源质量、教学环境、硬件支撑还是人才培养目标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高职院校受学制年限的制约,通过参考、沿用本科院校的方式设立的课程体系难以在有限的学制年限内实施,只能通过适当删减课程与课时的方法,形成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办学特点的课程体系。

我院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对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的课时量进行压缩,导致其影响贯穿整个校内学习生涯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筑设计”教学。往往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过去了,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认识及基础能力的训练还不足以支撑学习后续课程的情况,就匆匆进入下一个学期的学习。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地进行“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成为近年来教学改革的重点。

1.“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和特点

1.1“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最为核心的课程是“建筑设计”“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向学生传授建筑创作学问,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方法与操作技能,其中涉及美学、环境学、气象学、建筑历史、建筑物理、心理学、哲学等诸多学科科学成果的了解与应用,内容之丰富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课内与课外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建筑设计”是纵跨各个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一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便是“设计基础”课程,高年级则是每学期以不同的课题展开建筑设计教学,最后一个学年往往是进行毕业设计。

在这其中,一年级开设“设计基础”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建筑及设计产生初步的认知,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课程中对建筑表现技法的训练也是为后续课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建筑设计的基础,如果不能保证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后面的设计课势必会受到牵连,继而影响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教学目的不同,其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更加强调以应用为主要目的,因此对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为后续学习服务、以设计基础训练为主要内容的“设计基础”课程是不容忽视的入门课程,对于整个教学体系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1.2“设计基础”课程的特点

建筑设计这门可谓是博大精深的课程,对于从中学来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只能从基础训练起步。如同运动员掌握了一个项目的各个分解动作,并将每一个分解动作苦练到娴熟之后才能开始一整套动作的训练,只有了解了什么是设计,熟悉了设计的流程,掌握了表达的方法,学生才能开始建筑设计相关知识的学习。

“设计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知晓设计是一种自主的、创造性的活动,是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段,将自己意念中的若干要素加以整合以实现设计的目标,并且明了这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一个过程,从而使学生初步体验设计工作的特点;二是使学生通过模型、图纸的表现方式加强动手能力,并逐步认知和体验空间的概念和特点,从而学会分析和组织不同的空间。为了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走出枯燥乏味的应试教育模式,“设计基础”课程的作业应该是简单而有趣的。

2.高职院校“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2.1“设计基础”课程学情分析

对于非美术生居多的高职学生来说,中学教育极少涉及建筑相关的知识,一些学生在入学前对自己的专业一无所知,缺乏学习动力与兴趣。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学习习惯较差、缺乏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及同队协作能力的现象。

建筑设计这门学科本身的复杂性使其专业课涉及内容烦杂,需要借以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多积累、勤练习的方法消化吸收。由于高职院校课程学时多经过压缩,课上一带而过的内容需要学生课下花精力学习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然而剛离开中学教育模式的高职学生较难适应学习强度大、自学要求高的新环境,完成作业是既费时又费力的事,在本科院校建筑系中废寝忘食赶课程作业的现象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很少见。有些学生面对繁重的课业容易产生畏难甚至厌烦的情绪,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及敷衍了事的情况时有发生。久而久之,随着课程难度的递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2.2“设计基础”课程教情分析

我院“设计基础”课程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水墨渲染、空间环境认知、建筑测绘及小型建筑设计,每一环节都安排了大量尺规作图训练。水墨渲染带领学生学习表现技法、体验光影变幻的魅力,空间环境认知带领学生初识空间与环境并尝试组织不同的空间,建筑测绘在带领学生锻炼三维转二维表现技法的同时,通过实际考察加深学生对建筑的认识,小型建筑设计则带领学生将自己对建筑的初步认识通达二维图纸表达出来。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对建筑设计有初步的认识,从而继续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训练。

