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选作文写作素材,增强小学作文生活感

2019-09-27郑爱菊

教师·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写作素材小学作文生活化

郑爱菊

摘 要:作文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虽然具有创作成分,但更应贴近生活。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教学中,教师无论是从写作素材积累、写作内容选择,还是课堂教学方法设计都应有意识地渗透“生活化”写作的思想,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边事物,以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基于教学实际经验,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力争帮助学生攻克写作难关。

关键词:小学作文;生活化;写作素材;写作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8-0028-02

长期以来,语文作文不仅是中小学阶段学生最抵触的学习内容,也是语文教师教学最难教的内容。许多学生对作文都表现出一种反感的情绪,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常常觉得无话可写,因此感觉作文学习枯燥无聊。另一方面,教师所选择的写作话题与学生生活偏差太大,很多都是学生从未了解的内容,因此也造成了无话可写的局面。这些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都在于作文素材的选择,具体是写作主题、写作材料等方面。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贴近生活,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容易有话可说,此时作文课堂才能真正发挥出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效果。作为教师,应把握住作文教学的核心,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增添作文课堂的趣味。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生活化写作素材

对许多作文水平迟迟无法提升的学生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素材的匮乏。经常有学生向教师反映,自己在写作文的时候不会想象,不知道如何围绕作文主题体现应有的画面。实质上,这部分学生对作文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作文虽然具有一定的创作成分,但更多的是写实,只有源于事实的创作才能更加吸引读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指導和帮助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收集和筛选写作的素材,进而积累出丰富的写作材料。

观察生活不是要求学生单纯地关注身边每件事情,而是要求学生能够把握住生活中的细节,能够对某个细节进行深入的剖析,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更加吸引读者的眼球。对中高年级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观察生活要求不仅仅是单纯地模仿他人写作,观察他人在作文中已经描述过的东西,而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探索生活的新规律,寻找写作的亮点。在以“我的妈妈”为题的写作中,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妈妈在家的一天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完成作文。以下是教师选出的两篇作文节选:

学生A:今天是周末,我和妈妈在家里面待了一整天。刚起床,我就看见妈妈在张罗着早饭,没过多久,热气腾腾的早饭就摆放在了餐桌上。吃完早饭之后,妈妈又开始拖地和收拾桌子,几乎忙活了一早上都没有休息,妈妈真辛苦啊!

学生B:今天虽然是星期日,但是天还没亮,妈妈就早早起来开始张罗我们一家三口的早饭。我看着妈妈头发上新长出的几根白发,回想了这几年,妈妈始终坚持早起为我和爸爸做好早饭。在我和爸爸看电视的时候,妈妈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收拾着家,她为我们的家庭付出了太多。

师:大家阅读以上两篇作文,觉得哪个同学写得比较吸引你,或者感动你?

生:我觉得第二篇比较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第一篇读起来更像是流水账,没有什么亮点。第二篇从妈妈的白发延伸出去,写出了妈妈为家庭的付出,让我感觉妈妈很辛苦。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确实,我们观察生活,并不是要求将观察到的每个细节都展现在作文中,这样只会让作文显得平淡无奇。我们应该向第二位同学学习,从细节处展开,分析细节背后的原因和现象,这样才会让作文显得更加有层次感、说服力和感染力。

从以上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师是以对比赏析两篇作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观察生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细节处把握生活,在作文中体现生活细节,避免出现流水账的情况。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符合作文内容生活化

作文毕竟是人们创作的结果,虽然强调内容要贴近生活,但并不排斥想象成分。在作文中适当地增加想象和夸张的成分,有时候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学生“严格”地遵守教师提出的要求,选择的作文内容过分地贴合生活,使作文失去了文学色彩。因此在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活写作素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自己现有的素材积累进行再加工、再创作,进而形成新的文艺作品,升华作文的整体思想。对学生作文想象力的培养可以渗透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为例,教师借用了该首古诗来培养学生对诗词的解读和想象力。

师:大家读完这首诗之后,有人见过“茱萸”长什么样子吗?

生1:应该是一种植物吧,我还没有见过呢。

生2:我和妈妈爬山时候见过,有绿色的叶子和红色的果实。

师:(展示茱萸照片),这位同学描述得很准确。

师:那大家知道古诗中提到的“茱萸”应该插在哪里吗?“插茱萸”的意义何在?

