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若飞实事求是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2019-10-06王琴琴周徐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王若飞教育意义当代大学生

王琴琴 周徐

内容摘要:王若飞同志是个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革命家,无论是做什么事还是面对什么人,他都能做到客观公正。王若飞同志身上所具备的“实事求是”精神和“一切为人民打算”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

关键词:王若飞 实事求是 当代大学生 教育意义

王若飞同志在中国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了许多的精神财富,他积极践行“一切为人民打算”的精神,特别是他在革命斗争中一直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主的价值判断,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深远持久的教育影响。王若飞同志不仅为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世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是坚持真理的一生,哪怕是在激烈斗争的革命中,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坚持真理、密切联系群众,并不会在权利或威胁的面前低头。在抗日战争期间,在党中央领导下,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彻底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革命精神,紧紧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积极参加并领导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战争,为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王若飞同志是个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革命家,无论是做什么事还是面对什么人,他都能做到客观公正。王若飞同志身上所具备的“实事求是”精神和“一切为人民打算”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

“若飞实事求是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学生,才能促進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然而,当代大学生群体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无法客观的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不能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要不就是“眼高手低”;或者就是胆怯无比;再或者是高傲自大、目中无人。面对这一严重的社会现象,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同时树立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目标。

面对这个新挑战,就需要高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自觉的把“若飞实事求是精神”渗透到学生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学生自觉主动的接受“若飞实事求是精神”的熏陶感染,从而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

一.王若飞“实事求是精神”综述

王若飞(1896-1946),幼年原名大伦,小名运笙(运生),曾用名王度、雷音,参加革命深入敌后化名黄敬斋。王若飞出生在贵州安顺。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先驱、中共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四八”烈士。毛泽东曾为“四八”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王若飞同志在青年时代,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运动,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除此之外,还曾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作为中央代表团赴重庆谈判,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在2009年,王若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周恩来得知王若飞遇难后,悲痛地说:“失掉了他,好像失掉一种力量,失掉一种鼓励,失掉了一个帮手”。

王若飞同志身上具备着许多令人敬佩的精神,其中“一切为人民打算”和“实事求是”更是成为人们歌颂的精神。王若飞同志一生都在为党的事业奋斗、奔波着,从未有过任何背叛国家、民族的念想。王若飞同志是个“唯实主义者”,他一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和路线。不论是地位多么显赫的人,只要犯了错误,他都会斩钉截铁的指出他人的错误。更重要的是,王若飞同志的“实事求是”精神蕴含着对人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作用。

(一)王若飞实事求是精神的内涵。“若飞实事求是精神”内涵丰富,有着老区革命的精神和社会文化建设精神,又包含了当前时代所必须的人文精神,对培育“四有新人”具有积极的价值导向作用。总的来说,“若飞实事求是精神”主要表现为他一生追求真理,坚定信念,不懈奋斗,在革命中他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和方针不动摇,全面把握和贯彻坚持为人们谋利益的优良工作作风。而且他讲党性,讲原则,襟怀坦白,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更是为后代留下了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正是由于王若飞同志的这种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他才会拥有博大的胸怀并真诚为国家的解放会全力以赴。他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谱写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在他的身上,永远闪耀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

(二)王若飞实事求是精神的表现。党的伟大领袖陈独秀同志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人们倾佩的英雄人物。但陈独秀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革命斗争中引起了巨大的波动,也给中国革命带来了艰巨的困难。但党内的许多人却不能客观正确的指出陈独秀同志的错误,不是畏惧陈独秀同志的权利和地位,就是自身就没有具备实事求是的精神。然而王若飞同志却一针见血的指出陈独秀同志所犯的错误,并表明给中国共产党所带来的巨大的危机,王若飞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内,客观公正对待陈独秀错误的第一人。王若飞同志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哪怕是在痛不欲生的监狱中,他仍然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保护其他同志生命安全的策略。王若飞同志在监狱中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对阶级敌人从来不报任何幻想。但是,当敌人还抓住任何证据时,我们一定要为争取出狱而奋斗。我是被当作“共产党嫌疑犯”抓来的。从被捕那天起,就和外界隔绝了音讯。我每天都在悬念另几个被捕同志的命运,同时,也时刻准备着迎接敌人的“提审”。

二.大学生不能科学定位自己的原因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青年群体,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所以大学生应扮演好自己在社会贡献中的角色,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劳动创造中实现自身价值,在社会贡献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受到许多外来文化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熏染,导致当代大学生群体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不能清楚地辨别各种社会信息,无法分析信息之后透视社会现象本质。因此,当代大学生这个群体里存在着各种角色错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自我中心型、主次不清型、“不知转换”型、“圣贤书至上”型等,这些现状的出现都是由于他们无法真正的透视自己、从而科学认知社会和自我所导致的。通过分析总结我们发现,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认知不明确,不能科学的定位自己。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够明确,大部分学生都属于“随波逐流”型,不知道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干什么。因此导致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评价很是低劣,社会群体认为大学生没有发挥引领时代进步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针对这些现象,就需要大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自我教育,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当今这个人才济济的时代,要想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就得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人格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品德修养。当代大学生缺少了他们所应具备的蓬勃之气,想提升自身的知识素质,但却惧怕即将面临的困难。大部分学生把考研规划到职业目标中,但到毕业也没能实现这计划,而原因不外乎是考研太艰难、自身能力不够等。

