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峥嵘岁月一路歌
——贵州省公路局传承“两路”精神侧记

2019-10-08文|

中国公路 2019年17期
关键词:公路局筑路贵州省

文|

“二呀二郎山,高呀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冈,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6月26日,朝雾蒙蒙的二郎山伴着淅淅小雨,如龙行峻岭的老“318”国道上,40余名来自贵州省公路局系统的三代公路人,身穿雨衣,一路前行一路歌唱。

“听了老革命们修筑川藏公路的感人故事,自己一定要好好传承‘两路’精神,修好脚下的路,让幸福传递千万家。”7月27日,在贵阳会议中心演播大厅参加贵州省公路局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两路”建成通车65周年大会的许多年轻人难掩内心的感动。

……

2014年8月6日,习近平总主席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2019年以来,贵州省公路局按照交通运输部“两路”精神工作室的要求,用一系列具体行动,进一步弘扬、落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让“两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贵州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公路局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两路”建成通车65周年大会 (摄影:陈沛亮)

忆往昔峥嵘岁月铸就“两路”精神

今日之坦途,昔日之艰辛。行进在“318”老川藏公路上,蔚蓝的天空映衬着一条蜿蜒穿梭的“长龙”,让人震撼和敬畏:雀儿山冰川之古、二郎山咽喉之险、大渡河湍流之激、唐古拉事迹之壮,云端雪、沉寂冻土、万丈山峦、千尺沟壑……重重险阻历历在目。而今,沿着“长龙”兴起的一个个村庄格外安静、祥和,时有汩汩山泉于山涧欢快流淌,可谓“修得一路通,引来百业兴”。泸定县公路分局工会主席何英介绍:“二郎山隧道老川藏路段正在改造,不久后会作为山地旅游路徒步路段投入使用,今后,这段路会作为‘两路’精神教育传承的活教材。”

重走川藏路活动二郎山合影 (摄影:韦志胜)

要想富、先修路。就边疆来说,要巩固、必修路。

1951年8月10日,西北军区十八军独立支队进藏部队从甘肃兰州乘汽车到柴达木盆地东南边缘的青海香日德后,由于不通公路,运输物资只能靠骆驼队。这一幕,国家着急、部队焦急。

巩固边疆、建设边疆,等不起、慢不得。具有高瞻远瞩战略眼光和务实为民精神的中国共产党,面对建设新中国和巩固边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形势和要求,确定了“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战略思想与“青藏、康藏两条公路并修”的工作方针。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和青海等省各族人民群众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11万筑路大军,响应党的号召,奋勇拼搏,以牺牲3000多名英烈的沉重代价,于1954年建成了总长4531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在“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创造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铸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川藏公路从四川成都至西藏拉萨,1950年4月动工,原称“康藏公路”,全长2416公里;青藏公路从青海西宁至拉萨,全长2115公里,路基筑于平均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两路”里程之长、工程之艰巨,为世界公路建筑史所罕见。“中共所领导修建的川藏、青藏等首批重要公路,将成为变革的最伟大的先驱。”加拿大学者谭·戈伦夫在《现代西藏的诞生》中由衷感叹。

千秋伟业,非一日之功。60多年来,国家先后投入上百亿元资金对川藏、青藏公路实施大规模改造。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西藏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0年西藏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国家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65%,县县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公路;干线铁路网初步形成,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300公里;干支结合的民航机场布局网络初步形成,旅客吞吐量达到700万人次,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藏区人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交通运输保障。今天,以拉萨为中心,青藏铁路、5个机场,以及20条国省道干线公路、74条专用公路和众多农村公路联成的交通网,让“进藏难”已经成为历史。

在改造、整治和养护过程中,一代代公路交通人秉承传统,以路为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两路”精神,为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传承、弘扬“两路”精神,贵州省公路局党委明确专人负责,历时一年,走访公路局系统参与“两路”建设健在的80多名老同志,组织人员撰写近百篇采访稿,开展部分老同志代表、“路二代”代表重走川藏路等系列活动,让“两路”精神在贵州公路交通事业薪火传承、荣光绽放。

6月24日至26日,从贵阳到泸定,乘高铁、转大巴,虽然行程近千公里,用餐仅是盒饭,但是年龄从82岁到91岁的10名“两路”参建老同志未有一人不适,并欣慰地表示“这是一次弘扬‘两路’精神的难忘之旅”,个个精神矍铄。

走在自己参建的“神奇”公路上,看着拓宽的路基和干净的防护栏,川藏公路原建设勘察设计技术员孙国锐老人说:“那时虽很艰苦,但是大家筑路热情高涨,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再难再苦,都下定决心要克服!”

