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路”参建者速写

2019-10-08文|

中国公路 2019年17期
关键词:搭帐篷筑路突击队

文|

雪域蝶变曾治才

“我这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公路打交道,而进藏修路,则是我人生中踏出的第一步……”

进入进藏修路队伍,曾治才被分编入西南交通部西南公路总局第一工程处,主要的任务是补充修缮解放军打通的川藏线。

老人回忆:一次,他所在队伍正要穿过一座山时,看见前方的一个施工队、运输队瞬间被突发雪崩掩埋,眼睁睁地看着这一“惨剧”,大家的心情异常沉闷,不敢冒然前进,后来在原地修整了大半日,待大家的情绪稳定才继续前进。

曾治才一进藏就是4年,而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他苦中寻乐,边干边学,从身边技术员和工友们的身上,学到了不少修路技术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完成了从“文盲”到“学习青年”的人生蝶变。

凌丰彩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部队就是家,叫我干啥就干啥!”这是军医凌丰彩在川藏工作时,经常说的一句话。

凌丰彩初中毕业,一心想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兵,一来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二来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在西藏甘孜驻地,凌丰彩与其他战友在治疗病人的同时,与男同志一样拿起锄头、洋镐等工具,坚持机场修建的体力劳动。她回忆:“那些年,感觉自己总有使不完的力,没有医疗任务的时候,我们就与男同志搞竞赛,到机场工地与男同志们一起劳动,巾帼不让须眉嘛!”

凌丰彩作为战地医院护士先后辗转到金沙江、昌都、巴塘、扎木等,救治筑路伤员无数。她说:“想想年轻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怕,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部队就是我的家,参加川藏公路建设我无怨无悔!”

“富家阔少”黄普宣的“两路”岁月

商贾之家的“富二代”黄普宣,却没有富家少爷养尊处优的性子,他勤敏好学,吃苦努力,有拼劲、有冲劲,在祖国百废待兴的年代,毅然决然地选择投入到川藏公路建设大潮之中。

回想那段往事,黄普宣的眼眶早已湿润,那时部队刚搬到一个新驻地,大家正忙着搬物资、搭帐篷、生灶火,只听一阵雷鸣般的巨响过后,比帐篷还大的巨石沿着山势轰鸣着滚滚而下,瞬间淹没了队里的两辆汽车,正在搭帐篷的黄普宣和同事拼命地跑向安全地带,等泥石流平息后回去一看,搭帐篷的地方已然形成一个堰塞湖,泥石流吞没的不仅仅是物资,还有十几条鲜活的生命。

魏学万不被危情吓破胆

一个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干部学校品学兼优的年轻人,积极响应“争取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倡议,这是一份光荣的工作,亦是一个光荣的任务。

在进藏之前,魏学万做好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甘当铺路石的思想准备。他以筑路为荣,先后在雀儿山、牛塔沟、二郎山等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魏学万回忆,在一次很长的返途中,他们后面有一辆货车紧随,经过几道回头线转弯后,在唯一行驶的公路上突然看见那辆紧随的货车未经过他们的车,却超越到了前面。在二郎山下的加油站,大家带着疑问得知,那位驾驶员比划着手势对我们说:“唉呀,吓死我了!我在一个回头弯处冲出弯道,直接从上线翻两滚到了下线公路上,车正巧立着,火也未熄,我就像先前一样继续行驶……”大家听后,感到惊奇的同时又不寒而栗!

黄寿康难忘战友情

“把青春献给西藏的几年,学会了不惧怕困难,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几年的西藏修路经历,坚定了黄寿康的人生信念,让他对工作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只要意志坚定,认真努力就会获得成功。

回想参加川藏公路建设那几年,在黄寿康的记忆深处有两件非常难忘的事。一件是分队要放一次塞满50公斤炸药的炮,炸药放进去后,沿线用小喇叭通知大家做好掩蔽,但还是因为炸药爆炸后的威力太大,一块石头飞落到解放军159团一名战士头上,导致当场死亡。而另一件,则是他所在的分队队长周海如爬上3米多高的半山排哑炮,刚排一会哑炮就炸了,来不及躲藏的周海如被炸飞,在送往军医院的路上牺牲了。谈及两事,黄寿康两眼泪痕!

不怕死的突击队长郭廷元

突击队队员哪里危险哪里去,“天鹅抱蛋”事件,至今让郭廷元记忆犹新。在昌都,郭廷元率领突击队停留两个月,处理了5次突险任务。其中一次,是在北边的大山上,当时,公路施工队被前面悬崖上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队里请求突击队去查探,只见路头正上方悬崖,一个形似鹰嘴的巨石悬在半空,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郭廷元详细侦察地形后与两个炮手商议用炮炸,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努力,最终将挡住去路的巨石消除干净。

后来,这事传到部队的文工团,团里将这个炸石的“壮举”,编成了一个节目,取名为“天鹅抱蛋”,节目先后在西藏、四川、重庆上演,大家都被筑路排险的事迹深深感动。

川藏公路上的女设计师胡秉奕

胡秉奕老人说:“因为我是重庆交通学校设计专业毕业的,有很多学长、学姐和老师都参与了川藏公路修建,每次听到他们谈论起川藏筑路的事迹,我们都十分羡慕,而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是当时我们这些年轻人梦寐以求和引以为荣的一件事。”

在川藏公路建设的日子里,胡秉奕的工作是设计图纸。她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工作态度设计筑路图纸,经她手下处理的图纸,没有出过一处差错,在受到了上级表扬的同时,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那时候交通不便,胡秉奕与家人的沟通全靠书信,由于路途遥远,书信每隔一个月才能收到一封,当时家里9月发出母亲病重的信,她10月份才收到,等她焦急地回信询问情况时,母亲已离世而去。18岁进藏开始,直到母亲离世都没有见上一面,这让胡秉奕内疚一生!母亲在临终时还特意叮嘱姐姐:“不要怪秉奕,她有更大、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我永远不会责怪她!”

猜你喜欢

搭帐篷筑路突击队
田园野趣
发挥党员突击队作用:推动中老铁路电气化建设高质量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寻网红彩虹路访突击队英雄
悬崖宿营
野营记
筑路机械单机核算的思考与研究
从杂志到行业,看筑路机械30年的发展
徐工引领中国筑路机械行业30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