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发展现状研究

2019-10-06何彩园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9期
关键词:广西高校合作办学

何彩园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广西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广西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起步晚、规模小,合作办学国家相对单一。为有效促进广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要注重生源质量,稳定外教队伍和学生工作队伍,完善课程学分互认体系健全评价机制,推动广西中外合作办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合作办学;广西高校;本科项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9.095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校际交流项目等主要合作办学形式。具有独立办学资格的办学机构主要分布于我国中东部教育发达地区,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西部地区主要采取中外合作项目发展模式,依托当地母体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中外合作办学在全国范围内呈地区发展不均衡、专业设置和合作国家相对单一的特点。广西高校教育作为我国西部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国家中外合作办学建设,积极探寻与国外高校合作的机遇,不断引进国外优质师资,充实广西高校教育资源。

1 广西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发展特点

1.1 起步相对较晚,办学规模相对较小

广西中外合作办学起步相对于中东部地区发展较为缓慢,我国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始于1986年,而广西进入21世纪才开始获批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2年,广西民族大学首先引进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共同合作办学的会计学项目,拉开广西引进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的序幕。基于广西高校本科教育资源和本科教育水平的实际,广西中外合作办学在本科教育中主要采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形式。经查询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广西目前有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6项,2017年停办1项。广西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至2012年办学至今,数量逐年增长,每年批准设立最多不超过5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体规模比较小。

1.2 合作国家单一,合作缺乏传统专业

广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作院校涉及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波兰、瑞士等五个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其中主要集中与英国和美国高校开展合作办学。1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5个项目与英国高校合作,6个项目与美国高校合作,合作国家相对集中单一(详见表1),缺少与东盟国家间的合作办学项目。从合作专业来看,涉及会计金融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艺术类、公共事业管理、护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在合作项目专业基数相对小的情况下,广西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涉及的学科较为全面,专业雷同性不高且有所区别,即使涉及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但广西中外合作办学缺乏农业、理工类、医学、法学、民族学等传统优势专业的合作。

1.3 培养方式相似,跨国激励机制不全

广西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基本采用“4+0”和“3+1”的培养方式,个别合作项目因专业课程需求采取“2+2”和“3+2”的培养方式。其中“4+0”培养方式是比较受欢迎的培养方式,它为广大学生不出国门即可“留学”获得外方学位提供便利,学生无需到外方学习,仅需在国内修读双方课程,成绩合格即可获得双方学校学位。“3+1”培养方式其经济成本相对较高,学生若想修读外方学位,则需赴外方留学1年。在相似的培养方式下,广西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仅个别高校为学生出国提供跨国学习奖学金激励机制,这使中外合作办学深度交流受到局限。

2 广西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办学困境

2.1 办学规模较小,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广西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每年获教育部批准招生人数局限在100-120人,招生规模小。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费较高,部分高考毕业生在投档时忽略学费因素仅依据高考成绩投档,但最终因经济因素而放弃报到入学,占用录取指标,这是造成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小的主要因素。中外合作办学属于新生事物,部分家长误以为中外合作办学是民办高校,因此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是退而求其次之举,生源数量远不如国内的其他本科专业,中外合作本科项目录取条件较其母体学校同类专业录取条件低,个别高校为生源数量,未说明或设置英语分数要求,直接影响项目招录生源质量。由于生源质量入口把关不严,部分学生入学后难以适应全英文授课,直接影响中外合作办学成效。

2.2 评价体系差异,学分互认机制待完善

中外合作办学因中外国情不同,双方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存在差异,中英双方课程设置不匹配,课程内容相似但考核方式存在差异,学分互认机制不健全,使得合作办学学分互认存在困难,增加学生修读双学位难度。以英国考核體系为例,同为百分制,但英方成绩40分为及格,与我国60分及格的标准存在差异,中外合作办学双方需共同研究成绩转换标准和学分互认标准,以满足双方考核体系,减轻学生研读负担。

2.3 思政教育工作难,家校沟通机制待健全

思政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因专任教师为外籍人员,难以开发其从事学生工作,中外合作办学在实现“课程思政”方面面临挑战。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对学校的生活、教学、人际环境要求相对较高,个性较强,部分学生入学后难以适应独立自主的大学生活,难以适应全英文授课模式,产生厌学畏难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合作办学项目思政队伍相对薄弱,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副院长组成的学工队伍担起思政重任,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任务艰巨。另一方面,因学工队伍在学生管理、思政教育、学风建设、就业建设等方面需投入大量精力,且学生数量较大,因此在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方面遇到瓶颈。

2.4 外教队伍难稳定,师资力量待充实

外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队伍稳定,直接关系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广西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自己的外教队伍,长期驻扎在校内开展教学工作,但受限于昂贵的外教师资成本,存在外教队伍存在不稳定,教师层次不高的情况。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每个学期的外方课程集中1-2个月授课,合作学校的外籍教师采用“候鸟式教学”,仅是短期驻扎,上完课后返回外方学校,不利于学生与外教之间的交流。

3 促进广西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发展的路径

3.1 生源质量把关,严抓教学质量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加大招生宣传,突出办学优势,明确英语能力要求,把好生源质量关口,在重“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办学规模。对标教育部严抓本科教学各项规章要求,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国际化人才,不断增加合作办学毕业生自身的含金量。

3.2 优化课程设置,衔接评价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双方共同制定合作办学培养方案,明确其中可以互认学分的课程,避免课程重复设置。有效衔接双方课程评价体系,求同存异,综合制定中外合作办学评价机制。研究完善课程设置,考虑广西当地社会用人需求,服务北部湾和东盟地区经济发展。

3.3 加大思政投入,建立家校联系

加大合作办学项目的思政教育投入,配齐配全思政教师,优化高校思政队伍,提高待遇和提供专线晋升通道,稳定学生思政工作队伍。以稳定的学生工作队伍为基础,制定高校家校联络机制实施意见,创新家校沟通形式,引导家长深入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

3.4 优化交流渠道,提升教学能力

加大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给予政策和经费扶持,为外籍教师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服务,增强外籍教师的社会融入感,稳定外籍教师队伍。优化交流渠道,通过组织海外访学、学历进修、短期学习、跨境学术会议等形式,分批次组织合作院校教师之间开展交流共鉴活动,增进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交流,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进,刘真.“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与展望——基于9省(市)的研究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版),2017,(5).

[2]李海辉,高雪梅.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校研究,2018,(3).

猜你喜欢

广西高校合作办学
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路径探析
高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
论广西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广西高校图书馆网上资源荐购服务调查与分析
壮族红色廉政文化资源与广西高校反腐倡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