1954年12月25日,西藏各族人民在拉萨庆祝“两路”胜利通车。

在“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的泸定桥桥头,89岁的黄寿康老人说:“那时开山挑土架桥梁,年轻人个个胸怀理想,誓把西藏帐篷变高楼,荒山变牧场。”虽然时光超越一个甲子,回想当年的筑路场景,老同志们的豪情依然不减当年。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如今,经过改造后的国道318线,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揽括了平原、丘陵、盆地、山地、高原景观,包含了江浙水乡文化、天府盆地文化、西藏人文景观,拥有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一路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一路奇景一路惊叹。走在父辈修筑的天路上,“两路”参建者子女代表何江说:“父辈在那艰苦的岁月修筑了天路,自己不但要继承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更要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公路建设多立新功。”

册三公路旁的摩崖石刻,展现了公路人战天斗地筑大道的豪迈气概。(摄影:何小波)

看今朝“两路”精神在贵州遍地开花

1958年,千余名川藏公路建设者从西藏转战贵州,向册三公路进军,挑起了入黔之后首个筑路重任。面对沟壑纵横、地质灾害频发的黔贵大地,建设者们插红旗、背干粮,用铁锤、钢钎和镐头等工具,凿山开道,将天堑变为通途。特别是沙坪垭口路段,陡悬千丈,山势惊险,是整条册三公路的咽喉工程,建设者们腰系绳索、手持钢钎大锤在悬崖绝壁中日夜施工,保证了工程如期完工。

当年,筑路工人在平塘县沙坪垭口摩崖石刻上“筑路意志坚,扛起大道上青天,踏碎云朵,踢倒山尖,不管车马来多快,总在我后边”的豪言壮语,时至今日,依旧见证着“两路”精神在黔贵热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光辉历程。

川藏公路上的测量队:他们在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中摸索前行。

入黔的“两路”建设者是贵州第一代公路人中的杰出代表,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他们怀揣筑路梦想,用勤劳和智慧改写了人们对“蜀道难,黔道更难”的刻板印象,以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描绘着贵州公路交通崭新的地图。

19世纪60年代,册三公路建成通车后,第一代公路人发扬“两路”精神,采取“民办公助”“民工建勤”和国家投资的办法,抓季节、抢工期、战天险、填沟壑,掀起了修建农村、林区、工矿区公路的高潮,筑路8年,修通万里农村公路,使贵州实现了县县通公路。之后的十多年里,三线建设任务迫紧,广大农村急需修建公路,修路热潮再度掀起,1981年贵州省册亨县双江镇通公路后,标志着全省实现了区区通公路。从1985年起,贵州实施粮、棉、布“以工代赈”交通扶贫,加强县乡公路建设,经过多年努力,使全省绝大部分行政村通了公路,第一代公路人为贵州公路交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代公路人穷尽一生,在17万平方公里的贵州大地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两路”精神丰碑化作贵州公路线上的里程碑,一颗颗铺路石被赋予了生命的力量,舞动的公路玉带穿梭于黔山秀水之间,诉说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筑路故事,历久而弥新。

改革开放后,新一代公路人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在筑路中实现人生价值,将担当使命饱满燃烧。贵州从发展高等级公路的“一横二纵三联线”规划到“南下、北上、西进、东联”方针下的干线公路改造,再到治水毁、填坑氹、稳路况、抓质量的三年公路“保畅工程”;从3000公里、5000公里路网改造任务到乡乡通公路、县县通油路,再到完善“三纵三横八联八支”骨架公路网;从“县县通”高速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再到“组组通”硬化路。贵州公路人始终以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的执著,打赢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攻克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贵州公路里程也从解放初期的3942公里增长到现在的19.7万公里,彻底实现了艰难的历史性跨越。

