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心独白,抒陈心声

2019-09-28方沫

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于勒知己光明

方沫

海南省海口市五源河学校教师,海南省省级骨干教师,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成语词库里,有很多“心”字成语和人的言行举止密切相关。比如体现心和言的关系有心直口快、口是心非;体现心和行的关系有心狠手辣,得心应手;体现心和眼的关系的有心明眼亮、眼不见心不烦;体现心和形的关系的有灰心槁形、心宽体胖。还有些成语能体现心与品性的关系的:兰心蕙质、心无旁骛;另外一些会借助比喻来外化内在的情绪和感受,比如心如刀割、心如槁木、心如磐石等等。《礼记》中说“总包万虑谓之心”,因为古人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常常认为是心在支配人的情绪和思维意识。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理念也在发生变化,但有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却是正确的。

作为人物描写方法的一种,心理活动的描写比较难把握。首先,因为在人物塑造过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和神态都是显性的,直观可见,人的内心活动却神秘内隐、难以捉摸。其次,如果想要把人物心理活动展现出来,常常需要借助其他的描写方法,这就让人物的心理活动具有了很多不确定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写作“有真情实感”,能“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这样的要求使得我们的记叙文写作常常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多使用第一人称,因为这样的视角才能真实反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而要表达“真情实感”,心理活动的描写必不可少。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最“真情实感”的写作微点——内心独白式心理活动描写。

“言为心声”,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活动是以人的意识活动来表现人物心理的一种方法,就是把内心的活动用独白的形式表达出来。独白虽然是自说自话,但潜意识还是有交流对象的,只是说的人并不一定希望对方知道。根据交流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尝试作以下区分:

一、自我精神需要。不同于一般的语言描写,这种内心独白來自个体精神层面的需求,“我”心超然,“我”不过是心的发言人。这种为心发声需要化有声为无声,因为它并不想也不需要为旁人所知,就是一种个体自我实现的追求。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再塑生命的人》)

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窃读记》

情到深处的时候,心灵的呓语是精神需求的外化,它是谁并不重要,但它一定令“我”期待、愉悦、执着、圆满。

二、自我解释需求。人是需要解释的动物,因此人常常会对生活中发生的事进行自我解释,这种解释是说给自己听的,是对自我的寻找和认知,人们常常在这种自我解释中成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当小鲁迅知道自己要被送去私塾读书后,给自己作了这样的解释: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三、交流倾诉欲望。人都害怕孤独,因此每个人都希望能遇到忠实的听众,有一个高山流水的知己。这种内心独白往往需要一个潜在倾诉的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亲朋、爱人,也可以是此刻他希望遇到的一个听众、知己。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再塑生命的人》)

通过这样的一个大致区分,我们可以理解,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活动就是还原人的心理活动本身。还原时还可以关注这样两个小技巧:第一,有时候为了将心理活动引向深入,我们可以进行设问和反问,通过自问自答,引出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你只需遵从你的内心,将它表达出来就好。第二,你完全可以将多个对象角度在同一段心理活动里表现出来。不信你读一读上面的几个例子,是不是会有新的发现呢?

有同学会问,内心独白式只能是第一人称吗?当然不是。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中有这样一种题型: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补充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这种类型的题目的答题技巧之一就是转换人称,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

这是《红楼梦》第32回中黛玉的一段心理活动,原本用的是第三人称:“黛玉听了这话”,但在具体描写的时候,作者很自然转换了人称,变成了“我”,然后从喜、惊、悲、叹四个层次将“我”(黛玉)内心的复杂矛盾、自尊自卑表现了出来。在我们的日常写作中,可以简单粗暴一点,一般采用这样的句式:某某某心里想:我……

用这种人称转换的方式,不仅可以补充出人的心理活动,还可以补充物的心理活动。只是在写的时候记得“我”怎么想,其实就是“你”和“他(她、它)”怎么想,符合人物性格,符合具体情境,入戏就可。

★微话题:

……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

请你结合《我的叔叔于勒》的情节,以“我”的口吻为小说继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内心独白式心理活动。

★微盘点:

亲爱的于勒叔叔,当我坐上圣玛洛船的时候,我知道,我可能再也遇不到您了。一想起您憔悴苍老的脸,我的心很难过。我难过是因为您是我的亲人而您却根本不认识我。哦不,我的父母也不想认识您,虽然过去他们是那么盼望着您的归来,可谁让您现在变成了一个老乞丐。刚才在船上他们竟然给了另一个乞丐10个铜子,因为他们刚认识的那些打扮漂亮的夫人们都这么干。真是可恶,要知道他们昨天可是臭骂了我一顿,仅仅因为我给了您10个铜子的小费。哦,不。虽然他们如此的慷(虚)慨(伪),可是我还是爱着他们,就像我此刻也爱着您一样。愿您健康安好。

★点评:

小作者的内心独白将于勒叔叔当作了潜在倾诉的对象,说出了“我”对父母抛弃他的行径的真实看法。通过对比,对父母的虛伪和无情进行了批判,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无奈和难过。

天呐,我真不知道他们怎么干得出这样的事情来。仅仅是因为于勒叔叔又变成了一个穷光蛋么?难道我们不是他的亲人吗?难道他不是我们的亲人吗?唉,他又老又穷,可是他也不愿意回到哈佛尔来找我们,他一定也知道我的父母会怎样对待他吧。可是就这样离开他,不是等于要抛弃他了吗?如果亲情都要被金钱所代替,将来我又要怎样来面对我的父母呢?哦,我的叔叔,可怜的人。我能帮助他吗?好像我什么也帮不上,我还那么小。如果可以,我愿意再多给他一小费,哪怕只有十个铜子。亲爱的于勒叔叔,愿你独自一人安好,不要冻着饿着。

★点评:

小作者的这段内心独白是在和自我对话,并且使用大量的设问和反问句来使自己的心理活动更加深入,一步一步揭示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主旨。同时小作者尝试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内心独白,使心理活动更有真情实感。

心理活动描写,不是做刑侦现场的犯罪心理分析,也不是做科学研究的实验数据收集。有一句话叫“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都是为了帮助我们丰富人物性格,确立人物品性。从微写作的角度来说,由此一斑,得窥人物个性,能丰富我们的写作内涵。海明威在谈到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理解时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不管我们能够呈现出来的是几分之几,你的精神世界,决定你的气度。

★微口诀:

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微写作口诀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人物描写方法众,微点聚焦意态浓。

内心独白传真情,抒陈心声显气度。

猜你喜欢

于勒知己光明
遇见光明
前路有知己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黑暗中的光明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高适同路逢知己
人生难得一知己
走向光明
“知我”何必是“知己” “千转”之“转”应通“啭”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