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及对信号强度影响分析

2019-09-28李春匣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信号强度

李春匣

【摘 要】:目的:探索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及对信号强度影响。方法:选择96例疑似颅底脊索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均采取核磁共振成像、CT诊断,随后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正确率、诊断价值性。结果: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敏感度为97.59%,特异度为92.31%,漏诊率为2.41%,误诊率为7.69%;CT诊断的敏感度为85.54%,特异度为76.92%,漏诊率为14.46%,误诊率为23.08%。结论:在诊断颅底脊索瘤时,运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正确率更高。

【关键词】:颅底脊索瘤;CT;核磁共振成像;信号强度

【中图分类号】R730.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3--02

颅底脊索瘤具有局部侵蚀性,常发生在颅底脊索残留组织中,容易对颅神经和颅底骨质造成侵袭性,为了控制病情恶化,还需合理选择一项诊断方式,从而对疾病发生、发展起到监测作用 [1]。目前常用的重要影像学手段为核磁共振、CT,其各具有优劣性。而本文对比了MRI、CT诊断的价值性,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96例疑似颅底脊索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7年6月15日至2018年6月15日期间收治。患者平均年龄(54.78±4.11)岁;性别:男性52例,女性44例。

1.2 方法

检查方式:本次使用的CT扫描仪为飞利浦CTBrilliance 64排 128层和日本东芝TOSHIBA AQUILION 16层,层间距为5mm,层厚为5mm,横断面平扫。随后采用增强扫描法,经肘静脉注射80ml非离子对比剂,保持每秒3.0ml速度,扫描参数:重建层厚5.0mm;层厚1.0mm;螺距0.99mm;管电流120mA;管电压120~150kv。

MRI检查:本次使用的扫描机为美国GE HDxt1.5T高场超导型号,使用头颅阵列线圈,实施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扫描,快速自旋回波:T2WI:TE:90~130ms,TR3000~4000ms;自旋回波序列:TE:10~20ms,TR500~700ms。采集矩阵192×256,间隔3mm,扫描层厚3~5mm。增强对比剂Gd-DTPA,浓度0.1mmol/kg,经肘静脉。

由两名高资历主治医生对图像进行评价、分析、观察,并了解肿块密度、大小、部位、形态、型号以及强化方式等征象。

1.3 观察指标

分析CT、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性。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当统计值存在差异时,常规用(P<0.05)表示。

2 结果

CT影像:35例患者存在明显软组织肿块,呈现为不规则分叶状或类圆形,10例骨质均呈现为溶骨性破坏,5例病灶内可见残存骨或斑点状钙化。

MRI影像:19例患者呈现为蜂窝状变现,MRI信号显示不均,12例T2W1呈现为高低混合杂信号。

96例疑似颅底脊索瘤,经病理确诊的有83例,CT诊断的敏感度为85.54%,特异度为76.92%,漏诊率为14.46%,误诊率为23.08%。如表1所示: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敏感度为97.59%,特异度为92.31%,漏诊率为2.41%,误诊率为7.69%。如表2所示:

3 讨论

脊索是人体脊柱的原基,在发病早期可因为残存的脊索组织,逐渐进展为颅底脊索瘤,具有较高的病发率,治疗不及时,还可引发癌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4]。为了尽早控制病情恶化,目前常运用CT诊断,其具有无创性、操作简便等优势,且在显示瘤内钙化和瘤骨质破坏中具有显著优势,但误诊率、漏诊率较高,相比之下,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正确率更高,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了解肿瘤血液供应和周围病变组织侵犯情况,更好显示当前出血、囊变、残留骨片、钙化、纤维分隔等情况,为治疗方案拟定提供科学依据 [5-7]。在本次研究中,MRI敏感度、特异度高于CT诊断结果,由此说明,MRI诊断价值更高,在诊断颅底脊索瘤时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总而言之,核磁共振成像诊断、CT诊断均具有显著推广作用,在诊断颅底脊索瘤疾病时,运用核磁共振成像价值性更高,可降低临床误诊率和漏診率,为疾病判定、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付姣慧.探究颅底脊索瘤的CT、MRI影像诊断方法[J].当代医学,2014,45(36):68-68,69.

郑琼娜,郑汉朋,潘阿善等.颅底脊索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征[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7):1057-1060.

许华宇,穆红,荣阳等.颅底脊索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5):133-133,134.

侯开渝.研究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的诊断特性及其临床价值[J].心理医生,2016,22(10):28-29.

朱彦军,李兴伟,李瑞鑫等.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4):43-45.

兰胜青.研究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的诊断特性及其临床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5):90-90.

韩慧贤.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5):58-59.

猜你喜欢

核磁共振成像信号强度
MRI与颅脑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对比研究
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脊柱损伤的比较影像学及临床应用
钻铤对随钻电磁波测井信号的影响分析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露天矿山的应用
以WiFi和ZigBee联合定位的消防灭火救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