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榴岗水闸重建工程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研究

2019-09-28王扬麦栋玲唐造造

中国水运 2019年8期
关键词:新思路

王扬 麦栋玲 唐造造

摘 要:通过建立广州市石榴岗水闸重建工程水工整体模型,研究分析了水闸的泄流能力、闸址附近流态、流速分布、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流态及流速分布,提出了推荐清淤方案,试验成果可供工程设计和水闸运行管理部门参考。

关键词:航道整治;航标设置及运用;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U6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8-0064-02

1工程概况

石榴岗河旧闸位于石榴岗河干流中段,距离石榴岗河口约2.8km,工程任务主要是防洪(潮)、排涝调蓄、景观补水、引水灌溉及通航功能。石榴岗河旧闸于1960年建成投入使用,运行至今已50多年,经过多年的运行,工程主体结构老化损坏严重,个别闸门出现漏水现象,水闸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且标准过低。经综合评定为四类水闸,须拆除重建。

石榴岗河水闸重建工程为中型Ⅲ等工程,闸址位于石榴岗河口附近南环高速和南沙港快线之间,主要建筑物为水闸、船闸、右岸管理区和左岸观景平台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1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4级(见图1)。水闸设计防洪(潮)标准为200年一遇,对应外江设计洪(潮)水位为2.91m,挡潮时对应的闸内景观水位为0.8m,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2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112m3/s, 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138m3/s。

水闸共设7孔,每孔净宽13.5m,泄洪总净宽94.5m;闸底板高程-4.0m,内设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闸门外侧设2.5m高胸墙。船闸布置于石榴岗河航道右岸,内、外涌闸首长度各34.7m,闸室段有效长度为80m,闸室净宽12m(见图2)。

2 试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测试和研究石榴岗水闸工程运行的水力特性、工程段河道水流变化规律,论证水闸重建工程布置的合理性。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1)测试和研究水闸泄流流态及内、外涌水流衔接过渡流态等,复核水闸的过流能力;

(2)测试水闸内、外涌消能工运行的流态及流速分布等,优化消能工的体型和尺寸,妥善解决水闸内、外涌水流消能衔接过渡的问题;

(3)通过试验研究,提出清淤方案,为工程设计和水闸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模型设计与制作

水工模型按佛劳德重力相似律设计为正态模型,水工断面模型几何比尺Lr=44,水工整体模型几何比尺Lr=50。模型截取约1650m河段,其中闸内涌河道约850m,外江河道约800m。

4 水闸泄流运行试验[1-2]

进行了设计方案水闸泄流运行试验,试验表明:受外江河势及外江左岸观景平台附近淤积地形的影響,在排涝及排水工况时,出闸水流主流偏向右岸船闸一侧;在外江潮位为-1.08m,闸门开度e=1.0m时,测试的外江船闸口门区纵向流速较大值约1.6m/s,横向流速较大值约0.28m/s,给船闸通航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了改善水闸排水时外江河道的水流流态,消除偏流可能带来的通航安全隐患,对外江观景平台附近区域进行了清淤方案比选试验,确定了最终推荐方案(见图3),本文仅对推荐方案拦河闸泄流运行试验成果进行具体阐述。

4.1 推荐清淤方案布置

(1)水闸消能工采用设计方案布置,共设7孔闸,单孔净宽13.5m,闸底板高程为-4.0m,闸底板末端均以1∶6坡度与内、外涌消力池相接。内涌消力池底高程-4.5m,池深0.5m,水平段池长7.2m,池末尾坎顶高程为-4.0m,尾坎末端接长15m的水平海漫段(高程-4.0m),海漫末端接长10m的防冲槽(高程-4.0m)。外江消力池底高程-4.5m,池深0.5m,水平段池长10.3m,池末尾坎顶高程为-4.0m,尾坎末端接长25m的水平海漫段(高程-4.0m),海漫末端接长10m的防冲槽(高程-4.0m)(见图3)。

(2)对外江观景平台附近区域进行清淤,顺水流方向清淤长度约125.5m,垂直水流方向清淤长度48.5m ~68m,靠近河槽区域清淤至-3.5m高程,以1∶4.5的坡度顺接至左岸边(见图3)。

4.2 闸门局部开启运行试验

水闸局部开启运行时,内涌水流较平稳,进闸水流较平顺,闸内涌河道流速较大值约1.7m/s。出闸水流直入消力池,随着闸门开度增加,消力池内水流紊动加剧,均未形成明显的水跃,出池水流基本能与外江河道平顺衔接,测试的消力池尾坎底流速较大值约2.0m/s。水闸外江河道偏流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3],河道流速分布更均匀,测试的外江河道(桩号0+146断面)流速较大值约2.0m/s,通航运行时船闸口门区纵向流速较大值约1.5m/s,横向流速V横≤0.25m/s。

4.3 闸门全开运行试验

在外江水位分别为1.04m和0.96m情况下,闸门全开泄放317m3/s流量运行时,内、外涌水流均较平稳,测试的水闸内涌水位分别为1.06m和0.98m,分别比设计值低0.06m和0.11m,水闸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测试的消力池尾坎底流速较大值约0.7m/s,桩号0+146断面河道流速较大值约0.8m/s。

5 结语

(1)本项目对石榴岗水闸进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优化了工程设计方案,试验研究成果可供工程设计和运行参考。

(2)设计方案的水闸试验表明,受水闸外江河势及外江左岸观景平台附近淤积地形影响,出闸水流主流偏向右岸船闸一侧,对船闸通航不利。在对外江观景平台附近区域进行清淤后,进一步改善了水流偏流问题,测试的外江船闸口门区纵向流速满足V纵≤1.5m/s、V横≤0.25m/s的要求,有利于船闸安全运行。闸门全开泄流运行时,水闸泄流能力能够满足设计要求;闸门局部开启泄流运行时,水闸内涌水流较平稳,进闸水流较平顺。

(3)工程运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更详细合理的水闸调度运行方案,以确保工程安全运行。水工模型试验提出的水闸运行管理措施的建议,可供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参考。

参考文献:

[1] 唐造造,王 扬,麦栋玲. 广州市海珠区石榴岗河水闸重建工程水工断面模型试验研究报告[R].广州: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5.

[2] 唐造造,王 扬,麦栋玲.广州市海珠区石榴岗河水闸重建工程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研究[R].广州: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5.

[3] 华东水利学院主编.水工设计手册(第6卷,泄水与过坝建筑物)[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新思路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学习评价新思路分析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乡贤网路”或是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振兴新思路
探究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新思路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新思路
高中三角函数解题新思路
高职校软件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整合催生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