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

2019-10-08戴晓娥

语文建设 2019年4期
关键词:邀请函媒介交流

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阅读文本的生产、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阅读、手机阅读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手段和途径。阅读媒介多样化已经成为现实,乃至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一变化也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置“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便是对这一发展趋势的积极回应。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线索”繁多,不仅涉及文字、图表、音视频等内容形式,还涉及多种媒介形式间的切换及各种网络工具的使用。如何厘清这些“线索”,使教学最终指向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对教师是个新的挑战。

本期,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服务中心戴晓娥老师从选择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组织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学习探究中突出语言运用的特点,以及以跨媒介学习的思维改进日常的语文学习方式四个方面,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分析。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满春燕老师通过对自己三次执教“向世界介绍我的学校”任务群课堂实践的反恩,总结出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法。顾鑫浩老师则就如何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助力其他任务群教学,乃至构建语文教学新常态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希望这些解析和案例对教师实施“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有所启发和借鉴。

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网络的普及,我们已经进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化学习时代。人们借助各种便携式智能終端,利用互联网快速获取海量而丰富的学习资源,选择各种工具和平台进行阅读与交流,根据需要,在文本、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各类媒介中快速转换。移动互联时代带来了全新的社会语文生活,也对语文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用18个任务群来组织课程内容,特别安排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学习阶段,都提出具体学习要求,充分表明这一任务群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必要性。

跨媒介的阅读与表达,不仅仅是技术信息、介质手段的变化,更是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变化,也是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我们的学生都是在数字媒介中成长的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如何帮助他们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中,提升媒介素养,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习目标,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两个方面,关注学生正在经历或者未来可能遇到的真实的社会文化生活,从选择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组织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学习探究中突出语言运用的特点,以及用跨媒介学习的思维改进日常的语文学习方式四个方面,结合当前任务群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选择真实的情境和任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建议中特别提出:教师要在学生感兴趣的媒介应用领域,创设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有关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并归纳分析,形成学习成果。新时代的高中生,从数字时代的“原住民”逐渐成长为“读屏一代”,在非学校环境或者非正式学习时间,跨媒介的阅读与交流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阅读和交流方式。真实情境下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应该有非常丰富的主题和有趣的内容可以选择。

比如,学生利用“百度”查找一些自己需要的信息和学习资料;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热播,他们不一定能够有时间观看,但会在“豆瓣”上阅读最新评论,以满足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他们通过各种在线读书平台阅读自己喜欢的电子读本,甚至会在喜欢的社区发表自己的作品;他们用“喜马拉雅”等各种音频平台收听自己喜爱的节目,与同学、朋友、家人在微信或者QQ上自由交流……可以说,对于阅读与交流媒介的使用方式,他们了解得比老师多,使用得比老师还娴熟。学生不缺乏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体验和经验,他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高中生所应该有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素养。比如,如何在快速链接多种媒介进行跳跃性阅读时,尽量避免因碎片化导致的阅读理解的浅表化;如何在繁杂多样的信息中,形成有效筛选与快速甄别的能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在跨媒介的阅读与交流过程中,主动“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我们只有对当代高中生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目标有了清楚的认识,才能在教学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比如,学校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教师选择这个真实校园生活情境,设计了“为学校的文化艺术节制作邀请函”这一学习任务,就为学生提供了真实而又富有挑战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应用场景。学生在进行创意策划的合作探究中会发现,邀请函有多种媒介表达形式,产生多种样态的设计方案,可以采用传统的图文结合的纸质邀请函,可以选择音视频与文字融合的电子邀请函,或者利用一些应用程序完成具有场景感的全息视频邀请函……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现实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在实践中积累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经验,发现不同媒介要选择不同的文字表达方式,不同媒介可以用在不同的场景,在选择、设计、发布、推送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运用多种媒介展开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刚刚跨进高中大门的学生,应该也需要了解自己将要生活学习三年的学校环境,比如学校的发展历史、课程特色、活动安排、校友情况……这些信息的获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学校的了解,更快地融入高中校园生活,还能激发学生对学校更深的情感。教师可根据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设计“向世界介绍我的学校”这一真实的任务,组织“说说我最向往的大学一发现不同媒介不同表达一我为学校编词条”这样三个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学生在搜索对比、交流对话的过程中,不停地在不同媒介语言中切换。有了深入的跨媒介阅读体验,他们就能发现:同样是介绍南京大学,《辞海》中的纯文本表达与“百度百科词条”中的多媒介表达完全不一样;同样是获取南京大学的相关信息,百度百科、学校官网、南京大学贴吧的关注点和视角也各不相同……跨媒介的阅读与交流,成为学生完成任务的必要途径,他们就在完成自己感兴趣任务的过程中,对各类媒介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不同媒介语言表达的特点,知晓了媒体立场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通过前面两个学习活动,学生的媒介素养有了一定的提升,能够发现当前学校词条编撰的优点与问题,并用独立或者合作的方式更新不满意的地方,完成更好地“向世界介绍我的学校”的任务,真正成为信息接受者、传播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在交互探究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达到了这个任务群的基本学习目标。

猜你喜欢

邀请函媒介交流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如此交流,太暖!
邀请函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王子的邀请函
交流平台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山寨邀请函
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