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阿Q正传》英译本中的文化缺失和翻译策略

2019-10-06黄亚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阿Q正传翻译策略

黄亚文

内容摘要:《阿Q正传》是鲁迅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作为一个旨在剖析中国人民民族的故事,小说中有各种民族文化,如中国宗教、伦理、风俗等。而鲁迅的隐性写作风格也是导致译本文化缺失的原因之一。因此,减少文化缺失的翻译策略是学者们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将以《阿Q正传》为例,分析比较杨宪益和威廉·莱尔的英译本中的文化缺失和翻译策略,以便将极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宗教和习俗传递给读者。

关键词:文化缺失 翻译策略 《阿Q正传》

一.引言

随着国际交流的的不断深入发展,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翻译研究是一种文化交流方法,不再局限于语言分析和语境比较。翻译主要侧重于文化传递而非简单的双语转换。因此,在进行翻译工作时,译者不仅要让读者理解文章的意义,还要传递文化的异质性。而文化因素是翻译过程中最难处理的事情之一,因为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文化概念。译者通常会面对一些特殊的文化概念,这就可能会导致文化缺失。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文化缺失和翻译策略,以便更好地传递文章信息。

二.翻译中的文化缺失

2.1文化缺失的定义

文化缺失是人们在与来自其他国家的人交流时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因为生活在同一语言文化环境的成人们受到其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他们会有固定的认知结构和价值观念。但是,文化缺失是如何产生的?文化充满了独特的国家性,地域性和历史性,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两个国家拥有完全相同的背景,這意味着在语言交流中存在一些失去语义的东西。文化缺失是作者和读者在交流中的相同文化背景和知识的缺失,考虑到共享的背景知识,作者无需清楚地说明文中涉及的所有细节。读者需要通过上下文填写文化缺失留下的空白,完成信息获取和理解的过程。然而,当读者与作家有不同的文化缺失时,他们无法填补空白,从而导致意义真空。

2.2文化缺失造成的翻译问题

事实上,翻译中的文化缺失会导致很多问题,大致分为三个类别。

第一种是误译,它发生在文化缺失翻译中,主要是因为译者未能彻底理解文化缺失的含义和功能。

第二个称为欠额翻译,发生在文本无法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时,主要是因为译者在翻译中没有提供足够的文化信息,有助于读者感知原始文化缺失的隐含意义。

过度翻译是最后一种,当译者过分增加文本中不存在的细节时,通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在翻译文本时,大多数译者发现一些原始文化图像过于抽象,无法按字面翻译。因此,他们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未嵌入原始文本的细节来选择将原始图像具体化(李连波,2005)。

三.《阿Q正传》中文化因素的翻译

奈达将翻译中的文化系统分为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Nida,1964)。他认为翻译并不是简单地将某些单词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每个词都是文化的直接或间接反映 (Nida,2001)。《阿Q正传》是一个在1911年革命期间在一个小镇发生的故事,反映了该时期的一些特殊的社会现象。文中有也许多文化因素,包括生态文化,物质文化,宗教文化等。鲁迅喜欢用晦涩的方式来攻击某些现象,因此读者对某些文化因素会感到困惑。根据奈达翻译文化系统,文化缺失也可分为五类:生态文化缺失,物质文化缺失,社会文化缺失认,宗教文化缺失和语言文化缺失。

3.1生态文化缺失和翻译策略

语言深深植根于我们社会的生态环境。不同地区、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这是造成生态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

生态文化是指与自然环境和特定区域的地理特征相关的文化。而生态文化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会导致语言表达的不同。这就可能导致文化缺失,从而引起翻译问题。在《阿Q正传》的案例中,这些生态特征与传统文化、习俗相结合,使得翻译变得复杂。

例如,“或者在八月间做过生日,那一定是阿桂了”。

当中国读者看到“八月间”这个词时,他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月亮节和决明子花,但对于外国读者来说是一个空白的图像,因此像杨宪益提供了脚注帮助读者进行理解,即“决明子在中秋节开花。此外,根据中国民间传说,人们认为月球上的阴影是决明子树”。