生3:我看书上面的插图,应该是插在头上吧。

生4:我听奶奶讲过,茱萸可以祛病、驱邪。

师:看来大家都很有生活经验啊。大家通过学习故事可以知道,作者王维在重阳节的时候,内心产生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那么你们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下当时王维的心情吗?

以下是节选优秀的文章片段:今天我十七岁了,还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来回漂泊,希望能够为自己谋取功名。今天是重阳佳节,是家人兄弟团聚的时刻,此刻我孤身一人在外,不知家中亲人可好。往年都是我和兄弟们一起去登高望远,如今他们几个人是否在登高?他们可曾像我思念他们一样思念我?

在这篇故事的讲解中,教师充分发挥出了古诗词的价值。并引导学生从文字出发,思考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情感,且以作文方式表达出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描写重阳节的古诗词,传递的是亲友兄弟团聚的情感,贴合学生的生活,学生可以从本首古诗出发,联系生活实践来充分抒发情感。

三、改革作文课堂模式,保障教学过程生活化

积累写作素材,充实写作内容固然能够体现作文“生活化”的需求,但课堂教学过程才是作文“生活化”的重要保障。如果课堂中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就缺少了“生活化”写作的基本技能,无法掌握写作的基本思路。因此在写作准备、课堂指导等各个环节中,教师都应有针对性地渗透“生活化”的思想。作为写作的前期准备,教师需要跳出写作大纲给学生思维制造固定框架,多留给学生课前时间用以积累写作的素材,去观察和体验生活。以事物描写类的作文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具体事物,指导学生应从何角度观察事物,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的思路。在课堂教学场景中,虽然教师无法将真实的生活搬到课堂中,但教师可以将课堂适当地延伸至生活之中,不仅包括时间上的外延,即课前作为素材积累,也包括内容和空间上的外延,即多体验生活以拓宽视野。总而言之,只有真正地将“生活化”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才能提高“生活化”作文的写作效率。

在四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以“春天”为主题,在课堂上让学生回顾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凭借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围绕该主题写篇作文。當教师提出了“大家对春天有什么印象?”的时候,许多学生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是表示春天很温暖、春天过得很快等,但当教师再进一步询问“你从哪些方面感觉春天很温暖”的时候,许多学生则无法回答。可见,虽然春天是我们每年都经历的节气,但是并没有学生去留心观察过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因此在写作的时候缺乏重要的素材。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教师向学生出示了提前准备好的视频与图片素材:

(1)快要过年的时候,教师的窗户上贴满了“福”字,门上贴了“书法大师”张同学的春联,大家穿着厚厚的棉衣,拍了张全家福。

(2)三月开春的时候,孩子们脱去了厚重的棉衣,在学校的组织下一起去本市的公园踏青、放风筝、野炊,大家喜笑颜开。

(3)四月份的时候,天气越来越暖和,班级里面种植的盆栽都开始发芽,学校里面的树木也长出了新枝叶,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

(4)五月份的时候,大家一起拍了全家福,和上一张全家福相比,明显看出许多同学都窜了个头。

教师以图片和视频素材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春天给花草树木、给学生带来的种种变化,帮助学生回顾了大家一起去野炊、去放风筝的愉快活动的情景。在展示完这些素材之后,教师再次向学生抛出了这个问题:“大家现在对春天有什么印象?”

生1:春天是生长的季节,不管是我,还是班里面的小花,都长个儿了。

生2:春天是玩耍的季节,这个季节的春游是最舒服的,我们玩得都很开心。

生3:春天是辞旧迎新的季节,万物都复苏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

可见,在教师以情境回顾的方式带领学生再次走过1~4月的岁月,他们的记忆立刻被唤醒。许多学生对春天的记忆都迸发了出来,对春天的感受也更加深刻。在该情境之中,学生们写出的作文也更加贴合实际,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由此来看,教学过程中的生活情境导入很有必要。

综上所述,“写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记录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为文章的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可以融入生活中,回想起生活的点滴,以此来完成高质量的“生活化”作文。

参考文献:

[1]陆 云,袁 刚.论情感、语言、思维三位一体的作文教学——写作学理论与中小学作文的美丽邂逅[J].课程·教材·教法,2014(5):40-46.

[2]刘克波.小学教学伪生活化现象探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6):23-24.

猜你喜欢

写作素材小学作文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
巧用教材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