现由于课时量的压缩,在课上很难像以前一样完整地完成每一个方面的内容,然而基础训练的不完备不利于学生继续学习,为了保证基础训练的质量,我们加大了实训环节的课时量,将建筑测绘移到设计基础实训的环节,留存下来的三个环节经历了几次课程内容的调整。在尝试中我们发现,如果舍弃水墨渲染环节的教学,则在小型建筑设计的最后阶段,学生在建筑透视效果图方面的表现欠佳;如果减少空间环境认知的课时量,则学生在小型建筑设计的环节会比较迷茫;如果减少小型建筑设计的课时量,则学生难以完整地完成图纸的绘制。在这些尝试中或多或少会发生因为赶时间而导致作业完成度低或质量不高的情况,使学生的获得感不高,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以后建筑设计课程的进行。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多采用先理论课讲解,再实践环节分组辅导的方式,其中分组辅导是整个教学单元的重要环节。由于每个学生的想法和表达能力不同,在对学生逐一进行辅导的过程中,交流的时长是不一定的,学生好学则交流时间长,学生没有按教学进度准备好内容则辅导难以继续,时间自然就短。有时与某些学生长时间交流导致留给其他学生的时间不够,在影响学生课业进度的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高职院校“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些想法

3.1教学内容的改革

“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以带领学生入门、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为主,须经历从空间认知到设计实践的完整过程,才能让学生对建筑设计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更好地进行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

在以往教学中,水墨渲染教学通过裱纸、水墨配置、刻图、渲染等十分细致的步骤,体现出建筑设计严谨、细致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耐心、踏实的学习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表现方式已经被电脑效果图制作取代,在高职院校课时量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节课上介绍教师当场演示渲染步骤的方法,从而为后续环节腾出时间。

在以往空间环境认知的环节中,学生在提供的场地内组织不同的空间,并完成平立剖及轴测的绘制。对于第一次用二维图纸表达三维空间的学生来说,这个作业较难且耗时较长,由于不熟练,图纸上时常出现表达不清的情况,使学生得不到及时且积极的反馈,常让学生知难而退,产生放弃心理。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带领学生感知空间与环境,绘图作业可以适当去除,以简单的模型表达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工作模型入手,逐步研究、推敲、深化方案,然后让学生以简单的形式代表不同的空间元素,建立一个精细的表现模型作为成果,在作业全程中学生随时通过模型表达自己的思想,激发学习热情。

在最后一个小型建筑设计中,建筑测绘环节可以与之结合在一起进行。即先带学生实地参观一个小型建筑,并要求学生带上工具进行拍照测量,并就参观感想写一份报告,最后根据任务书内容进行设计,完成图纸绘制。效果图可以用制图课程中透视的求法求得并绘制,而设计基础实训环节则留给学生制作方案的表现模型,让学生体验亲身参与“建造”的乐趣。

这样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建筑设计课程打好基础。

3.2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的改革

学生对建筑设计的掌握必须经历认知到实践的过程,只进行课堂理论讲解不仅枯燥乏味,而且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在理论教学上教师可以减少课堂授课的时间,花更多时间带领学生实际参观。参观前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对不同分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引导他们在观察中思考,并组织学生在参观后就问题进行汇报交流,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面对不同分组的学生汇报自己组的问题及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案时,能够很好地使该组学生对自己组的问题产生深刻的认知和印象,同时让其他组学生思考、了解该问题,共同进步。

在设计实践前,可以先组织学生赏析优秀案例,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评价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面对同一个任务书,不同的学生会做出不同的方案。教師在分组辅导中除了根据不同学生的方案单独辅导以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向同组成员讲解自己的思路,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集思广益,拓展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在评价学生成果时,教师评价应与学生互评共同展开。评价不以最终图纸为唯一标准,而应结合学生交流讨论时的表现及平时对待课业的认真程度综合评定,这样既能充分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又能让学生在比较中取长补短。

4.结语

在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计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针对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在不断继续着,改革应该在原有教学模式中寻找到不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的内容,把课程自身特色与高职院校发展特色相结合,寻找符合需求的课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程新宇.从认知到建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华中建筑,2016(04):164-167.

[2]周圆圆,王薇,张艳,赵颖辉.高职《建筑设计基础》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住宅科技,2014(10):59-61.

[3]万莉,彭敏,杨超.概念与表达——建筑模型在高职建筑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6(24):41-42.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