(二)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缺乏探索创新精神。大学生若想出色的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复合型人才。因此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就需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创造性素质和创新能力需要综合各种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因此,大学生的创造性素质应表现在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独立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鉴别审美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实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但这些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所缺少的,所以导致当代大学生不能从把握客观规律,科学的自我认知。所以,高校把“若飞实事求是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是社会形势的必然要求。

三.把“若飞实事求是精神”融入高线思想政治教育中

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严重滑坡,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逐渐偏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轨道,这些现象的出现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矛盾外,还包括社会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这就意味着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也要发生转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逐渐凸显为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手段和效果、诉求与境况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些新的挑战就需要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基础理论由单纯传授知识向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拓展;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对教育对象精神家園的营造;教育方式从灌输理论向渗透手段拓展。

(一)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方式。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呈现出不同的层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来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但现如今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平凡无味的,不能满足大学生的精神发展需要;不能全方位的引领他们正确的方向;更不能加强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政治观念的发展,无法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想营造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就必须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等进行优化。

高校通过利用王若飞实事求是精神中所蕴含的革命意志、信念理想、传统文化、道德风尚等独特价值,作为一种文化氛围弥漫于师生、校友之中,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内驱力,潜移默化又细致持久的影响着学生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和行为趋向。以此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让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最终达到促使大学生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盲目的追求不切实际的事物的战略目标。

(二)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弘扬王若飞精神对于增强新时代政治自信、文化自信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深远,同时也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途径。面对文化多元化带来的挑战,高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高校必须集中力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及其校园环境,为学生打造出良好的接受教育的环境。

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自觉主动的将“若飞实事求是精神”融入到学生各项工作中,甚至还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加强王若飞精神的渗透力和吸引力。使学生自主有效的接受这种精神的感染,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努力将自己建设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主体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王若飞精神所蕴含的革命意志、信念理想、传统文化、道德风尚等独特精神,积极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灵魂。

四.“若飞实事求是精神”的教育意义

王若飞同志的一生都在坚持真理中度过的,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和原则早已在他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他严于律己,严格要求的品质也让他在工作任务中更加兢兢业业,为党的建设做出杰出的贡献。而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显示出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自甘堕落的现状,通过王若飞精神的积极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从灵魂深处全面了解自己。同时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规划。因此,学习和弘扬王若飞实事求是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王若飞同志是我国伟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雄模范人物,他面对敌人的威胁,毫不畏惧,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民的事业。学习“若飞实事求是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灵魂塑造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政治导向作用。把王若飞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全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在学习中做到有胆有识,为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而不断前进。当前大学生面临着“无胆有识”的困境,向往更好的学习环境,但却畏头畏脑,担心害怕,对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认知不够。大学生通过学习“若飞实事求是精神”,培养不断追求真理、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学习态度。

(二)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政治导向作用。学习王若飞精神,学习他热爱祖国、坚定理想信念、光明磊落、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不断追求真理,善于结合实践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新的开拓精神,学习他对党对人民事业无限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做出奉献,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断奋斗。

(三)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应履行“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使命,这就要求教师也应该学习和弘扬先进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知识阅历。把王若飞精神渗透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為全校师生建设适宜的校园环境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师和学生自主有效的接受“若飞实事求是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从而达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长期以来,高校一直强调学生在学业和创新能力上的发展和进步,却很少把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建设依托在传统文化层面,很少强调一种“文化扶贫”。安顺是王若飞同志的故乡,也是最应该弘扬“若飞精神”的地方。所以阐释“若飞实事求是精神”,提倡“若飞实事求是精神”,发扬“若飞实事求是精神”是当代社会需要提倡的正能量,是文化建设、道德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更是当代大学生不畏艰难险阻,继续前进的精神支柱。

王若飞同志为党的建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但他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辞,他可以在革命斗争中,将生死置之度外。这样大公无私的精神是值得让我们每个人为之敬佩,学习的,更为重要的是王若飞同志坚持追求真理,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而当代大学生缺乏的正是这种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学习态度。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完善的阶段,如果不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很有可能导致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偏离正确的轨道。所以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若飞实事求是精神”绝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实实在在的文化精神支柱,是推进高校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动力。高校通过把“王若飞实事求是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学生慢慢的了解、熟悉这些优秀品德,并把这些高尚品德融入到自身实际的思想行为中,来指引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将外在的“若飞实事求是精神”转化为自身内在道德修养的需要,从而形成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学习态。

参考文献

[1]贾兴安.王若飞的故事[M].北京:中国出版社,2006

[2]杨植霖.王若飞在狱中[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01)

[3]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8

[4]赖延谦.思想道德修养[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6

[5]赵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矛盾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7(03)

[6]杨清虎.“若飞精神”的内涵与当代启示[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87(02):11-14

[7]杨志军.历史的耦合:王若飞的群众观与习近平的全面从严治党[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报,2017,24(02):16-19

(作者单位:安顺学院;指导教师:马银成)

猜你喜欢

王若飞教育意义当代大学生
见证革命情谊的棉背心
浅谈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让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入高中音乐课堂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王若飞、李培之在黑海
傅作义保护王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