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阶层创新能力发展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NKI论文(2006-2017)

2019-10-08詹绍文曹桢

设计 2019年17期
关键词:阶层创新能力人才

詹绍文 曹桢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创意阶层创新能力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进过程。借助利用Cite Space对中国知网2006-2017年发表的论文期刊进行高频关键词分析及知识图谱绘制,通过文献梳理和研究内容的聚类分析把握我国创意阶层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根据不同时间段高频关键词的凸显情况,将研究分为“启动阶段”、“启蒙阶段”、“深入阶段”。该方法为创意阶层创新能力的持续研究,及新的研究方向与角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意阶层创新能力clte Space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TB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9-0102-03

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为动力的文化发展,是以创意理念、先进技术知识以及智力密集型人才要素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成为革新生产方式推动社会经济的重要力量。随着当今国际创意经济快速发展,创意人才作为核心要素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所以,“中国知网2006-2017”年数据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对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梳理,运用可视化图谱分析方法研究热点和演进脉络,对研究热点前沿等进行归纳,阐述创意阶层创新能力的演化路径与发展态势。

一、数据来源与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文献资料作为数据源。国内关于创意阶层的研究,学者多以“创意人才”代替“创意阶层”这一概念。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首先将文献检索时间统一限定为2006-2017年,其次检索条件以“主题二‘创意阶层并含‘创新能力或‘创意人才并含‘创新能力或‘创意产业人才并含‘创新能力”进行高级精确检索。最后通过对检索结果进行二次整理,去掉重复、删除会议等文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梳理,剔除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献,筛选出169篇符合研究主题。

Cite Space软件是以共引分析和寻径网络算法等理论为基础设计的,具有知识导航的作用,属于科学计量的范畴。本文在citespace界面中,设置阈值阶段,以一年为一个时区,将时间跨度调为2006-2017年。设定条件后选择在时间区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同时利用MST(最小生成树)得出密度为0.0954、节点26个、链接线31条的关键词图谱,如图1。连线越粗代表两个关键词出现在相同文献的频率更高。年轮有紫红色的外圈,代表该词有较大中心度,其厚度与关键词同步变化。关键词共现中节点为年轮状,关键词总体频次越高节点越大。在Cite Space绘制图谱中节点圈中颜色表示不同时间段出现或被引频次,颜色表示第一次共现时间,从冷色逐渐变为暖色,表示由早到近。

二、国内创意人才创新能力研究的演化

(一)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动态分析

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分析、科学计量和图形绘制等一系列处理可视化地展现某一学科领域知识方法。而关键词是从文献中高度概括主题核心的词汇,可以反映研究领域和内容。通过对可视化图谱分析结果看,关键词共现频率最高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创意人才”、“人才培养”、“创意城市”、“文化产业”、“高校”、“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创新能力”等。在知识图谱研究的基础上,对共现词频排名前26的重要关键词进行排序,具体情况如表1。其中创意产业的创新能力研究集中于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意人才的培养及创意产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领域。

Cite space关键词聚类的时区视图呈现功能。图2是将高频关键词投射到以2006-2017年创意阶层创新能力研究为纵坐标的图谱,可以反映随着时间动态演化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Florida提出“创意阶层(Creative-class)”,认为创意和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经济因素,而经济增长的优势不仅仅是商品、服务和资本,而是对创意阶层能力的关注,吸引创意者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以新观点、高新科技商业为形式的创意经济的产出和区域增长。因此,创意阶层创新能力及相关研究主题词集中出现于2006年和2009年的时间轴上。随着对创意产业研究的兴起,文化创意开始进入产业经济学研究的视野中,在实践中,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以文化创意要素整合经济资源,其中文化与科技作为推动变化的两大基础因素,成为全球经济与文化关注的重点,在创意经济中发挥主导的甚至决定性作用。2010年到2015年,研究热点都与挖掘潜在创新能力及创意人才培养、发展、评价有关的研究。创意阶层创新能力研究热点关键词主要是对文化产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提升创新能力的研究,关键词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与国家发展紧密相关,说明研究更加详细化更注重于实践的发展。以2016年为时间节点,在该时间点与其他各时区存在着较多连线,都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联系性更强。位于该节点以后的各时区与2006年的创意产业、创意城市、创意阶层等存在较强的传承关系。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创意的表现手法和展示形式的多样化。但是相邻节点之间的连线稀疏,前后之间缺乏连续性。即使文化创意产业在不断发展,新业态日益呈现出多样化、数字化和融合化的特征,为创意产业在更多领域的融合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技术基础,可后阶段的研究传承性不断减弱,不同的研究热点呈孤立式发展状态。