3.2物质文化缺失和翻译策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具有不同餐饮,服饰等特色的物质世界。而只有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才能理解他们独特的文化因素,相反,其他国家的人可能会感到难以想象,在《阿Q正传》的英译过程中就有所体现。

例如,“谁料这小子竟谋了他的饭碗去”。

在这里,“饭碗”不是指真正实际的饭碗,而是指示生活方式,就像西方的“面包”一样。威廉·莱尔将其翻译成rice bowl的原因可能是他希望保留这个术语的原始风味,但会让读者认为为什么要偷阿Q的饭碗。因此,最好像杨宪益一样将“饭碗”转化为它的实际含义,即Who could have thought that this low fellow would steal his living from him?

3.3社会文化缺失和翻译策略

一般来说,社会文化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文化中。社会文化可以表现在传统习俗的用语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3.3.1传统习俗的翻译

《阿Q正传》中描述了许多传统习俗,有时读者会对一些与习俗有关的情节感到困惑。例如,“不料这秃儿却拿着一支黄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谓哭丧棒 ——大踏步走了过来”。“哭泣棒”是一个充满中国传统习俗的词,莱尔使用字面翻译“wailing stick”来帮助读者想象它是如何使用的。

3.3.2称谓的翻译

作为社会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称谓系统在反映社会特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社会地位,职业以及喜恶等。英汉称谓系统存在很大差异,有时不恰当的称谓翻译会导致文化冲击,是跨文化交流的一大障碍。因此,当我们翻译名称时,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弥合两种语言之间的差距。

例如,“吴妈,是赵太爷家里唯一的女仆”。

在这里,“吴妈”不是某人的母亲。如果把它翻译成“Mother Wu”,读者可能会误解这位女士和她的主人之间的真实关系。所以,杨宪益和莱尔不约而同的采用了译文的“Amah Wu”。

3.4宗教文化缺失和翻译策略

宗教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基督教在西方发挥着重要作用,佛教和道教则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

例如,“只见假洋鬼子……蓬头散发的像一个刘海仙”。

莱尔只是将刘海仙概括为“some kind of Daoist Immortal”而没有保留原始术语或添加解释性脚注,就会导致这种文化形象不是那么清晰明了。杨宪益则添加注释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仙,头发飘逸 ”。

3.5语言文化缺失和翻译策略

中英文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方言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地域的多样性它通常带有丰富的当地文化,在翻译过程中要格外细心处理。

例如,“……未庄人都惊服,说这是柿油党的顶子,抵得起一个翰林”。

在这里,作者使用双关语中的双关语来指代双重含义。 “柿油党”和“自由党”在中文中有相似的发音。中国读者可以感受到双重含义并感受到语言的乐趣,然而,对于大多数外国读者而言,包括双关语在内的这种神秘文化默认远非他们的理解。所以杨宪益提供的脚注解释了村民不懂“自由”一词,直接称为柿油党,这成功地传达了原作者想要表达的幽默感。

四.文化补偿策略的分类

翻译不仅仅是源语言向目标语言的转换,还包括两种文化的转换。文化缺失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现象,它要求翻译人员在两种文化之间建立桥梁,同时尽量避免文化缺失。通常我们可以利用归化和异化来进行文化补偿。

4.1音译法

通常,我们使用音译来处理名称和位置名称。而我们也可以用音译来表达一些特殊的中国事物,如胡同——hutong,秀才——xiucai,功夫——kongfu。

4.2直译注释法

虽然音译比较简便,方便使用,但有时读者会误解词的含义。那时,我们用注释对字面进行翻译会更好。例如一些地方方言,俗语等,我们就可以通过添加注释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理解。

4.3解释性翻译法

如果我们需要在翻译时需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在译本中添加一些我们知道的背景信息,使读者能够真正体会文章的深层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连波.文化缺省的翻译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2.Nida, Eugene A.&Taber, Charle- s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Leiden: Brill, 1969.

3.Nida, Eugene A.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作者單位: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阿Q正传翻译策略
《阿Q正传》中阿Q形象赏析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浅谈鲁迅《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