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功能实现的基本原则

2019-09-27银鑫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马克思主义

银鑫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功能实现的基本原则:坚持开放性与约束性相结合;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一元性与多元性相结合;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的实践原则。这是巩固全媒体语境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地位,促进其功能有效实现与充分发挥必要举措。

【关键词】 全媒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功能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灵魂。随着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获得了重大收效。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也随之进入开放包容的时期。

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需从意识形态话语权入手。从字面意思来看,意识形态话语权由“意识形态”与“话语权”两个独立词语组合而成。从内在联系来讲,话语是意识形态的输出工具,意识形态是话语的输出内容,而话语权则是意识形态的输出目的。话语作为人们情感意志和价值判断的承载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中,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意识形态也正是通过话语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表达与传播,统一社会思想、聚合民众民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可以理解为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语言和文字等多种话语载体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形态与价值观念,以控制与支配社会舆论、引领与导向社会思潮、凝聚与矫正社会意识,巩固和扩大其在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占据话语的制高点,加强执政合法性。

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和攻坚克难的社会转型期,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下涌入了各类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使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价值多元化、多样性等问题。尤其是进入全媒体时代以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舆论阵地与实现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大主要传播媒介双管齐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面临着被边缘化的挑战和风险。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功能实现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设的根本遵循,也是其所依据的基本准则,为马克思主义形态话语权功能的实现指引了前进方向。在各类社会的猛烈冲击之下,马克思主義意识形态话语权功能的有效发挥必然要坚持开放性与约束性相结合、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一元性与多元性相结合、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的实践原则。

一、坚持开放性与约束性相结合的原则

全媒体时代,“融合性、开放性、数字化和个性化”成为其显著特征,[1]互联的思维与开放的平台环境造就了全媒体信息传播“大”而“全”、“全”且“专”的特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其话语权威的形成建立在批判吸收其他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的基础之上,体现了其自身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递跨越了时间、空间,超出了地界、国界。在全媒体平台上,各种社会思潮、社会价值、社会事件与社会评判相互碰撞、独行其道,如果不以开放的态度去接受各种意识形态同时并存的现实甚至去抵制、诋毁外来文明与异己思想,必然违反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也必将失去坚实的群众基础与主导的话语地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只有以开放的、包容的心态去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话语表达方式,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加入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博弈,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与自我优化,才能避免唯书唯上、避免本本主义,才能赢得话语的主动权。

但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攻坚克难的社会转型期,人民群众对鱼龙混杂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点缺乏有效的辨别,在某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的话语包装下,极易被煽动和诱导。因此,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动性和主导权,必须坚守社会主义的政治底线,必须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超阶级性”、“价值普适性”、“全民性”等虚假外衣进行批判和揭露,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反共思想约束其输入与控制其传播,严格把控社会舆论导向与舆情管理。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离不开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历史经验为证,只有坚持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才能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与时代跟进,永葆生机与活力;只有坚持约束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才能掌控对社会现实的解释,才能获得群众的持续信服与忠诚,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坚持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

全媒体时代,不论是形式多样的传播手段还是盈千累万的信息内容,无不体现出“全面性”这一重要特点,也正是由于全媒体传播手段的全面性和信息内容的全面性,才造就了其传播功能的全能性和受众对象的广泛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着完整的话语体系、理论构建、衍化进程以及内容构成,在引领社会主义精神方向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上,在批判资本主义西化、分化中国的社会思潮上,在抢占国际话语主导权、维护国家利益上,发挥着全方位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功能的实现必须全面挖掘大众资源、全面覆盖大众群体、全面涌入大众生活。

现代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全媒体传播突破了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向人们提供即时、急需的讯息。同时,全媒体的分众化和交互性使其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与兴趣以精准的信息、最佳的渠道向受众对点投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内容虽然具有普遍性与大众性,但在全媒体环境中,只有针对不同的群体、个体,重新整合话语内容,贴近人民群众、丰富话语形式,结合时代需求、选择话语输出方式,以人民喜欢且方便的方式进行传播,才能吸引民众的注意,达到宣传与教化的目的。

全媒体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功能实现的效度、信度与进度,需坚持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立足于全媒体的全平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向人民大众普遍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同时也要创新表达话语内容,分析结合不同群体的需求喜好,有针对性地进行话语输出,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凝聚、引领、整合功能。

三、坚持一元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意识形态建设领域的客观规律”,[2]也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功能实现的基本原则。任何社会中,统治阶级及其指导思想都必须占据着一元且主导的地位,并通过官方性的话语输出来不断巩固和维护这种地位。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地位、功能、内容由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所确立。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功能实现的过程中,无产阶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坚持我国四项基本原则,通过向人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科学理论及对国家大事的正确价值评判,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强本固基,引领人民精神方向。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改革开放亦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西方霸权话语随着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以不同的形式涌入我国,全媒体平台上多元意識形态随信息潮井喷式蔓延,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格局。而正是在多元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及话语权威地位才得以体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也因此在不断的话语冲突和价值碰撞中取长补短、葆有理论的生命力。

辩证来讲,一元性与多元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只有在多元价值中才能体现出一元主导,只有在一元主导下社会才不会因多元价值相互碰撞而分崩离析。否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一元主导地位就意味着否定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而否定多元意识形态的并存就意味着否定社会发展的现实。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各项功能,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元性,也要同时允许其他社会思想与意识形态话语的存在,去粗取精,吸收其合理成份,促进社会的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四、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作为我国的官方话语,主要由无产阶级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进行发声。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党性便成为其固有属性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功能实现的主导性原则,便是坚持其党性原则,诸如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策决议、坚持不懈地与各种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斗争等。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功能。在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传播渠道的时代,“党报是党委的舆论阵地,它在宣传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积极开展舆论监督,主动引导社会舆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但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信息传播在全媒体时代愈来愈受到冲击与挑战。

全媒体时代以受众为核心,新的网络传播方式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补充,人民群众的个体意识、公民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显著增强,人人都是“公民记者”、人人争当“公民记者”成为全媒体时代网络受众的发展趋势。“公民记者”即“指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记者作用,却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4]这表明,全媒体时代,人民群众在信息接收与传递上主动性更强。传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单向传输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民众对于信息互动的需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功能实现的形式必须结合民众的诉求转为双向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人民所想表达,真正代表人民所期愿景。

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就是坚持以共产党为主导和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相结合。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社会建设方向;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主体,才能正确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动性、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积极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功能的实现。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守正出新的时代,也是一个趋向融合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不再符合时代潮流的传统思维也要随之转变。在各种意识形态“话语”并存与复杂的舆论生态之中,必须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不断扩大意识形态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5]而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要想在新的媒体环境下真正发挥其自身功能,必须接受并积极应对全媒体传播现状,树立发散性的互联网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寻求新的传播路径,为自己量体裁衣,打造崭新的全媒体话语生产链。只有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化风险为机遇,化阻力为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功能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 柳溪.全媒体时代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J].云梦学刊,2015(01)151-155.

[2] 刘国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3] 韩相笃.新媒体时代党报舆论主导地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 仲跻嵩.从一个人的“通讯社”看“公民记者”[J].传媒观察,2010(12)55-56.

[5] 袁世军、王庆杰、李会富.旗帜鲜明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J]. 求是,2015(08)18-20.

【作者简介】

银 鑫(1995.6—)女,汉族,山西忻州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马克思主义
画与理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话语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