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19-09-28吴培进

艺术大观 2019年13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吴培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财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与代表,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我国发展的重要资源,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具体分析研究,希望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发展路径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个群体、团体等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技能以及有关的实物、工艺品、文化场所等,其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以人为本、以人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是传统文化留存到现在的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难以言喻的意义、情感及审美习惯等,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最深的根源,保留着民族文化原生形态的精华,展示出民族个性的“特”、民族审美的“活”,它注重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以传承而得以延续。所以,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下去,充分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一)以政府管理主导的保护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主要也最普遍的保护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方式。湛江市霞山区政协主席李兴杰亲自牵头,组织区文化部门与民协、文协等对该区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调查,还对重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造册管理,取得很好的成效。政府发挥积极的作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社会资源相互整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创作资源,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二)以群众文化推动的保护模式

近年来,湛江市文化馆精心策划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剧节目,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等方式,依靠群众文化的力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动群众,使人民群众形成自发保护非物质文化的意识,充分依托于当地的人文生态环境和日常生活群众文化的推动,利用当地特有的文化形态发展进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人文生态环境相互依托、相互融合,全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以普查抢救整体的保护模式

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变迁,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重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及时的保护,导致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濒临灭绝。湛江霞山区在普查抢救工作做得很好,他们通过文化旅游体育局牵头,组织文化馆、图书馆与各个艺术团体对该区特呈岛进行一次整体性的挖拓与抢救,使濒临灭绝“捧犁头”项目得到传承和保护,为了更好地传承,他们还组织将“捧犁头”创作为歌本和舞蹈。因此,国家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性得到保护,实行了对非文化遗产的普查与抢救性,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及抢救资金投入,不遗余力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以生产挖拓完善的保护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重视导致大部分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没有人愿意去传承,这使得我国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灭绝。湛江“东海嫁”,这是民间一种喜乐惨愁的民间歌谣,也是“雷歌”的派生歌种,湛江“东海嫁”渐渐随时间而面临灭绝。为了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开发湛江“东海嫁”,我们如何利用现代“雷剧”唱腔对湛江“东海嫁”进行创新包装,成为湛江现代“雷剧”一个新剧种,使其戏剧化走上艺术舞台得以推广与普及,推动其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新型文化活动项目,这就需要我们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有关部门尽力挖拓才能得以传承 [2]。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仅仅作为遗产来对待,如果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作为遗产被存放起来,没有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当中,没有与人们的生活产生交集与互动,那么,久而久之,文化遗产将会失去其原本宝贵的价值,被人们遗忘。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正确的态度是要与当前的现代生活联系起来,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使其产生人文价值及经济价值,才能使其永久传承下去,将其发扬光大。

(一)结合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往往被项目的传承人收藏保护起来,人们不轻易所接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难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打成一片,久而久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的生活中就变得可有可无,慢慢被人们所遗忘。因此,为了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以创新与发展,就必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与人们的现代生活结合起来。运用好文化创意产业这个现代文化发展的独特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托,促进彼此发展。

(二)搭建文化平台,创新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搭建和完善文化平台,是我们开展不同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关键。湛江东海岛人龙舞在2006年已被纳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我们文化部门如何组织对东海岛人龙舞进行彻底改造,增加戏剧性元素,改变过去的单一性,不断促使东海岛人龙舞向高端艺术转变,使其不但在乡间的团场能出现表演,更要让其在高端艺术舞台上推陈出新,不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机融合起来,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把传统性的非物质文化与现代的文艺因素统一起来进行创新与发展,进一步打造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满足民间文化活动的需求。

(三)挖掘创作资源,创新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湛江的“雷剧”是湛江人民最喜欢的一种地方民俗歌舞,各条村庄在每年的年例中都会演“雷剧”,“雷剧”作为湛江人民在生活中的文艺活动之一,极大地丰富湛江人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成为湛江人民群众精神财富,它提升湛江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进一步促进湛江文化经济事业的发展。我们在生活中,要正确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遗物,应该理解为一个地方特色历史性的文化,也是服务大众、深受群众喜欢的艺术品牌。

(四)依托“一带一路”,创新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总称,是习近平总书记提供与世界各国合作的“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湛江市徐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搜寻之祭海,就是湛江充分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的一个很好例子。我国有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位于“一带一路”沿线上,这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的重要契机,也是宣传我国宝贵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借助这个大好的机会大力挖掘、开发、创新、利用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高其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其在文化领域上地位,促使国内外共同对其保护。

(五)促进项目传承,创新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只依靠一个人,也不是单依靠一代人,或者仅依靠部分机构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要想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永久地传承下去,就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一代代人的专心保护及创新传承,更需要年轻人的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离开年轻人就会断层。同时,还应加大对社会的宣传,从社会中寻找愿意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众,培养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4]。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保护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我国建设文明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担负起我们每个人需要肩负的责任,积极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J].宁波通讯, 2019(21):68-70.

[2]罗戎平.创新性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 2019,32(01):114-116.

[3]韩帅举.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 2018,8(17):173+175.

[4]杨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的路径[N].广元日报,2017-12-17(A04).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