三、创意阶层创新能力研究演进分析

对文献关键词词频变化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某一段时间内某项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关键词是文献核心内容的浓缩与概括,根据不同时间段关键词的凸显情况,创意阶层创新能力研究从“启动阶段”、“启蒙阶段”到“深入阶段”。

(一)启动阶段(2006-2009年):理论探索

自英国政府提出创意经济的概念以来,各国都认为优先发展创意产业可以推动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力促进经济增长,所以纷纷提出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国家战略层面规划创意产业。在我国文化产业、内容产业、版权产业及创意产业都属于文化产业。这一阶段研究者引入胜任力的概念,以广告创意人为例,建立了广告创意人的胜任力特征模型区分高绩效者与一般绩效者,强化对创意人才创新能力的认识。另一方面,对理论不断探索,从原本意义上探寻创意本身的“硬核”,发现凝结创意的人力资本则构成创意人力资本,创意人力资本成就创意阶层。同时,为了发挥“创意阶层”在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作用,我国集中于创意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打造创新创意的“软环境”,探究創意产业人才体系建设鼓励高校创新创意的研发。建立国家对创意产业、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战略及对创造力的保护。城市的多样性、宽容性、创造性是吸引创意阶层的关键因素,通过政府扶持以及企业发展使创意人才发挥其潜能。既吸引更多多元化投资同时促进人口的流动,更是城市持久发展的根源和保证。在这一阶段,创意阶层尚未形成以及创意产业形态尚未成熟,理论探索过度依靠于国外的理论研究。对于创意阶层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创意阶层的特征,探究创意阶层创新能力的独特性。

(二)启蒙阶段(20010-2015年):产学研协同研究

随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认识,发现创意阶层喜欢选择具有包容力、多样性、开放性、自我存在感等一系列特质的地区聚集。创意阶层是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从知识外部性视角出发,发现创意阶层这一特殊人群的集聚促进城市的创新水平,挖掘研究个人的灵感,理念、技艺才是创造价值的重心,也是发展创意产业的核心。如果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不显著,表明城市内部的产学研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基于此,有学者从创意阶层创新能力自身的属性研究发现,创意阶层创新能力的定义大致包含了四个层面,即“创造性的过程,创造性的产品,创造性的个人以及创造性的环境”。把创意产生的过程中想象力放在现有思想上创新,并对想象力产生思想加以分类然后凭借着自身的敏感性进行鉴别,最后形成创造性的产出,并开启新的产业链。产生创意的先天因素很重要,但更多的是依靠后天的开发和培育。为进一步了解创意阶层创新能力的影响,不少学者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总结人才因素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学者从高端人力资本的角度研究文化创意人才培养问题,从文化、人本、经济三个方面探索文化创意人才的价值形成作为切入点,进行多层次价值衡量与估算,提出了多模式组合策略。还有学者从企业角度出发,探讨创意人才的管理机制,充分授权让创意人才和企业互相发展和成长。从个^来说,创意人才创新实践能力本身好坏就代表了培养的质量,推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将对教育资源的配置进行合理优化。如结合广州的实际提出“多层次产业定制”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使创意人才作为创意产业的核心资源和主力军。有学者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测评指标体系,进而应用在文化创意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考核各方面本研究致力于文化创意人才的素质测评。利用实证分析方法,建立文化创意人才胜任力结构模型,并得出文化创意人才应具备“越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的创意基础能力、卓越的创意态度。也有学者提出应该从数量(创意阶层)、质量(科研人员)以及潜力(大专院校生)三方面来对创意人才指数进行测量。这一阶段研究发现可从城市资源禀赋、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教育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创意发展水平、高科技投入与产出对创意人才进行分析。但发现文化创意产业产学研模式,没有满足涉及到科学研究、懂营销、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忽视了除知识产权保护之外的创造、转换、应用等环节,使得知识产权的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深入阶段(2016-2017年):“互联网+”,下的产业融合

