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锁麟囊》剧名英译探究

2019-10-06项芯蕊于金红

戏剧之家 2019年25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英译京剧

项芯蕊 于金红

【摘 要】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力度加大,京剧很多经典剧目也翻译成英语向西方国家输出。在此过程中,程派经典剧目《锁麟囊》的剧名翻译是一个热点讨论话题。本文收集到了目前京剧《锁麟囊》剧名翻译的数个版本,以此剧的故事背景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译名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翻译策略,以获得《锁麟囊》最佳译名。

【关键词】京剧;《锁麟囊》;英译;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019-02

一、《锁麟囊》简介

《锁麟囊》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的经典剧目之一,在京剧界享誉盛名。当年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先生从《只塵谭》中的“赠囊”获得灵感,与程砚秋先生商议之后,写下了程派京剧中极少数拥有圆满结局的《锁麟囊》(翁偶虹,1986)。有资料显示,故事发生在登州,富商之女薛湘灵与出身贫困的赵守贞在出嫁时中途遇雨,于春秋亭中暂避。薛湘灵见赵守贞轿子破旧,身世可怜,便以嫁妆锁麟囊相赠。6年后登州大水,薛湘灵与家人失散,流落莱州,被当地卢家雇佣为仆人看护幼子卢天麟。卢天麟玩耍时,不慎将球抛进一座小楼,叫薛湘灵上去寻找。薛湘灵无意见到当年所赠的锁麟囊,不觉感泣。原来卢夫人即赵守贞,多番试探询问之下,方知家中保姆为多年前赠囊之人。一时间敬如上宾,并派人寻找她的家人,帮助她一家团聚。

锁麟囊作为贯穿整个故事的重要线索,不仅仅是一个陪嫁的物件,更是此剧丰富思想内涵的体现。此剧的几处高潮都与其相关,一是春秋亭内薛湘灵赠囊;二是多年后薛湘灵无意间再见锁麟囊,但早已物是人非;三是赵守贞认出赠囊恩人,有心助其与家人团圆。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剧名不仅要体现锁麟囊的关键作用,还要达到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专家们所提出的《锁麟囊》劇名翻译已有数个版本。本文收集到了目前京剧《锁麟囊》的八个译名,以此剧的故事背景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译名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最佳译名。

二、译名的探讨

表格里是笔者收集到的八个译名。覃爱东(2017)提出过的译名有:The Jewelry Pouch,The Jewelry Sachet,The Kylin Purse和The Lucky Purse;董单(2017)讨论过的译名有:The Jewelry Purse,The Purse to Encourage Having Honored Son和One Good Turn Deserve Another。2009年京剧数字电影《锁麟囊》采用了译名The Unicorn Purse。

从这些译名可以看出:由于京剧英译是一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模式,所以中方提出的译名数量较多,而且以直译为主。锁麟囊在剧中除了代表陪嫁的物件这一实物意义,还有串联整个剧目的线索这一隐形含义。基于对源语文化的了解,中方多采用直译,使用实物带给观众最直接的感观认识,然后用剧情来表达故事的内在含义。因此提出的英语译名都比较简短,尝试以最精炼的语言来表达最准确的意思。而外方对源语文化的接受程度不高,翻译时倾向于使用剧名直截了当地表达出内在含义,避免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所以外方建议的译名都比较长,他们将所有信息都放在译名中,使内在含义直白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考虑到剧名的准确性、海外观众源语文化的认知程度、对外传播的有效性等种种因素,有些译名未被采用。剧名作为观众了解剧目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接下来,笔者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译名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是“The Jewelry Pouch”“The Jewelry Sachet”“The Jewelry Purse”这三个译名。它们的区别在于对“囊”字的把控。翁偶虹先生曾在《知音八曲寄秋声》一文中说过,他的朋友曾经告诉他山东某些地方在女儿出嫁的前夕,做母亲的特制一囊,内藏金银,取名“贵子袋”。这恰恰符合翁老心中所想,但“贵子“名称较俗,便用“麟儿”换了“贵子”,定名《锁麟囊》。这份物件代表了那个时代母亲对女儿的关爱,亦是娘家家境的象征。在舞台表演中,演员多数会使用一个丝线绣制的红袋。此红袋一般比手掌大一些,伴有红边或黄边的流苏。红袋中间绣着中国古代神兽麒麟,针脚细致紧密。“Pouch”一般指的是有穿线抽紧口的烟草袋或是动物的肚囊,功能和尺寸上与剧中的“囊”不一致。而“Sachet”则是指装有草药或是香料的小香囊,放置于衣橱茶柜之间用来熏衣除湿,也会放在枕头底下助眠,在功能上与剧中的“囊”不符。相较之下,锁麟囊的外形更像是女士的钱包,里面装的也多为贵重珠宝。就剧中锁麟囊的外形和功能而言,“Purse”是三者中更为精准的表达。

关于“锁麟”二字的翻译,主要在于“The Kylin Purse”和“The Unicorn Purse”之间的区别。“Kylin”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神兽麒麟的英译。麒麟作为一种祥瑞的象征,主太平、长寿。中国民间也有麒麟送子的传说,祈求麒麟庇佑可以为家庭带来聪颖贤德的子孙。这也是本剧中锁麟囊的含义:希望有瑞兽保佑,女儿可以早生贵子。但“Kylin”这个词存在一词多义的问题。海外观众对“Kylin”作为中国神兽名称的接受程度不高,反而是对名为“麒麟”的国产操作系统或分析引擎更加关注。因此翻译剧名时,用“Kylin”来表示神兽麒麟的效果并不显著。也有人提出,可以用外国熟知的神兽来代替麒麟,其中“Unicorn”独角兽就是一种尝试。独角兽存在于西方神话中,是一种前额长有单支螺旋状尖角的生物。关于它的形态也有很多种说法,以马身的形象居多,也有人认为它更像山羊。但独角兽在西方文化中多象征高贵纯洁,与中国麒麟送子的含义无法等同,所以使用“Unicorn”并不恰当。由于无法在西方文化中找到完全对应的形象,为避免产生歧义,翻译时可以选择放弃“锁麟”这一具体的形象含义。

