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扶贫视角的贫困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思路探究

2019-10-08曹院平

大学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高校

曹院平

[摘 要]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我国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学业质量与就业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就目前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高校贫困学生依然面临较大的就业与发展困难,影响了教育精准扶贫效果。在抽样调查数据基础上,针对高校贫困学生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项目组提出以开展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指导工作、建立贫困学生职业能力资助模式、创新贫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思路来指导工作,从而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高校;贫困学生;职业发展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10-0199-04

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2018年,全国约有820万高校毕业生。在大量毕业生中,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成为弱势群体,缺少就业机会和社会资源,导致这类学生普遍就业竞争力压力大,竞争优势差,面临着就业、择业、创业等职业发展困境。因此,加强对高校贫困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思路的探究,从而更好地解决高校贫困学生的职业与职业发展问题有其现实意义。

一、高校贫困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意义

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约20%-25%的学生为贫困学生,西部地区高校贫困生比例更高。能否对这类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指导,直接关系到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效果,同时也关系到教育公平能否得到保障。开展职业发展指导工作,可以结合求职择业者的个人条件和意愿,同时结合社会用人需求提供指导和帮助,达到实现人职合理匹配的目标。对于大学生来讲,职业发展指导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得到职业能力的强化,进而取得更好的发展。而贫困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大多存在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缺乏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将给学生的职业发展带来阻碍。受家庭环境、周边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贫困学生职业观和就业观容易出现偏颇,同样会给学生就业带来困难。而每个贫困学生的背后,都存在贫困家庭,致贫的原因主要是家庭人口就业不足。结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托开展的贫困学子调查结果来看,如表1所示,在接受资助的1200名学生中,61.7%的家庭父母双方有收入来源,其中46.3%家庭通过务农获得收入。32.3%的家庭仅父母一方有职业收入,另外有6.0%的学生无法从父母任何一方获得经济支持。从总体上来看,家庭供养率平均值达到了2.85%,相当于三口之家几乎只由一個劳动力供养[1]。面对这一情况,只有增加家庭成员就业比率,才能使贫困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因此,高校还要通过职业发展指导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就业,从而满足国家的扶贫要求。此外,相对于非贫困学生,贫困学生一直承载着非公平的教育,导致学生能力、素质存在一定的局限。为体现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需加强贫困学生职业发展指导,通过适当补偿来缩小弱势群体和普通群体的差距,以达到维护贫困学生群体就业职业发展利益的目标。

二、高校贫困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面临的问题

高校想要为贫困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发展指导,还要明确现阶段贫困学生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贫困学生在职业发展意向、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上存在的问题,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发展指导。为此,项目组对广西地区一所本科高校四个年级1000名贫困学生展开抽样调查,从职业发展意向、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三个层面提出10道选择题,并结合调查结果确认贫困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思路。从调查结果来看,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得到的有效问卷为926份,有效率为92.6%。接受调查的贫困学生中,男生和女生分别为52%和48%,学生干部人数约占15%。

(一)职业发展意向问题

从贫困学生对就业和发展前景的认识来看,如表2所示,45.4%的学生认为就业和发展前景并不乐观,这些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感到迷茫和缺乏信心。而50.1%的学生认为尽管未来就业和发展面临一定困难,但是仍然抱有一定的信心。从总体上来看,仅有4.5%的贫困学生认为未来就业和发展前景良好,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从这一数据可知,高校多数贫困学生缺少良好的职业发展心态,承受着较大的就业压力。面对这种情况,高校还要加强对贫困学生职业自信的培养,坚定学生的就业信心。

分析贫困学生的职业发展选择可以发现,如表3所示,约32.4%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公务员,45.8%的学生倾向于选择事业单位,6.9%的学生选择教师,8.8%的学生选择外资企业,仅有6.1%的学生愿意选择民营企业。在职业选择上,多数贫困学生存在盲目选择职业的问题。受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和贫困学生盲目追求待遇高、工作环境好的岗位,宁可选择与个人专业与爱好毫不相关的清闲工作,也不愿意发挥专业所长,导致大量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岗位。从学生期望的薪资上来看,32.4%的学生期望的月薪在1800-2200元之间,36.9%的学生期望月薪在2200-3000元之间,27.6%的学生期望月薪在3000-4000元之间,3.1%的学生期望月薪能够达到4000元以上。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贫困学生对收入的认识相对客观,意识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二)职业发展能力问题

