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本教材衔接使用年级习作单元补学建议

2019-10-08项扬舫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习作想象教材

项扬舫

比对统编本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我们发现统编本教材在三至六年级的每一册都设置了习作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项关键习作能力编排。三年级上册: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寫下来;三年级下册: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四年级上册: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四年级下册: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五年级上册: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五年级下册: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六年级上册: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六年级下册: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因此,自2019年秋季开始衔接使用统编本教材的四、五、六年级学生,会遇到习作单元缺学的情况,具体见表1。

对于教师而言,如果忽视缺学内容,不进行及时补学,会造成学生习作能力出现断层;如果补学方式简单化,将缺学的习作单元集中叠加到某一时段补学,则会增加学生负担。

面对缺学的习作单元,补什么?何时补?怎么补?这是教材衔接使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立足教材,基于学情,强调衔接教学的有序性

1.了解两套教材的习作整体编排框架及序列

统编本教材按照“阅读与表达并重”的思路,习作编排自成体系。每个单元篇章页右下方的语文要素中,均有一条指向表达能力的表述。整套教材表达的纵向训练目标序列清晰,体现层次性与发展性。建议每位教师手头备齐整套统编本教材,先从整体着眼,了解统编本教材的习作编排体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增强教学的整体意识;再用表格梳理的方式,把两套教材中出现的习作(写话)进行分级分类比对,先整体比对,再分类别比对,最后同话题比对,寻找两套教材的习作(写话)在内容、体裁、内在习作能力编排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比如两套教材在三至六年级各安排了五次写事类习作,次数一样,但是能力点分布存在差异。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写一件简单的事,到四年级的把一件事写清楚——写清一件事的经过和感受、写清学做一件事的经历和体会,再到五年级的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清楚,每次习作的要求不重复、不交叉,习作能力点清晰,能力训练层层递进,与课标的年段习作要求吻合。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下册到六年级上册,四次提到“真情实感”,强调作文真实。四年级没有安排写事的习作训练,三年级共安排了三次,三年级下册习作要求出现“过程写具体”、五年级下册又出现“内容具体”,不同年级习作要求有交叉、重复。2019年秋季使用统编本教材的五年级学生在补学习作单元“把事情写清楚”时,教师要避免经验主义,把准目标,降低难度,围绕“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清楚”两字,夯实学生习作基础,为五年级下册出现的“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这一习作能力做有序的衔接。

2.明确统编本教材习作单元整组编排的特点

习作单元是统编本教材新增的特殊功能单元,三至五年级安排在每册教材的第五单元,六年级下册安排在第三单元。它由六部分组成,采用单元整组编排的形式:“单元导语”点明习作要求;“精读课文”是指向表达的阅读,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初试身手”初步尝试运用表达方法,既是练习也是诊断;“习作例文”用旁批和课后题进行方法的提示,进一步感悟、积累经验;“单元习作”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呈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很显然,习作单元是一个整体,内容和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部分内容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每部分都承担着相应的习作功能,但同时又共同构成了一个同心圆,内容集中指向圆心:单元的习作要素。从教材编排的横向看,习作单元凸显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教学时,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习作能力这条主线,将上述各项学习材料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教学。

3.找准不同补学年级学生习作能力对应点,有序对接

面对同一习作单元主题,不同补学年级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一样,补学时对接的能力点也不一样。教师要“瞻前顾后”看教材,特别注意后续教材编排中与本单元相关的习作要素,找准能力的衔接点,避免对不同的补学年级提同质的习作要求,出现低水平重复问题。如同样是补学观察主题,四年级重点要补的是观察的习惯,引导学生从无意观察转向有意观察;五年级要强调观察的方法,要求会连续观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渗透静态观察、动态观察等方法;六年级则要聚焦观察的能力,结合统编本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学习及习作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景物变化的能力。(具体见表2)

