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借助导学单开展批注式阅读

2019-09-26刘虹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导学教师应文本

刘虹

摘要:借助导学单开展批注式阅读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预习时,学生应根据导学单上的主线问题先自主阅读,自我圈评,有感而发,有得而写,在书中留下斟酌的痕迹,依标据本,有的放矢;课中,学生应依文介入,以学情深入,教师适时引领,可在疑惑处质疑式批注,重点处感悟式批注,空白处补充式批注,入情入境进行思维的碰撞,得到悟法;课末,学生应抓意犹未尽之处,写下拓展式或者总结式的批注,加深认知,巩固方法。

关键词:小學语文   教学生活化

批注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灵沟通,是学生静思默想的呈现。品读文本的时候勾勾画画,这是批;心有所感,便把感受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思考,这是注。批注内容是否扣住重点、品读是否有深度、语言是否凝练,都会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所以学生学会只有学会批注,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一、课前依标据本,有的放矢

导学单式的预习能呈现具体的预习目标,以及教学的梯度性帮助学生避免盲目预习。

如图1所示,在学生预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预习导学单:

这份导学单主要分为基础达标和探究讨论两个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完成基础达标部分,解决本节课应该掌握的字词内容。而探究讨论部分则给学生指明了本课的学习步骤和思路,即借助这份导学单,学生就能明确这篇课文主要围绕哪些问题展开,使学生在字里行间品读批注时便能清楚自己应该朝什么方向理解、欣赏、感悟和评价文章。有了这些“拐杖”,学生在预习时就不会盲目,批注的内容就会有的放矢了,从而在课堂上实现小组的有效交流,既完善了问题的答案,又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课中适时引领,得法悟道

导学单虽然指明了课文的思维方向,但是在品读时,中年级学生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和帮助。批注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把握课文要领的有效方法,所以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批注,培养学生良好的批注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品读能力和感知能力。

1.疑惑处质疑式批注

学生对文本疑点的批注,是潜心会文、甄别文字之举,是复杂的、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课前预习时,学生在课文中留下质疑的痕迹,然后带着问题进课堂,可以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

如图2所示,对于五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太空清洁工》,教师可以做如下设计:

《太空“清洁工”》是五年级上册课后阅读材料中的一篇文章,它和本册教材中的第三单元是同一个主题“学习说明性文章”。在预习时,学生的脑海中必定会冒出很多问号,然后在导学单的引导下自己提问、自己批注、自己解决,最后带着遗留问题走进课堂。在感悟重点语言文字、了解太空清洁工时,学生不断地进行盘点和重组,习得语言规则,从而繁衍语言,提升精神层面。在疑惑处质疑式批注的引导下,学生每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便会习惯性地开始读文质疑,并在文中留下质疑的批注。

2.重点处感悟式批注

俗话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重点句子,细悟精彩处,批注领悟,进一步把握文章主旨,解读文中人物,细究表达手法。

如图3所示,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写景文《索溪峪的野》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抓重点句,紧扣关键词,品“野”赏文。

在写景散文中,作者善用修辞手法来体现美,所以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作者的写法。在小组汇报交流时,学生补充的方向也很明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然而,每处批注都应包含三个层面,即这句话怎么写、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补充作者的情感和自己的感悟,并通过重点的锁定、环节的深入,达到“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3.空白处补充式批注

对于语文的语言文字,用手摸,那都是平的,没什么看头;用心“摸”,才能知其中的奥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紧抓文本的留白处,引领学生潜心入文,踏上与文本心灵相通的“通幽曲径”,丰富文本内涵和人物形象。

图4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想象补充式批注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手把手的示范,以一个句子和词语为例,教学生抓关键词,紧扣空白处,展开想象去品读和批注,将抽象文字变得生动而立体,引导学生抓关键处去感悟作者情怀,凸显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探究部分也用这样的批注方式,再进行小组汇报,由简至繁、反复强化批注体验,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批注能力。

4.课后拓展批注,意犹未尽

课堂的结束并不代表课文的结束,不少课文的结尾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图5为《再见了,亲人》拓展式批注:

三、介入适时,引领思维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汲取作者的言语智慧,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同时,教师要抓住学生交流中的有效信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线性”的或者螺旋式的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习得学习方法。

1.资料补充式介入

乡镇学生见识局限、知识匮乏,在写景的时候脑中总是缺乏画面感。如在教学《秦兵马俑》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描述一下整体的阵容时,学生只能抓住“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等文中的关键词来说。此时,教师应出示鸟瞰图和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领舞秦兵马俑气势的雄伟、阵容的宏大,从而获得更加直观和立体的感悟。

2.写法总结式介入

有了低段的铺垫,大部分中段学生能敏锐地捕捉一段话中的关键词,也能展开一定的想象,但是他们常常会忽略段落中作者的表达方式,没有关注藏在字里行间的一些修辞手法,或是整体上的写法。在交流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时,学生会关注“有的……好像……”的句式,也会抓住一些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但是他们不会联想。于是,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出示一些句子让学生比较,进而体会联想在描写中的作用。

3.感悟提升式介入

语文教师要机智地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对于学生未关注的重要句子和词语,教师可以及时点拨,启发学生再次思维。同时,教师还要及时捕捉追问的契机,巧妙有效地进行追问,把握好每一次点拨的形式,语文课堂就会精彩纷呈,学生的感悟也会更加有深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苏芮.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八大心理效应[J].教学与管理,2015,(1).

[3]陈可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重门[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导学教师应文本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我是小导游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