从高校贫困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上来看,如表4所示,42.8%的学生认为自身在职业发展方面知识能力储备不足,40.4%的学生不清楚自身能力和发展目标,10.0% 的学生认为自身缺乏社会适应能力,6.8%的学生认为自身缺少实践经验。由此可见,多数贫困学生认为自身知识能力储备不足,难以应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同时,也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对自我的认识和了解,同样将给学生的职业发展带来困难。从贫困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证书情况来看,32.2%的学生获得了英语四级证书,21.5%的学生获得了计算机二级证书,42.9%的学生未获得任何证书。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压力来源展开调查也可以发现,53.5%的学生感到大学生活充满压力,压力不仅来源于家庭状况,也来源于人际关系。由此可见,高校贫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偏低,缺乏足够的职场竞争力。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贫困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往往承受较大就业压力,害怕竞争,自我估价较低,现实生活中较孤僻,承受社会压力的能力有限。与此同时,目前高校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主要采取的是经济帮扶形式,这仅仅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未能通过提高贫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从根本为贫困学生“脱贫”创造条件。

实际上,在职业发展方面,除了知识能力储备、社会适应能力等能力将对学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职业决策能力也将成为决定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单因素ANOVA分析,可以确认贫困学生职业决策效能感状况[2]。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17.3%的学生处在职业决策困难的水平,45.1%的学生处于职业决策比较困难的水平,26.6%的学生处于决策存在困难的水平,仅有11%的学生职业决策无困难。分析原因可以发现,35.7%的学生在职业发展上会受到同辈、同学就业压力的影响,28.6%的学生会受到家庭经济状态的影响,32.2%的学生会受到专业学习的影响,另外有3.5%的学生会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

(三)职业发展规划问题

在高校贫困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方面,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如表5所示,69.5%的学生在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上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20.8%的学生参与过学校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8.7%的学生自己做过职业生涯规划。从学生反映情况来看,41.0%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拥有较好的效果,50.8%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职业发展规划工作效果一般,也有8.2%的学生认为学校此类工作效果较差。从职业了解情况来看,79.9%的学生缺乏对“职业”含义的深入认识,但是55.1%的学生认为自身对职业发展问题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从总体上来看,高校尽管开展了一系列的职业发展指导工作,但是仍然未能解决高等教育过程的不完善和教育结果不公平问题。目前在高校的职业发展指导中,并未对贫困学生和非贫困学生进行区分,导致指导针对性不强。在职业发展指导方面,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导工作仅停留在提供发布就业信息和服务等方面,缺乏对贫困学生全面深层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这一背景下,贫困学生与非贫困学生一同追求高待遇的稳定工作,但是同时缺少来自于非贫困家庭的人脉和经济支撑,继而导致贫困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困难。

三、基于扶贫视角的高校贫困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思路

针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问题,还要通过开展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指导工作帮助贫困学生做好自身定位,以积极心态寻求职业发展。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建立贫困学生职业能力资助模式,以便在经济帮扶基础上激发贫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继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最后,高校还应创新贫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通过提高有针对性的职业发展指导帮助贫困学生顺利“脱贫”。

(一)情感关怀式资助,促贫困大学生职业发展

在贫困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中,情感力量将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贫困学生来讲,正是由于在面临就业压力时无法得到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宣泄,才使得学生对就业和发展产生恐惧和茫然,陷入就业被动的境地。针对这一问题,高校还应通过多种途径给予贫困学生更多的情感力量,确保学生能够在大学生活中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感到迷茫时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高校可以利用QQ、微信等各种途径加深与贫困学生的思想交流,及时了解贫困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并利用这些平台给予学生适当引导,从而使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倾诉途径。相对于非贫困学生,贫困学生受客观成长环境影响,存在不善交往和性格内向等问题,往往在就业中缺乏自信。针对这类学生,高校还要加强心理帮扶,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指导学生加强对自身优势的挖掘,获得更多的就业信心。为达成这一目标,高校还要分阶段开展指导工作,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利用各种途径加深对贫困学生心态、价值观、特长和能力等条件的了解,引导学生通过取长补短克服自卑心理,指导学生掌握情绪调节方法,可以有效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顺利进行[3]。通过心理帮扶和爱的教育,可以使贫困学生得到强有力的后盾,在职业发展中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与教师分享就业和发展中的喜怒哀乐,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贫困学生可以在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基础上,以理性、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专业就业问题,把握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经济补偿式资助,促贫困大学生职业发展

针对贫困学生,高校依据各级政府扶贫政策,在学生就读期间给予各项资助性奖学金、助学金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贫困生在校开支需要。高校不仅要给予经济帮扶,更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从而实现对贫困学生的能力开发。为此,高校还要建立贫困學生职业能力资助模式,确保学生可以充分认识自身条件及所处的社会环境,能够对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灵活运用,从而有计划地进行可获取资源的调动。贫困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独立意识,高校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未来的长远发展,并非仅仅满足于物质和经济条件的提升[4]。结合这一目标,高校可以将对贫困学生的经济资助转化为能力培养,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有偿资助。具体来讲,就是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获得劳动报酬,达到提高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各种能力的目标,同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工作报酬以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采取该种资助模式,可以使学生通过深入企业了解目前专业发展形势,更好地得到职业发展指导。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掌握出类拔萃的专业技能,从而确保学生顺利就业。此外,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将得到专业的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将得到强化。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成绩,高校也可以为贫困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利用各种信息沟通途径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物质化形式来表彰表现积极和成绩突出的贫困学生,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继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在贫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高校还应创建各种平台,如微电影比赛、演讲比赛等,针对学生的特长创建各种社团,对贫困学生进行特长培训,进而使贫困学生掌握能够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才艺。为加强贫困学生彼此间的联系,高校还应成立贫困生社团,建立爱心社、自强社等组织,为贫困学生有计划地开展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提供资金和指导[5]。在活动中,贫困学生可以通过团结协作和相互沟通得到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并获得战胜贫困的精神力量。

