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共生 和而不同

2019-10-08金怡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视野英语课程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备健康的人格,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具有走向世界的价值观与能力,因此“国际理解教育”成了热门词。本文将结合学校国际理解课程阐述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国际理解;国际理解课程

【作者简介】金怡,太仓市实验小学。

一、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目标

“民族情怀与国际理解融通”是我校“草根情怀教育”的核心理念,国际生活体验是“草根情怀教育”的策略之一,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是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开展的教育活动。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也是秉承“质量、公平、多元、特色、关爱”的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具备健康的人格,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走向世界的价值观与能力,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

二、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意义

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守国家立场是维护多元文化格局必然要求,也是获取国际对话空间的保障,通过国际理解课程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及发展,加深理解和认同,进而升华到爱中华的情怀。

2.拓宽学生国际视野。通过社团及各项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各国不同的宗教信仰和饮食文化等。

3.提高国际沟通能力。通过研学旅行项目和与国际姐妹学校间的交流提高国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和睦相处的修养和技能,使学生通过国际视野认识和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用多元文化视野理解世界。

4.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民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将各种生物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旨归。

5.提升核心素养学会共存。通过国际理解项目使学生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学会共存。“学会共存”既是当前“国际理解”素养的目标指向,反过来又能很好地诠释“国际理解”素养应有的内涵。

三、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具体措施

1.以学生需求為导向,加强校本课程设计。课程以学生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引入与国外高校开展交流学习的案例分析,加入学术论文写作、批判性思维、跨文化沟通等必备技能等内容,制定一套完整的国际理解教学内容。也可以合理统整具有内在联系的学科内容及生活情境中的课程资源,进行内容的重组,设置知识建构的主题开展教学,创造彰显自由精神的课堂生态,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以自主建构、综合应用与创造为目的,实现教学实践上的创新和课程文化的传递。这使得课程的实用性与学生自身利益相契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国际理解课程同其他课程一样需要与时俱进,因此,在课程设计时,课程的发展性是重要考量之一。为使课程的内容组成、组织架构和教授形式满足学生的需求,需定期梳理现行课程体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加强对国际理解课程的现实需求研究和教学效果评估。

2.整合优势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国际理解课程实施不是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而是每周五以社团的形式开展,通过国际理解专用教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每周五两节社团课,课堂上采用双语教学,即同时使用中文、英文两种语言进行授课。其次,“内外兼用”,即授课模式以社团老师为主,辅以外教和有国际游学经历的学生同堂交流。主讲教师向学生讲述知识,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国际思维,而外教和有国际游学经历的学生的参与则提供了学生与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加深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认知,两个环节互为补充和促进。此外,教师每月进行一次小组研讨,目的在于集体研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实施,项目组老师每月进行一次集体课堂观察,通过研讨最终形成一定的成果,并在自己的课堂进行实践,惠及更多学生。

3.开展主题活动,开发国际理解教育功能。以学校主题活动为阵地,积极推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结合我校双语节开展各项活动,如以“一带一路”为主题,各年级开展不同的活动。全校举办十佳英语小能手,平时教学中渗透英语绘本教学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学习世界各地优秀的英语绘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力求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学好英语、用好英语,拓宽同学们的视野。除此之外,还可结合我校的科技节、阅读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挖掘英语学习资源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同时还可结合中国传统佳节了解国外的节日,进行民族文化与各国风俗相结合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体验、感悟、收获。

4.与研学旅行相结合,延伸教学效果。“知之不若行之”。为提升教学效果,除课堂教学外,我校依托国际交流项目资源,大力开展研学旅行项目,为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海外文化、教学方式等提供机会。课程教学使学生对海外的社会文化、高等教育等有前期了解,为学生赴海外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而赴海外交流更是使学生通过“沉浸式”学习,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校内课程学习与海外实地学习相结合,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老师之间也常互访交流,共同研讨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为了进一步地深入交流,每周与外国姐妹学校进行视频,通过本校的课程建设与国际的交流相互促进、共生发展,对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辉,王静.国际理解教育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6.

猜你喜欢

视野英语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居· 视野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