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9-10-08王碧宝

文教资料 2019年12期
关键词:理论课红色思政

王碧宝

摘    要: 进入新时代,要实现地方红色文化科学、完美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教学实效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实现二者双促双赢。必须重点从思想、实践、发展、创新等几个维度,处理好二者关系。

关键词: 地方红色文化    高校思政理论课    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之一。近年来,一些地方致力于把红色文化打造成为本地区文化名片,纷纷加大对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力度,客观上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创设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红色文化历来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不仅充实了高校思政工作内容,而且丰富了高校思政工作形式和手段,对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时空的便利性,地方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独特作用被广泛认可,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高校探索出了不少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可复制推广的途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功能独特,将其引入课堂、教材,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近年来,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这个课题受到广泛关注,不少一线教师、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从融入的可行性、必要性,再到融入的路径都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总结和探索。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上,要实现地方红色文化科学、完美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现二者双促双赢,必须从以下几个维度回答好这二者的关系。

一、厘清地方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融入思政第一课堂。

地方红色文化是当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留下的宝贵财富,既有物化层面的,主要包括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烈士、革命旧址和遗址、有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如革命遗迹、纪念馆、陵园、广场等,又有精神层面的,主要包括优良的革命传统和精神。由于各地方在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其蕴涵的红色文化思想内涵也有所不同,有的甚至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谷文昌精神、焦裕禄精神等。而红色精神作为意识形态的总和,可以分为八个子项,包括思想理论、精神信仰、理想信念、观念观点、伦理道德、意志品格、情感情操、价值观。因此,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推动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就必然需要厘清红色文化的内涵,以便有针对性地、准确地运用到教学环节,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同时,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注重“度”的把握问题。我们强调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清楚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有裨益,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知识点、每一小节乃至每一章都必须用到。比如,井冈山是我国革命的摇篮,其思想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等。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关于毛泽东思想部分,作为教学素材的有益补充,不可避免地引入井冈山红色文化案例,这就面临着如何取舍,才不至于喧宾夺主以致失去其应有的魅力与价值。“选择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而学生又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理化运用”,有的放矢地使用红色文化素材,因其明确的目的性有益于教学效果的优化与教学任务的完成。把握好尺度,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关联的地方红色文化素材,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思政课教学效果。

二、筑牢思政课实践之基,拓展思政课第二课堂。

组织多层次的社会实践,对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随着时代的变换,一味的灌输式红色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今学生的发展需求,身临其境的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心灵共鸣,更好地获取教育内容,进而提升自身的修养。

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红色旧址、红色器物、红色文献、红色人物、红色事件、红色文艺、红色建筑、红色精神、红色研究、红色创作等10个基本大类。正是这样的体系,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基地,有效地拓展了思政课第二课堂,增强了思政课的感染力。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中发现,有些大学生对肩负的历史使命认识不清,這是思政课教学中常见的难题。此时,可以通过组织主题实践教学的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基地,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探究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何以能抛头颅洒热血,通过身临其境的听、看、悟,进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积极的教学效果,实现“学习”和“实践”相统一。因此,由社会实践活动开启的思政第二课堂,学生可经由自我思考使红色文化知识得以内化,亦可借助具体鲜活的个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红色文化知识向情感信仰转化,更可在自我探索过程中塑造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三、紧跟创新发展之魂,构建思政课特色课堂。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不管是地方红色文化还是高校思政课教学,都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谱写了当代中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故事,充实提升了地方红色文化的内涵。因此,以地方红色文化为依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育人新模式,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目标。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过程恰逢其时,既是宣传文化工作,又是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当前,以地方红色文化为依托,一些地方高校发挥学科强优势,致力于地方红色文化深耕精研,构建思政课特色课堂。比如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织三个“高校德育研究基地”,研究开发“红色江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并编写了《红色江西: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魅力江西:江西省情教育》,开发、开设了具有地方红色文化教育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比如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是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以把福建红色文化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为宗旨,聚焦福建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阐释福建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当代意义,探索福建红色文化教育、宣传、普及的有效途径,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福红色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举办红色文化讲堂,邀请红色人物、红色后代、专家学者、道德模范等做客讲堂,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解读红色文化内涵,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这些实践和探索正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化认识,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文化自觉,紧跟创新发展,构建高校思政课的特色课堂。

四、深化校地合作,促进双促双赢。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有些地方红色文化已经面临“保护性挖掘”的问题。所幸的是,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以红色旅游为先导,红色影视作品相比肩的红色文化热潮,受到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促动提升有关部门对地方红色文化的保护意识和重视程度,推动地方红色文化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把地方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实现知识性的教育,更实现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助推地方红色文化的研究创新和传承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校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知识宝库,对地方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责无旁贷,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观念;既是一门学科,又是意识形态,与地方红色文化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近年来,一些高校开始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成立了地方红色文化研究院、研究基地等机构。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门及相关专门研究机构在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开发、研究中起到了骨干作用。而地方红色文化的繁荣发展,红色文化的精神指引,势必在当地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态,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更鲜活的案例,大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和学生的获得感。

总之,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學术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系统工作,需要在长期实践中完善设计、协调推进。当前,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自身而言,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结合本校、本地区的情况,积极寻找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新的契合点,不断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罗瑞娟.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5(9):76-77.

[2]张泰城.论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2017(7):137-144.

猜你喜欢

理论课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