(三)教育培训式资助,促贫困大学生职业发展

在贫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高校还应取得进一步的创新发展。为达成这一目标,高校需要加强职业生涯指导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聘请专业能力强、责任心强和素质高的教师组成团队,负责进行贫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开设贫困学生就业创业论坛,从而加强对贫困学生心理、兴趣、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研究,寻求贫困学生教育和发展规律。而通过引入体验式教育、互动式教育等各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方法,能使高校的职业教育工作得到创新。在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方面,还应以职业观念为核心,帮助贫困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得到职业技能的充分训练。通过为学生提供个人评价指导、需求信息指导、择业心理咨询、创业技能培养等各种服务,能使学生得到全面职业培训。在大一阶段,应重点开展适应性教育和专业教育;在大二阶段,应以主题教育和指导教育为主;在大三阶段,应重点进行顶岗实习管理和就业指导;在大四阶段,应开展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开设方面,高校还应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从自我了解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生活和学习实践,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从课程内容上来看,应包含自我了解、人际关系、时间管理、生涯探索、终生学习等多方面内容,引导贫困学生摆脱心理束缚,寻求生命价值。在自我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贫困学生才能从容面对职场竞争,通过自我突破获得成功。最后,为加强对高校贫困学生职业观念和职业素养变化情况的反映,确认职业发展指导培训效果,还要加强对贫困学生在校期间职业意向、能力和意识的动态监测,通过多个时间节点的测量比较确认高校职业发展指导工作开展水平。结合跟踪监测的结果,可以对原本的课程体系和培训方法进行改进,更好地开展高校贫困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工作[6]。通过不断的结合指导实践改进相关工作,能获得更高的贫困生就业质量。

(四)管理服务式资助,促贫困大学生职业发展

高校要不断增强管理服务意识,健全资助管理体系,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包括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在内的学生资助体系。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这一体系,确保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免除后顾之忧,保障他们的正常学习与顺利就业。首先,要为贫困学生设立入学和就业绿色通道,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也不能让其因经济困难而失掉就业或择业机会。例如,经本人申请,可缓交学费,缓选课程,缓期毕业,并从实际出发,将绿色通道由入学阶段延伸到毕业后1-2年,支持社会兼职、在校创业、休学创业等。其次,鼓励贫困生努力学习,设立济困类专项基金,根据基金条例,给予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一定经济补贴,实习与就业阶段可获一定的差旅补助,有效促进贫困学生群体的学习与就业积极性。其三,要规范勤工助学管理,设立勤工助学基金。高校可将全校的勤工助学岗位统一管理,严格限定用工对象为贫困生,一可有效保障勤工助学基金的使用效率,二可使贫困生获得在岗历练,获悉职业素养。其四,要吸引社会力量,助困助学助就业。在不断加大校内资助力度的同时,还应通过各种渠道,多方筹集社会资金资助贫困生,拓宽贫困生就业渠道。例如设立企业冠名奖学金、校企合作平台、订单班、定向就业班等形式,以谋求学业与就业一体解决方案。最后,要加强贫困生信息管理工作。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通过档案查阅、假期家访、问卷调查、班级座谈、个人谈话等方式,掌握贫困学生家庭条件、学习状况、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身心健康、思想动态、职业倾向等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业规划与职业指导方案,精准管理与服务贫困生。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贫困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方面,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贫困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学生在职业发展意向、能力和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通过科学和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工作,能更好地推动贫困学生的职业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刚.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方式与政策驱动机制研究[J].继续教育,2017(12):25-26.

[2] 王晗.试论如何做好护理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职业指导工作[J].教育观察,2017(23):57-58.

[3] 滕春燕,肖静.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要义、原则及发展指向[J].教育与职业,2017(23):36-43.

[4] 张祺午,房巍,郝卓君.十八大以来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7(24):60-67.

[5] 王涛.高职院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职业决策效能感差异分析[J].考试周刊,2017(57):186+188.

[6] 樊永生.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由“经济帮扶”向“能力开发”转变研究[J].广西教育,2013(23):6-7.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高校
东莞市常平镇行业协会为曲江老区贫困学生颁发助学金
日本将每年投入7600亿日元资助职业与高等院校贫困学生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