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体现补学时机的灵活性

何时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可采用集中补学与分散补学相结合的方式。集中补学更适合放到期末复习阶段。如学生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已学过如何介绍一种物品,六年级补学“介绍一种事物”这一习作单元时,可以在期末总复习时进行,把这个单元作为习作分类复习中的一项内容,进行总结、提升练习。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补学不需要像新授课一样面面俱到,不必按部就班,要突出重点。如本单元就可在提升学生表达思维上下功夫。一要关注本单元习作选材的多样性。既可介绍常见的事物,也可介绍新奇的事物;既可介绍事物的特点,也可介绍制作和使用方法。二要关注习作组材的多样性。既可分类写,也可分条写。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两篇习作例文的示范作用,《鲸》一文中分类介绍须鲸和虎鲸的捕食方式,《风向袋的制作》中分条介绍制作风向袋的步骤。三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多样性。选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如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紧扣说明白,语言或平实(如《太阳》),或活泼(如《松鼠》)。

分散补学一般与日常教学相融合。

1.在后续有关联的语文学习中补学

一是在后续有关联的习作单元中补学。如五年级学生补学观察单元,可融合在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介绍一种事物”中进行。在学习第一篇精读课文《太阳》后,布置学生完成课前观察记录表(具体见表3),中途不断修改,再完善,直至完成单元习作,整张记录单伴随着学生整个单元的学习。记录的过程就是有目的观察的过程,分享观察记录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观察记录单既是观察的成果,也是单元习作的支架。

二是在后续有关联的单元习作中补学。如四年级学生补学想象单元,就可融合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中补学。

三是在后续有关联的综合性学习中补学。如結合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的“回忆往事”部分,就可以有机进行写事单元或写人单元的补学。

四是在后续有关联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如六年级补学“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单元时,可结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课文的学习,围绕课后题和阅读提示,强化巩固写人的基本方法:选择典型事例,运用多种方法——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和侧面描写,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结合课堂小练笔,读写融合,为第八单元的单元习作“有你,真好”作铺垫。

五是在后续有关联的词句段运用中渗透。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人迷的样子。读一读,试着写一写类似的情景。”此处就可以渗透人物描写中的神态描写。第四单元“词句段运用”:“读一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此处可以渗透人物描写中的心理描写。

2.结合学校活动,学科整合,适时补练

一般来说,学校每学期均会安排春游、秋游等集体活动,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习作。因此,五、六年级补学“按游览顺序写景物”单元时,可结合学校组织的参观、游览活动,利用周记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补练、补学,凸显时效性。

我们也可以进行跨学科融合,如四年级补学想象单元时,可以将单元“初试身手”中的手指印画与美术课结合起来,把接龙编写故事与班队课结合起来……在活动中进行想象训练,在活动中进行表达实践。玩一玩,说一说,写一写,评一评。在玩中渗透,在写中实践,在评中提升。

三、聚焦习作能力提升,凸显补学方式的实效性

如何让补学更有实效?除了遵循教材单元编排的既定顺序,进行单元整组补学外,实际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因地制宜,紧扣单元核心习作能力,灵活分解,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补学。

1.突出重点,有机组合单元各板块内容,补学习作关键能力

以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中补学“想象”为例。

“我的奇思妙想”对应的习作要素是“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统编本教材重视想象作文训练,在小学阶段共出现了十一次。“我的奇思妙想”属于想象类习作,这是第六次出现。在此之前,学生已进行过五次想象习作练习:三年级上册根据时间、地点、主人公编童话,以及运用预测,尝试续编故事;三年级下册“想象”专题习作单元学习;三年级下册根据提示要求,反方向想象,大胆编童话;四年级上册展开想象,写与神话、童话故事里的人过一天。本次习作是在之前想象习作基础上的一次提升。写作范围逐渐扩大,从之前的编童话、编神话,到写科技发明;能力要求逐渐提高,从大胆想象到奇思妙想,不仅要求大胆,而且要奇妙,从敢想到会想,难度增大。