“把‘两路’精神作为‘小省办强交通’的精神支撑,转化为‘交通强国’和‘西部强省’的内生动力。”贵州省公路局党委书记李健在庆祝“两路”建成通车65周年大会上由衷地说道。“两路”精神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承积淀,早已成为贵州公路人精神殿堂里最璀璨的明珠。

一锤一镐修建川藏公路

一路艰辛一路鼓劲。当年的宣传标语,字里行间满是火热激情。

贵州实施粮、棉、布“以工代赈”农村公路建设

展愿景“两路”精神绘就贵州公路新画卷

路,于国,是交通强国的硬基础;于民,是发展致富的快车道。

“两路”精神是川藏、青藏公路建设者崇高品质的真实反映和高度概括,集中展现了老一代公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公路修筑艰难岁月,还是公路养护艰苦历程,修筑者和养护者都秉持“两路”精神,始终充满坚定意志和胜利信念。

要助力公路交通强国梦,内生动力如何进一步激发?

贵州最后一条通乡公路建成通车时,当地苗胞欢庆场景。

贵阳至瓮安高速公路上的清水河大桥通车,标志着贵州实现县县通高速。

贵州公路人紧握传承“两路”精神的思想意识“金钥匙”。“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两路’建成通车65周年为契机,融合‘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凝聚推动贵州公路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为贵州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加油鼓劲。”贵州省公路党委在传承“两路”精神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将弘扬“两路”精神与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着力推动交通强国西部示范省建设,加快建设群众满意的公路交通。

弘扬“两路”精神,贵州公路围绕路网设施建设、提升公路服务品质、推进公路行业治理、促进智慧公路建设等,做大做优项目储备、推进绿色公路、生态公路建设,加快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模式,促进公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

就公路人而言,政治上的坚定、思想意识上的提升、“两路”精神的薪火传承,是筑好路的根本保证。贵州省公路局将“两路”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样是悬崖峭壁、陡岩万丈,但筑路大军凭借“两路”精神,硬把“天堑变通途”。7月11日,在册三公路平塘境内摩崖石刻教育基地,80多名贵州公路人冒雨瞻仰了“两路”精神在贵州崇山峻岭间擎起的丰功伟绩。面对斑驳的摩崖石刻,李健书记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勉励大家,“作为新时代贵州公路人,要不忘公路人的初心,将‘两路’精神在贵州公路系统弘扬和传承,切实凝聚精气神,推进贵州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

公路建设是老百姓最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在“两路”精神的引领下,贵州公路2019年开出了一系列量化清单,着力让“两路”精神进一步开花、结果: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地区路网瓶颈,确保16个深度贫困县建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200公里;推进《贵州省“四好农村路”建设两年行动计划》,完成乡镇和建制村硬化路“油返砂”和“畅返不畅”整治任务;启动《贵州省“十四五”普通国省道建设规划》《贵州省“十四五”普通国省道养护发展纲要》《贵州省“十四五”农村公路发展纲要》编制研究,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多规合一”;加大局运营高速公路市场化养护力度,确保市场化养护率达40%以上;建立“红名单”制度,推进工程安全领域信用监管;推广“业主+代建+”模式,改进招标监管;落实《贵州省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方案》《贵州省公路局平安交通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全力打造“平安公路”;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升“公路+旅游”理念……

一系列科学谋划、一系列创新举措,凸显了贵州公路人贯彻落实“两路”精神的主动担当和积极作为。“我们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两路’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勇于担好肩上的担子,苦干实干加油干,才能对得起‘公路人’这个光荣的头衔。”贵州省公路局副局长丁昭平在向川藏公路筑路烈士敬献花篮时动情地说。

猜你喜欢

公路局筑路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民权县公路局从细处着手践行群众路线
筑路机械单机核算的思考与研究
从杂志到行业,看筑路机械30年的发展
辽宁省各公路局领导考察德基机械热再生沥青拌和站
徐工引领中国筑路机械行业30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