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合路径浅探

2019-10-08刘英艳

文教资料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刘英艳

摘    要: 随着时代进步,经济高速发展,人才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在一些专业化、科技化领域,人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各大高校重视人才培养,开始有计划、有目标地发掘有潜力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计划中最重要的是人文素养教育,高职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有重要联系。如何做好高职语文教学,实现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融合是很多教育者探讨的关键。本文对复合型人才特征进行阐述,对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二者融合之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 高职语文教学    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    融合之路

越来越多高校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密切联系,各高职学校开设语文教学课程,注重对人才的人文素养培育,经过实践与发展,现阶段,高职高校语文教学模式逐渐完善,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尽管教育者意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完全实现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融合,探索的过程是漫长的、曲折的,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高职教育者要立足现状,探析融合之路。

一、复合型人才特征

复合型人才是指具备两门或以上学科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学科包括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等多种,也可以表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复合。这种人才具有多种技能、多种能力,具有极强竞争力。

复合型人才最明显的特征是综合性。表现在拥有完备的学科知识和理论技能,具有综合能力处理和面对各种情况,这种能力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简单相加,而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等融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应。第二特征是创新思维方式。复合型人才拥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实现了对能力的突破,可以采取创新思维解决生活问题,发展自我创造力,有效提出可行性策略。复合型人才的这两种特征促使其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资源,尤其是科技领域,复合型人才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性目标。因此,高职学校要重视语文教学,多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人文素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语文教学是文学类教学,高职高校语文课堂更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工作态度和素养都是在语文课堂完成的,走上工作岗位后,拥有的文学素养、处世态度等都是在高职学校语文课堂完成的。因此,大学语文教育要抛开只学知识素养的片面化理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职学校语文应遵循听说读写四大原则,并围绕这些主题开展相应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多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之处,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类、素养类活动。高职学校语文教学要改变目前只重视专业化知识,而缺乏人文素养、道德修养的教育现状。

(二)语文教学模式与时代不符

素质教育时代强调学生是学生主体,是课堂的主体,然而一些高职学校语文课堂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关注讲的内容,而不是学生,学生注重听的知识,而不是自我发现,这种课堂气氛只会压抑学生积极性,长期处于被动式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消失。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在小学课堂实施效果较好,在大学课堂效果有所欠缺,因此,高职高校应主动开发语文课堂教育模式,适应时代要求,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引起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学,利用各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习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语文教学模式与时代不符的现状。

(三)教学不够有创新性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教学形式比较陈旧,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得不到更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热情,因此语文教學要具有创新性,要结合时代发展内容,融入语文教学中。大学语文教育是一项庞大的学科体系,知识内容丰富,学科涵盖范围广,教学应用可以采取不同素材,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教育者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教学创新。目前,一些高校一直保持传统教学模式,就连教材都是很多年前的,教学形式单一,制约了语文教学发展,影响了人才培养计划(1)。

三、高职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合路径

(一)丰富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

高职高校语文教师是学生素养教育的引路人,是语文课堂的师范者,一个拥有渊博知识的老师会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知识。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专业素养,还要有渊博知识,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追求学者化风范。学者化包括两方面,第一是高校语文教师要立志成为一代名师,不断进步,改善自我;第二就是倡导知名学者作家承担传承文学重任,担负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要成为一名丰富知识的学者,在不同文化领域学习,补充自我,并将学到的知识同自身经验相结合,把过去的人生经历变成宝贵的人生财富,并形成自我理念,传达给学生,提高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增加人生信念。

(二)注重人文素养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上千年的文化历史,很多文人志士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纯真的人性思想和较高的文化修养,言行举止间无不体现出高超的人文素养。高职学校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担,要从不同层面开发素养教育。从言行层面,注重对学生言行举止的塑造,培养知礼懂礼的行为;从内涵层面,通过行动展现,因此大学生要更多注重内涵文化培养,重视内在品质教育,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个有人文素养的人,促使学生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文学修养。大学生提高自身人文修养不仅包括语文文学专业素养,更有对历史、哲学、生化地理等广泛涉猎,既做专业人又懂多种行业知识,有助于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高职学校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单一现状,结合时代要求,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比如情景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让高职语文教学方法丰富多彩,促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教学方法的改变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对于高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促使语文老师不再为单调的教学方法引不起学生注意而发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情感,学会鉴别文学趣味。教师要熟练掌握不同教学方法,机智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遵循因势利导的教学原则,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还可以通过创建社团,举办人文讲座,设立校园文化艺术节等,营造积极的校园人文氛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树立社会责任感,学着将文学知识与自身感悟结合,升华人生情感,逐渐成为有思想有力量的人,走入社会,成为复合型人才。

(四)鼓励主辅双修学习

目前,一些高校采用主修副修学习,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而且适合大多数学生发展。主辅双修学习就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两个专业进行学习,其中一个作为主修,另外一个是辅修,学生必须两个专业都达到学分要求,才能毕业,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节省高职学校培养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丰富知识面,培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选择不同领域专业学习,比如文学作品鉴赏、摄影等,学习不同专业知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开发人文素养知识,逐渐成为复合型人才(2)。

现阶段,我国高职学校语文教学日渐成熟,教育者意识到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开始采取有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能力,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时期长,想要改变社会语文教学现状,仍需要一段时期,高校教育者应立足现状,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设置多学位学习模式,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校学生素养,希望更多高校教育者重视语文教学,实现高职高校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合。

参考文献:

[1]刘忠喜.试论高校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人文素质培养[J].语文建设,2015(03).

[2]符欲静.高校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合之路径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08).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教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高职语文教学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