“The Jewelry Purse”与“The Lucky Purse”目前来看属于较为折中的翻译。前者更为注重锁麟囊实物的功能性,译为装有珠宝的钱袋。而后者更注重锁麟囊背后的寓意,故将其译为带来幸运的钱袋。二者之间笔者更倾向于后者,因为从整个故事发展走向来看,薛湘灵将锁麟囊赠与赵守贞后,给予了赵守贞巨大的经济援助。而薛湘灵遭遇天灾,与家人失散后,机缘巧合,也正是这个锁麟囊帮助她与赵守贞相认。除了承载母亲对于女儿的美好祝愿,薛湘灵的仁爱之心以及赵守贞的知恩图报之情都赋予了这个锁麟囊更为丰富的内涵。如果只是用“Jewelry”,无法传递本剧的丰富内涵。而“Lucky”可以更为精确完整地表现出锁麟囊的寓意,意为锁麟囊会为主人带来好运,善有善报,体现了中国传统宗教佛教的因果说。

外方提出了“The Purse to Encourage Having Honored Son”以及中外方共同商议后提出了“One Good Turn Deserve Another”。前者虽然解释了锁麟囊的作用,但作为剧名来说有些冗长。而且“The Purse to Encourage Having Honored Son”直译过来的意思是鼓励拥有优秀儿女的钱袋,意义上还是存在几分出入。而后者是北京京剧院演出时使用的名称,同时也出现在了《北京京剧百部经典剧情简介标准译本(中英对照)》上。这个翻译完全抛开了锁麟囊的实物作用,更倾向于表达整个故事梗概以及背后含义,有时还会在《锁麟囊》译名后加上注解(《善有善报》)。虽然使用“One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能够直接表达出此剧的中心思想,但这个译名并没有得到广泛接受。笔者认为这个译名过于直白,没有达到创造悬念、吸引观众的目的。并且中国还流传着大量以善有善报为主题的神话传说和戏曲故事,都有譯为“One Good Turn Deserve Another”的可能性,这样的译名无法完整并准确地表述出《锁麟囊》这出戏的特点。不光是《锁麟囊》的译名,《北京京剧百部经典剧情简介标准译本(中英对照)》一书中还有很多京剧剧名翻译都存在相似的问题,如将《凤还巢》(《美女与丑女》)译为“The Beautiful and the Ugly”,《红梅阁》(《人鬼情》)译为“The Ghost”以及《荒山泪》译为“The Miserable Life”。这些译名都过于强调故事背后的含义,却无法传递出剧名在源语中的美感与气韵。这些译名最初的目的是在京剧传播海外的初期,达到剧名传意的效果。但事实上观众反馈并不佳,同时也失去了京剧剧目自身的独特性。

三、《锁麟囊》英译名带来的文化启示

京剧对外传播过程中,翻译最大的难关在于平衡源语文化和目的语受众之间的关系。不加任何修饰、直工直令的表演容易忽视目的语受众对源语文化的接受程度,难以达到对外传播的效果。而向目的语文化的过度妥协会失去源语文化本身的文化特色,传播效果亦不佳。因此翻译之前,译者应当了解翻译目的。如果是为了在对外传播初期吸引观众,翻译时可以适当地向目的语靠近,获得目的语受众的认同感,以达到有效对外传播的目的。如果是为了长远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翻译时应以保留源语文化为主,尽量完整准确地呈现出源语文化的“原汁原味”。 对外传播过程中,京剧不光要吸引有戏曲基础的海外观众,更要影响和感染那些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了解不深的观众,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对外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The Lucky Purse”是京剧《锁麟囊》目前比较适用的翻译。将来当京剧在海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观众群体愈加丰富时,译名也可能会做出相应的改变。想要将中国戏曲真正地推广出去,需要中外译者的共同努力。这不光是跨语言的翻译,更是跨文化的交流。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气韵的同时,达到有效对外传播的目的是戏曲译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长安大戏院.锁麟囊[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

[2]崔向伟.京剧唱词英译初探——从《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大登殿》谈起[J].中国翻译,2015,36(02):86-89.

[3]程艳.开启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张火丁赴美国、加拿大演出综述[J].戏曲艺术,2015,36(03):1-4+16.

[4]董单.京剧《锁麟囊》剧本译介的几点思考[J].艺术研究,2017,(03):134-135.

[5]李四清,陈树,陈玺强.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翻译与传播京剧跨文化交流的对策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4,(01):106-110.

[6]马会娟.熊式一与中国京剧《王宝川》的文化翻译[J].外语学刊,2017,(02):85-91.

[7]覃爱东.戏曲英译究竟难在哪里[J].戏曲艺术,2017,38(03):130-134.

[8]孙萍.构建演出文本并重的京剧艺术对外传播模式[J].中国出版,2015,(12):61-63.

[9]翁偶虹.翁偶虹编剧生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179.

[10]张琳琳.从“青衣”等京剧术语的英译看文化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上海翻译,2013,(04):41-43.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英译京剧
摘要英译
京剧表演开始了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