对于一至三年级使用人教版教材、2019年秋季使用统编本教材的四年级学生来说,虽然在人教版教材中他们已进行过三次想象习作的练习,分别是三年级上册习作“以动物为主人公编童话”、三年级下册习作“想象科技新发展”和“展开想象编故事”。但是,通过习作前测,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想发明的东西局限于眼前,如钢笔、橡皮等学习用品,思路不够开阔,想象不够大胆,归根结底还是思维问题。这可能与他们没有经过比较系统的想象训练有关,在“想象”这一习作能力点的分支上存在部分空白点,比如根据事物的特点想象,反方向想象等,缺少想象方法的点拨和思维路径的提示。为了及时补学补差,我们把三年级下册“想象”习作单元的部分内容进行随机补学,帮助学生明确想象路径,拓展习作思路。

第一,习作前进行阅读补学。将精读课文《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与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进行整组阅读,以阅读促想象,让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充分感受想象的神奇,激发想象的欲望。第二,在习作中进行写法补学。在交流反馈自己想发明的事物时,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想象,适时关联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中的典型语料,借助微课,补教想象的方法:可以试着变一变,可以顺着事物的特点去想象,可以试着反方向想象……让学生的想象有路可循,想象的思路更开阔。第三,从想象延伸到发明,内化方法。结合生活中神奇的发明,帮助学生内化想象方法,并辅以板书,适时提示奇思妙想背后的思维路径,比如加一加、变一变、反一反,激发想象灵感。第四,方法迁移,头脑风暴,填写思维导图。(具体见板书)

从教学反馈来看,学生的想象思路确实打开了,请看学生的习作题目:《智能黑板擦》《自动分类垃圾桶》《载人书包》《导盲鞋》《时间空间穿梭手表》《美梦制造器》……学生习作思维拓宽了,思维品质提升了。

2.以点带面,利用《初试身手》栏目,补学习作专项技能

统编本教材每个习作单元中的《初试身手》栏目都提供了一些片段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练习。这些专项微练习,精准指向单元习作的关键知识,小切口、小步子,便于补学指导,有利于学生专项习作技能的提升。如写人单元的《初试身手》第一题:“课间十分钟,观察一位同学,捕捉一个瞬间,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他。”就可用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写写课间教室里,文静的女生安静看书的神态,调皮的男生在操场上尽情玩耍的动作……这种镜头定格式的素描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我们也可以微练习为突破口,先练后评,评后再导,导中链接精读课文、习作例文典型语段,提炼关键性习作知识,让学生运用知识再修改、再完善,在练习中习得方法,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比如说明文单元,就可把《初试身手》和精读课文、习作例文融合着学。比对教材后我们发现,统编本教材为本单元的习作已作了如下铺垫:介绍动物,分别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国宝大熊猫”和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的动物朋友”;关于植物,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排了“我的植物朋友”;“写景”安排了两次;此外,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了“推荐一个好地方”,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排了“我的乐园”。人教版教材中,“写景”这一内容共安排了五次;介绍动物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进行了编排;三至五年级并没有安排关于植物的习作。对于一至四年级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生来说,介绍植物是学生习作能力的“补充、提升点”。因此,我们把《初试身手》第l题“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细化,提供习作支架,出示东方明珠塔、菊花、袋鼠的图片及相关资料,要求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样事物(也可以选择其他),借助资料,试着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向大家介绍它的一个特点,写在“学习单”上。其中,介绍菊花就是一个习作内容补学点。集体讲评中再融合精读课文《太阳》、习作例文《鲸》的学习,重点关注事物特点是否清楚,说明方法是否恰当。如此,以点带面,上勾下联,以微练习裹挟精读课文、习作例文的学习,教、学、练“三位一体”,以达四两拨千斤之效。

猜你喜欢

习作想象教材
教材精读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习作展示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