“互联网+”出现对创新阶层创新能力的影响体现在打破其思维模式,将创作与生产全方位整合,不再是单一投入创意与内容。通过先天禀赋与后天能力的整合,挖掘博物馆文化资源,发挥大众创意、创造能力开发文物衍生产品。利用科学技术提供丰富的展示载体和平台,把创意一产品一市场有效连接增加竞争力。并融入现代工匠精神,提升专业人才设计能力。新时代的经济增长主要源泉是知识和创意,而创意的本身是凝结于人一身。人才作为产业融合的关键,以培养专业人才为例,特别是在数字出版传媒中,提出引入创客的理念与学习方式方法,围绕人才的创意能力提升为教学目标开展新探索。而“互联网+”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具备创意思维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和创业管理能力的“三创”人才,有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市场主导,创新驱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并积极以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创意阶层创新能力就是把创意产生的过程中想象力放在现有思想上创新,并对想象力产生思想加以分类然后凭借着自身的敏感性进行鉴别,最后形成创造性的产出并开启新的产业链。而互联網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能够迅速将可行的创意推进,“互联网+”带来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变革,使精英走向大众构建OIc中知识传播能力的影响因素模型,为企业知识创造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予以实践指引并产生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创意阶层群体将创意资本与全民共享演变成创客资本,从质的层面提升创客资本,同时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的出现,从技术驱动的视角,探讨认为软件产业促进创意阶层创新能力会推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文化创意旅游方面,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影响思维方式的变化,也改变了消费者对于文化创意的消费方式。通过生产丰富的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开发新型产品和新型文化服务样式,进而促进创新创业,驱动创新发展,为创意产业在更多领域的融合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技术基础。“互联网+文化”极大地强化了创意的感染力和辐射力,有效增强产业的创新性、前瞻性及与时俱进性,提供创意展示更丰富的载体和平台,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多元支持。因此,如何在丰富的载体和平台强化了创意的感染力和辐射力,从而增强产业的创新性、前瞻性及与时俱进性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创意阶层创新能力深入阶段研究的重点。四、研究评述与展望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方对cNKI中研究主题的样本文献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的起始时间是创意阶层(创意人才)创新能力的概念提出,创意阶层创新能力的认识起源于“创意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创意产业发展的认识,创意经济使得创新和创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时间跨度为2006至2017年,以时间为线索,本文对文献研究内容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从分为“启动”、“启蒙”、“深入”三个阶段。通过分析发现:在“启动”阶段,借助于国外经验,对创意阶层创新能力的概念、特征、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探索创意阶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但通过梳理发现认识不够全面,过度依靠于国外的理论研究;在“启蒙”阶段,发现由于国内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创意阶层的发展较为滞后,在文化艺术创意中的产学研协同发展程度不高,全民性创新氛围欠缺,理论和实践没有紧密联系,培养出来的人才不适合发展要求也无益于创新能力的激发。虽对创新能力研究加深,但理论没有跟上实践需求,导致在产业人才培养中无法达到文创产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创意人才;在“深入”阶段,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基于“互联网+”的视角下,产业融合使创意—产品一市场有效连接,催生出更多的新文化业态。但由于创意阶层的创新能力无法具体量化,技术的进步引发知识产权的归属困境,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侵权现象屡屡发生,法律规定模糊造成创造者的权益被侵犯,极大打击了创意者创新能力。

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发现,在产业发展的趋势得到相应的理论及实践,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诸多借鉴与参考。但仍然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提升空间:

1.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方面存在同质化现象,侧重于创意人才的概念界定、介绍,而缺少相应的理论深化与实践拓展性研究。如以创意人才为主体的创新城市研究相对鼓励缺乏继承性,进一步造成研究的孤立性。

2.目前的研究尚未对中国创意阶层创新能力有较强解释力的评价,大都停留在依据“3T”理论下,对创意阶层的吸引和环境需求的创新人才,以及只针对动漫产业的创意人才创新能力的研究,缺乏微观基础造成本土化溯源性的理论研究薄弱。从研究视角看,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其本身具有的特质对于创意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应该对创意者本身的成长轨迹及个人情怀进行进一步研究。同时在组织模式研究方面探究如何将其创新能力发挥最大。从研究主题来说,主题孤立发展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造成研究主题与创意阶层创新能力的关联性逐渐变弱,降低了研究者对创意阶层的持续性研究。从研究方法来说,量化的和精准性的研究略显不足。对创意人才创新能力问题的探讨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化。尽管有区域为案例的实证分析,但验证性研究较少。因此,持续推进对创意阶层创新能力研究具有意义。

猜你喜欢

阶层创新能力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19世纪20年代不同阶层的民国女子影像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毛遂自荐
171万人跻身中产阶层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